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 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反思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2

突发性 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反思及对策研究

宋东风 张鑫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030003

摘要:2020年初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掀起了一场抗“疫”大战,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现行公共健康保障机制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因此我们要痛定思痛,吸取教训,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切实把握武汉新冠肺炎危机对我国政府治理引发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进一步促进我国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一 武汉新冠肺炎事件引发的反思

(一)武汉新冠肺炎危机对政府公共管理责任的反思

面对人类城市史册上与武汉历史时空里的“第一次封城”现象,谁也不会忘记那刻骨铭心的除夕之夜,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发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战时动员令,一场悲壮的全国军地医护白衣战士及勇士奔赴武汉抗“疫”前线。在这次疫情初期凸显了政府两个巨大的治理问题,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此次公共卫生危机事件预警存在延迟现象;二是疫情初期,政府担心疫情引起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因此初期将信息尽可能隐瞒,公民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由此可见很有必要对武汉市公共安全危机管控与应急治理能力与体系运行,作一次全面的深度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汲取公共安全危机管控教训与发现应急治理存在短板。

(二)武汉新冠肺炎危机对社会保障体制的反思

我国于2016年印发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要加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物资储备。但在此次疫情中全国多个省市的多家医院因为防护物资紧缺,相继发布了接受社会捐赠公告。在这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医疗物资短缺成为一大难题。在接受社会捐赠的医院中,多家医院表示,医疗物资库存告急,比如湖北省通山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表示,医院有些医疗物资只能坚持一两天;河南省驻马店中心医院工作人员表示,该院物资只能坚持两三天;咸宁市中心医院工作人员表示,该院的N95口罩库存只有几百个,物资只能坚持3-5天等。

(三)武汉新冠肺炎危机对医护人员管理体制的反思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众多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有的放弃与家人团聚奔赴疫情阻击战一线,他们有的连续奋战累倒在医院的走廊上。1992年出生的宋英杰从大年初一起加入高速路口排查团队坚持值班,并独自负责卫生院仓库医疗物资分发,连续十天九夜奋斗在防控一线,3日零点值班结束交接完班后回到宿舍,因过度劳累引发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职。火神山医院护士吴亚玲的母亲,突发主动脉夹层破裂,2月11日下午去世。在抗疫一线的吴亚玲得知这个消息,泪如雨下,她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以此悼念去世的母亲,平复心情后,她再一次走向战位。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隔离病房护士胡佩的手,明明应该娇嫩鲜艳,却是血痕累累,让人不忍直视。自进入隔离病房,她每次都是迅速吃完早餐,利用休息的间隙,按照消毒隔离标准继续练习穿脱隔离衣,由于手套里有滑石粉,一闷就是好几个小时,脱掉后又快速用消毒液,于是才有了这样一双惨不忍睹的手。即便如此,她写的家书却是《我随时准备被隔离》。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血肉之躯,但战“疫”的枪声打响,他们总是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用高超的医术和责任感救死扶伤。太多太多的逆行者,从刚走出校门的孩子到六七十岁的专家,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未知的前线,他们守护着我们的健康,但是他们的身体又有谁来守护呢?

二 建设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体制

(一)全面推进公共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精准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要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形成制度化成果,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要平战结合、补齐短板,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支持一线临床技术创新,及时推广有效救治方案。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实现从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事件做出最快的反应,采取合适的措施预案,有效地动员和调度各种资源,进行指挥决策。同时还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

(二)健全医疗资源保障体系

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尽快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要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对短期可能出现的物资供应短缺,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规范质量标准,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要健全国家储备体系,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要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对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三)健全医护人员管理体制

保障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和权益,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力支撑。因此十分有必要健全医护人员管理制度,主要表现为:(1)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应给予医护人员充足的防护设备,保证其自身的健康不受到威胁,同时加强对医疗人员休息室的改造,确保其休息质量的提升。在餐饮方面,应注重营养的合理搭配,从而提高身体免疫力。合理排班,对于因执行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医务人员,在防控任务结束后,由所在医疗卫生机构优先安排补休。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心理疏解,减少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心里不适。(2)落实医务人员待遇。为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向防控任务重、风险程度高的医疗卫生机构核增不纳入基数的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开通医务人员工伤认定绿色通道。出台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政策,特别是对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疫人员,要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同时做好及时奖励和及时性表彰工作,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增强信心、凝聚力量。(3)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对一线医务人员展开慰问,为一线医务人员和家属建立沟通联络渠道,对家庭困难的一线医务人员家属进行对口帮扶。并加强对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保护措施,完善问责机制,对发现有歧视孤立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行为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处理,对伤害医务人员的,要坚决依法严肃查处。

三 结论

2020年显得格外凝重,武汉“封城”,“最美逆行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奔赴武汉,无数的医护人员,无数共产党员“请战出征”......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了防护的堡垒,让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辉,温暖而有力量。正如习总书记说道“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有把握,既要彻底战胜疫情,还要完成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相信中国战胜这次疫情后,将更加繁荣昌盛。”

5eccbd08ba010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