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3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刘粉菊

曲靖市麒麟区第三幼儿园,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当前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对幼儿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优化,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全方位地发展。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需要幼儿教育具体化的行为指导教学。作者将从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为研究内容,提出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具体举措,希望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Abstract: 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basic education workers realize tha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children with good behavior habits, which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but als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omni-direc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To cultivate children’s good behavior habits, it is needed specific behavior guidanc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rom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children’s good behavior habits as the research conten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measure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good behavior habits, hoping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behavior habits of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 teaching activities.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Keywords: kindergarten; teaching activities; young children; good behavior habits; cultivation

1 引言

一个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将具有莫大的帮助。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这是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行为习惯进行培养,需要老师注意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计划,来完成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到,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首先需要幼儿老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幼儿行为习惯的榜样作用。  2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所具有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体现

2.1 幼儿个人行为品德习惯的培养 

大家都知道,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是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高水平的认知能力的体现,加大对幼儿良好的个人行为品德的培养,有助于强化幼儿对品德品行的概念理解。一般来说,幼儿具有良好的个人行为品德,通常包括讲诚信、懂礼貌、遵守秩序规则等。所以,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老师可以选择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作为突破口。  2.2 幼儿个人生活习惯的培养   从幼儿成长的角度来说,幼儿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处于萌芽起步阶段。为了引导幼儿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注重对幼儿个人行为习惯的培养。一般来说,良好的幼儿生活习惯培养将从基本的吃喝睡觉、言行交往以及个人卫生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因为幼儿的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所以老师在日常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要强化对幼儿正确的生活习惯方式的培养[1]。  2.3 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加大对幼儿卫生习惯培养的教学力度,因为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将往往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将有助于个人卫生习惯和仪表仪容的提升,更好地展现幼儿自身的魅力。一般来说,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涉及到洗脸洗澡等日常个人清洁工作,以及衣物的整理工作。同时因为幼儿年龄小,对清洁工作不能正确地完成,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对错误的卫生习惯进行改变,这样将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  3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具体举措

3.1 努力营造和谐共生的人际交往环境

老师要深刻地认识到,营造和谐共生的人际交往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首先,老师要积极营造和谐共生的人际交往环境,人际交往环境指的是幼儿教学活动中,幼儿之间以及幼儿和老师之间所构建的具有复杂性的人际关系。幼儿的模仿性格特点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是很突出的,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幼儿也往往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举止。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幼儿之间要营造和谐共生的人际交往环境,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尤其是在幼儿面前也要使用礼貌性的用语,这样有助于幼儿对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形式进行观察和学习,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行反思和纠正。其次,老师在幼儿教学中营造和谐共生的人际交往环境,让幼儿在充满关爱的人际交往中更好地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能像老师那样去关心自己的亲人或者小伙伴。并有效地将这种爱人的习惯牢固树立起来,这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老师要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能够建立起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交往环境,这样有利于幼儿互相发现彼此的良好品德,对自身的不良行为进行改正。比如,以幼儿告状这种行为来说,作者根据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幼儿是很喜欢告状的,因为告状这种行为可以赢得老师或者父母对自身的关注,但是幼儿却很少去关心或者关注告状的结果。因此,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老师对于幼儿的告状行为要认真调查和分辨,可以以迂回处理的方式来对幼儿之间的矛盾进行调解。  3.2 不断晚上幼儿园教学的活动方式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利用主题教育的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潜移默化地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教学活动中不同环节的时间进行引导和合理化的把握。例如,以“问好”这一教学内容来说,老师可以先在课堂教学中将这样的问题抛出来,比如,各位同学,大家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问好?一般问好的时候会说哪些话?哪位同学知道?这种互动化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幼儿在各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为了巩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老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模仿向老师和长辈问好,通过持续化的学习机制,这样就能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老师可以积极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将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向幼儿进行灌输。比如,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幼儿可以一起阅读《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在阅读教学中让幼儿明白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的重要性,让幼儿更加清楚如果不认真刷牙,将给自己的身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2]。 

3.3 积极发挥第一印象的作用,努力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是比较少的,根据这种情况,在幼儿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接触的时候,给幼儿的第一印象往往使幼儿们十分深刻。单一地从记忆持久性的角度来说,第一印象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第一印象的教学作用。因此,幼儿在第一次实施某种行为的时候,老师要做到耐心讲解,并做好行为的示范工作,这样就能确保从源头上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如果幼儿出现了相同的行为习惯,老师只要加大鼓励力度,就能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幼儿在某种行为习惯实施之前,缺乏老师必要的讲解,幼儿在不清楚的情形下开展行为实践,就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最终会使得幼儿的实践信心受损。一旦幼儿在长时间内使用错误性的行为方式来开展实践,那么老师在以后的纠正教学中将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所以,老师良好的行为习惯讲解和示范十分重要,这也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性工作。如果在刚开始的时候,幼儿做的不好,老师就要强化自己的教学效果,以高水平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4 注意联合家长来合理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和老师的接触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受到老师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但是幼儿也在更多的时间内是和家长有接触性的。所以,如果老师和家长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达不成共识,方式方法不一致,将给幼儿在行为学习过程中造成很大的困扰。这样就造成幼儿在家和在学校分别有不同的良好行为习惯要求,这样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容易缺乏持续性、一惯性和一致性,同时也给幼儿的家庭教育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幼儿老师在幼儿园教学中强化家校沟通力度,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面,老师要积极向家长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家长对老师的做法不够理解的时候,家长要及时跟老师取得沟通,不能以双面标准来要求幼儿,尽量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面达成一致的共识。如果幼儿在良好行为习惯塑造方面难以实现持久性,老师和家长需要加大合作力度,做到沟通及时,互相通报发现的问题,共同引起注意,积极引导幼儿进行纠正,切不可让不良的行为习惯持续下去[3]。  4 结束语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老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持续化、长期性的实施,需要幼儿老师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从打造和谐共生的人际交往环境、不断完善幼儿教学活动的方式等多个方面入手,这样来有效地提升幼儿教学的质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亚.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科教导刊(下旬),2017(07):148-149+190.

[2]于俊霞.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J].文学教育(上),2017(05):150.

[3]刘捷.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6(05):239.

来源期刊

新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