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转型期美术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小学转型期美术教学策略研究

王嫦昭

湖南省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 421007

【摘要】处于转型期的小学生会迫切的渴望长大,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成熟会趋向于“大人的审美”,若是不好好引导,进行对症的美术教学,可能会对孩子的审美产生影响。学校及教师不仅要重视美术教学,更要有的放矢改变现在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美术学习眼高手低,兴趣转移,美术教学在滑坡的现状。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进行正确的美术教学,在点滴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转型期、美术教学

【正文】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美术的概念还不是非常清楚,在小学刚开始的阶段喜欢画画,但是随着年级升高,学习压力增大,他们会逐渐把美术课当成一种压力,不会对美术投入太多的精力。而且在小学转型期的孩子会憧憬大人的审美,他们的绘画逐渐失去想象力,更趋向于他们所向往的“大人式的审美”,也就是写实的审美。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不然孩子很可能会对“审美”产生误解。

一、转型期美术教学的意义与现状

1.1转型期美术教学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转型期的小学生渴望长大,这时候的他们有了一定的对于“美”的观念,他们会有打扮自己的心思,有的时候甚至会偷穿大人的衣服。不管哪一种表现都是他们“审美”的发展。转型期的小学生在意识上迫切渴望大人的认同,也会刻意的去模仿他们认为的“大人的审美”,但是他们的审美不够成熟,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1.2转型期美术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除了英语、数学、语文这些主课外,美术绝对是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但有许多学校对于美术课实际重视不够,相当一部分家长也认为孩子在小学就应抓紧学习,才能赢在起跑线,由其面临考试,都会狠抓学生的主科学习成绩,美术课有的时候就是一门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

二、转型期美术教学的策略

2.1外界点滴的审美培养

审美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在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都向孩子渗透“美”的概念,才能培养出不仅爱美、也知美、会创造美的审美型人格。国外孩子们从小也穿校服,他们的校服却常常让中国的孩子羡慕不已,因为他们的校服是有型不乏时尚感,养眼又合体的校服不仅会让孩子身心愉悦,更能培养孩子的审美。反观中国的校服,基本都是宽松肥大、大红大绿的运动服,无从谈什么日常审美,美术教育与现实脱节。除了校服外还有很多可以在日常帮学生感受美的方法,比如说,布置一间清新不失童趣的教室,课桌椅的摆放可以有创意一点,在教室设置一个美术角等。在平时生活环境中就注重培养孩子感受美,了解美的概念,才是正确的小学转型期美术大教学。

2.2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摆准自己的定位,切不可越俎代庖,强制性灌输给学生一些艺术思想和创作思想,灌输式的审美教学只会限制学生原本鲜活的思维和想象力。孩子容易被条条框框限定,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怕出错,怕得不到成人认可。而创造力却是美术学科教学中应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转型期尤其需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需要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决不能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自己的教学模式中,让学生的创造力被埋没。就像在《飞天畅想》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构图、配色、创作选材的技巧,但是不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仅仅把“飞天”与翅膀联系在一起。这里教师可以启发孩子天马行空去想象飞上天还可以有哪些方式?飞到哪里了?在路途中会看到什么太空景象?遇到什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表现。不能因为学生的想法过于幼稚或者画面不美观就去责备他。又如:《脸谱》这课的教学,在认识传统脸谱其纹样象征性涵义,对称的形式美感和色彩程式化特点的基础上,应当允许学生自由想象,大胆创造属于自己的脸谱,而不一定要符合传统的要求。

2.3教学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每一次评价都可能影响着孩子的内心状态和之后的动手习惯。如果对于一个正处于小学转型期的学生的作品多是报以批评、不满等负面的评价,这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产生畏难心理,甚至对美术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更加降低学习的兴趣。对于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闪光点要及时发现:比如某个创意,某次合作,作品上的某个小进步,学习态度的某个小改变,教师都要及时真诚的肯定孩子。经常进行具体的鼓励式的评价像“今天你回答问题很积极”“你的构图很饱满,主次分明。”“你的画色彩配置很漂亮。”“你的想法真棒”等鼓励的话要经常出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

三、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3.1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彰显个性。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与创造。在辅导学生创作作品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孩子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联系生活,这样才能创造出有生机的作品。美术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个性。作品不轻易论优劣。,每个学生的作品中都包含着他的个性,或含蓄内敛,或豪放不羁,这都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反应。对这一点教师不仅自己要有充分的理解,还要引导家长认可自己孩子的独特性,共同保护孩子的个性,激励孩子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就是好的。

3.2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小学转型期的孩子由于美学专业知识还很缺乏,社会化的成人式审美需求又加强,对于“美”的概念处在一个模糊的时期,如不好好引导,很可能会造成孩子们畸形的审美。例如:生活中丑陋残破的东西,如枯枝顽石,废墟,经过艺术的创造往往是美的!美术大师都是擅于发现美,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美的。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到艺术中美与丑的转化?这也是转型期美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现象与本质的问题。黑格尔《美学》中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虽然让小学的孩子理解这个观点有些勉强。但优秀的美术作品中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给孩子讲大师们创作作品背后的故事,结合艺术评论文章,有趣的创作花絮等学习资料,引导孩子鉴赏这些优秀的作品,让孩子们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加深孩子对优秀作品的喜爱和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美术,热爱产生美的自然,热爱生活。

3.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热情

美术学习需要观察、写生,创意与发散思维,这些美术学习过程必然促使孩子养成思考、探索的习惯和不被困难打倒的决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起孩子学习的热情。不仅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探讨评价,更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动手创作。可借助微课的清晰示范和深入浅出的难点讲解,促使孩子实践并获得成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肯定了自己,很容易培养出自信心,就不会再害怕展示自己!

对待学生的美术作业教师可以定期通过班级QQ群,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学情通报表扬,小画廊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参赛,以赛促学,给孩子展示的平台!

作为教师,充满了热情,发自内心热爱美的生活,与教师朝夕相处的孩子也会对美术学习更喜欢。

【结束语】小学转型期的美术教学是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难点,缺少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很有可能无法正常发展。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自信心等,而教师需摆准自己的定位,给转型期学生正确的引导,落实双基,既不不过于限制,又有美术学科依据,让学生能够在教师言传身教的帮助下提升能力,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郝逸云.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策略[J]. 大众文艺,2020(08):228-229.

[1]薛雯.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措施分析[J]. 戏剧之家,2020(08):16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