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活化 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教学生活化 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罗冬云

广州市从化区明珠工业园区明珠小学

:随着国内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学教育阶段作为学校教育基础夯实的重要阶段,也是德育和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不仅要充分明确法律的边界,还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因此,小学这一阶段的德育和法治核心素养培育比任何一阶段的德育和法治核心素养培育都重要。现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和法治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除语数英之外的主要课程之一。德育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对于学生本人及本人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对于学校教学的承袭也十分重要,承担着引导祖国青少年树立正确观念的重要任务。但是传统应试教育对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禁锢太深,导致德育和法治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还没有确立足够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探究通过教学生活化这一方法,将德育与法治教育和实际生活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好地记住所学的知识点,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提高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重视。

关键词:学生素养;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生活化

随着国内法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小学教育的重点由原先的语数英等主要课程逐渐转向综合素养的培育;并且在小学阶段,学生思想不成熟,行为欠考虑,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可能由于错误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做出错误的选择,对之后的人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重视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将德育和法育作为一门主要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死板,当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滞后,教学流于形式,既影响教师的教学,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寻找策略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十分重要。

一、小学阶段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既要重视语数英等传统主要课程,还需要教师和学生摒弃偏见,端正对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认识。小学阶段传统道德与法制教育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缺陷的约束,一是学校和教师过分重视升学竞争,认为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升学竞争意义不大,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既没有扎根之地,也往往流于形式教学,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教学单一质量”错误共识,使得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越来越偏离主线。二是将道德与法治教育阻隔在主课堂之外,传统意识认为语数英是发展智力的主要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老师眼中所谓主科目的分数,而忽略其他学科的学习。三是我国教育体系仍处于传统教学阶段,强调以教授为主,一味灌输学生书面知识却脱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也忽视了实际运用,导致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存在“三多”的误区,即多花钱、多补课、多做作业,忽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回归学生实际生活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学习时难以接受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授小学阶段道德和法学知识时,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场景,通过这种方式将教学与生活巧妙地融合,同时让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会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对于道德和法治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观念得到确立,自我约束能力增强,教师道德和法治教学的课堂效率也间接得到提高,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

学生在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小确立将来阶段所需要的道德和法制观念,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引导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过马路规则,公共交通工具规则等引导学生树立基本生活中必须的道德观念,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若大家都不遵守一些生活的基本规则,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情况,让学生知道道德和法治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由交通规则遵守上升到日常生活和学习规则遵守的意义,最后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从小学阶段起,从学校的规章制度起,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二)教学模式生活化,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与传统的语数英等应试教育有一定的区别,主要区别体现在教学目的上,因此在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需要更加贴近生活。例如,教学《大自然,谢谢您》时,老师在组织学生观察自然时,通过讲小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引导学生意识到一花一草都有生命,从而达到培育学生爱护花草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若大家都不爱护花草,那么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后果。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由内心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注重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培育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提高学生核心能力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活动中应充分重视实践的作用,开设实践类的课程,不再局限于课堂的生活元素,而是真真实实的走出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去,以自己的方式爱护老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在这种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在实践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等方式分析实践的价值,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核心能力,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这门课程教学思路必然走向生活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既可以使课堂生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全新的见解,灌输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看到德育和法治教育这一课程的本质和内涵,首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法治水平,之后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咳痰教学计划,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设计需要充分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雷占梅.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育园地,2018(5).

汤汉强,吴洁辉.回归本真: 追求新常态下学生素养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观察,2018(2).

张 英.将课程“生活化”,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制[J].教学动态,2018(4).

史淑超.借助情境创设,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效果[J].文学创新比较研究,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