学生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案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学生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案例分析

赵燕青

云南曲靖麒麟区白石江街道保渡小学 655000

一、问题呈现

下午上第一节课前,值日班长区世沁跑到年级办公室告诉我,“老师,詹靖宇同学被雷程梓同学推倒了,从楼梯上滚了下去”,我的心紧了一下,在值日班长的引导下向楼梯口跑去。詹靖宇同学歪坐在楼梯的平台上,双目噙着泪水,一双眼睛红红的,见到我竟然抽噎起来。事情的经过我还不知晓,我蹲下身轻轻地摸摸他的头,关切地问“老师看看你怎么啦?”我查看了一下,他额头上起一个不小的包,牙龈出了些血,已经被同学擦过了,但隐隐还是看得到的。小朋友流着泪向我诉说了他身体的感受。

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学生们课间活动还是没有遵守学校的规定,“你真有爱心,走路不飞奔”的提示语全然忘记了。

二、原因追溯

学校里老师经常向学生们进行安全教育,列举了许多的事例,让学生们分析体会“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学生们也津津乐道的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为什么”,但具体到“行”时还是出现了问题,如何将认知较好地落实在行动上?如何做到“不要伤害到别人,也不要伤害到自己”?同学出现问题后能否及时向在场或最近的老师求助?贴在墙上的温馨提示如何变成学生的行动指南?

三、方法选择

1.先了解学生的受伤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老师马上送医院。

2.安抚学生情绪,避免过于激动或感到恐惧。

3.联系双方家长告知真实的情况,劝慰家长问题不是很大,不要太着急,如果感觉不适可以送社区医院治疗。同时强调是学生行走不当造成的,属于无意伤害,不存在校园欺凌。

4.对所有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引以为戒。

四、实施过程

1.了解学生的受伤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老师马上送医院,学生是前额受创起了一个不小的包,患脑震荡的可能性不大,牙龈已经没有出血了,可暂时不送医院,留待继续观察,等待家长到校或送社区卫生院消毒、涂药。

2.安慰受伤的学生,避免学生情绪激动或感到恐惧。我摸摸他的小脑袋,拍拍他的肩膀,查看他撞了肿起来的包,告诉他事情不严重,不要害怕,那个包可能晚上会有些淤青,等会儿擦点药应该没有事了。

3.我认真听在场的其他同学讲述詹靖宇同学是怎样摔

的,不时询问受伤学生的身体感受。我了解到詹靖宇同学是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下楼梯时,一方跑得快,另外一方跑得慢,跑得快的一方把跑得慢的一方拽带着跌下去的。

4.接着联系双方家长告知真实的情况,劝慰家长问题不大,不要太着急,如果感觉不适我们可以送社区卫生院治疗,让他们尽快赶到学校来,路上注意自己的安全。同时说清楚是孩子们行走不当造成的,属于无意伤害,不存在校园欺凌,让双方家长放心,我们学校一贯重视校园安全问题,有老师和保安值守。并让有错一方的家长主动打电话联系无错方家长。到第一节课上课时,把学生移交给没有课的班主任老师看护。

5.下午第一节课时,家长来接孩子去治疗。

6.利用下午第二节课对所有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再次告诉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小手拿出来,可以更好的保持身体平衡,不要推搡、不要踩踏;楼梯内不要手牵手并排行走,不要飞奔,保持正常的速度;不要在楼道和楼梯里玩耍,体育活动应该到学校操场上进行。遇到同学伤害事件发生时要及时告诉最近的老师或值班室的保安师傅,求得帮助。

五、实施成效

对学生伤情的判断为后续的工作打好了基础,并且通过轻轻摸摸受伤学生的小脑袋,仔细查看受伤学生的伤,拍拍他的小肩膀这一序列动作,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温暖,感受

到他是被老师关心着的,老师是有温度、不冷漠的人,他可以依靠自己的老师,消除孩子精神上的焦虑,安抚他的情绪。

通过了解学生的受伤过程,还原当时的情况,判断学生们相处的状态,有没有校园欺凌现象,这是学校和家长的底线,是零容忍的。

通知双方家长到学校处理这个事情,告诉家长的必须是真实的情况,切忌隐瞒,同时要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和学校是可以信任的,老师在尽职尽责的处理这个问题,从而减轻家长的焦虑或由焦虑引发的负面情绪。由于我们的工作在家长中建立起来的信任,处理事件时家长们并没有交恶的事件发生,双方协商好妥善处理。

就事件进行安全教育,从身边发生的错误事件中汲取教训,本身的教育效果是很好的。

六、评价与反思

1.在处理这个事件中,我所选策略、方法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的。因为我们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就比较扎实,学生、家长已经对老师和学校建立起了信任,学校有着良好的育人环境,尽管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伤着人的小事件,大体是由于学生们意识不到这样做的结果而产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相反地也反映出我们的安全教育还比较粗糙,还不够细致。学生们的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对不当行为产生的后果还要多加警醒!

一些肢体语言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它让学生无形中感觉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愤怒的、焦虑的情绪得到了缓解,有利于后续问题的解决。家长们到校时看到情绪正常的孩子时,家长们的情绪也得到了化解,于是问题解决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把学生的情况如实的告诉家长,不隐瞒,让家长们看到老师是诚实的人,一方面能增强家长对老师和学校的信任,另一方面对选择什么级别的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心里也就有底了。教师要站在双方家长的角度考虑解决方案,什么样的正规医疗机构是适合学生的?医疗机构选择不当,也是会增加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芥蒂的。我不知道这一问题该不该由老师提出来供家长参考?还是教师过度操心了?与同行们商榷!

2.就以上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现有状况,提出进一步的改进策略。

(1)定期地、循序渐进地开展班级活动,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要长抓不懈,可以利用午间30分钟让学生多看看安全警示片,学会求助和自助,凡事做到事前预防,防患于未然。

(2)经常通过家长微信群带好家长,让家长清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增进感情,逐渐沉淀为稳定的班级文化以及被家长较高认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总之,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如何更有效的保护自己,同时不伤害到其他同学,才能真正建构起一道屏障,预防始终是最高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