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外固定技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2

探究外固定技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1 殷荣 2 杨海青

1 昆明市晋宁区第二人民医院 650605 2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骨科 650000

【摘要】目的:观察外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抽选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本院医治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60例患者,以患者采取的不同术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采取骨盆前外固定治疗的研究组,每组30例。组间对比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具有比内固定技术更加显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外固定技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安全性;有效性

骨盆骨折在骨科中较为常见,其多为不稳定性骨折,车祸、高空坠落等高能量暴力冲击是导致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主要原因,患者骨折后会出现活动不便、骶髂疼痛等问题,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骨折治疗中有广泛应用的内固定技术虽然可以减轻患者的病痛,但长期疗效不佳,并且骨盆的局部结构比较复杂、骨折类型繁多,因此患者普遍并发症多、预后差。本文抽选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本院医治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60例患者,试观察外固定技术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

1 方法及资料

1.1 患者资料

抽选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本院医治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60例患者,以患者采取的不同术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女性:19例/11例;年龄23岁~63岁,平均(44.84±9.36)岁;骨折原因:车祸16例,高空坠落10例,其他4例。研究组:男性/女性:18例/12例;年龄22岁~64岁,平均(44.86±9.32)岁;骨折原因:车祸17例,高空坠落11例,其他2例。比较平均年龄、性别比例、骨折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仰卧体位,行硬膜外麻醉,于耻骨联合上方取20mm长的切口,分离皮肤与皮下组织,游离韧带、神经等组织,剥离骨膜,充分暴露尺骨联合部位。以复位钳对耻骨支骨折位置进行复位,再以钢板进行妥善固定。若患者骶髂关节脱位,可将其髂腹部沟的切口适当延长,为骶髂关节提供保护,并以重建钢板做好固定。术后,将切口逐层缝合,留置引流管。

研究组(骨盆前外固定治疗):以X线进行定位引导,在髂前后上棘连线前位置进针,与髂脊正中位置取切口,将骨皮质钻开,拧入螺钉直到髂骨位置。固定过程中注意规避髋臼。向髂脊两者传入固定针,安装外固定器材并进行妥善固定,确定无问题后将外支架拧紧。

1.3 观察指标

组间对比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其中临床疗效判断依据如下:

(1)基本治愈: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下肢等长且无旋转,步态也恢复正常;

(2)显效:疼痛症状显著缓解,下肢不等长但差距在2cm以内,下肢无旋转且步态基本恢复正常;

(3)有效:疼痛症状稍有改善,下肢不等长,差距在2~4cm之间,下肢有旋转,旋转角度不超过15°,步态有轻微跛行;

(4)无效:疼痛症状无改善,下肢不等长,差距超过4cm,下肢有旋转,旋转角度超过15°,步态跛行明显。

※有效率、显效率、基本治愈率相加即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在17.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中对比临床数据,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检验方式则为χ2值,若统计学计算结果为P<0.05,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比对照组的70%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1 疗效的组间对比(n%

分组

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n=30)

14(46.67)

10(33.33)

4(13.33)

2(6.67)

28(93.33)

对照组(n=30)

10(33.33)

8(26.67)

3(10.00)

9(30.00)

21(70.00)

χ2

-

-

-

-

5.687

P

-

-

-

-

0.017

2.2 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比对照组的36.67%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2 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对比(n%

分组

感染

骶髂疼痛

出血

总发生率

研究组(n=30)

2(6.67)

0(0.00)

0(0.00)

2(6.67)

对照组(n=30)

5(16.67)

3(10.00)

3(10.00)

11(36.67)

χ2

-

-

-

7.954

P

-

-

-

0.005

3 讨论

骨盆骨折后,患者骨盆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若确保治疗的有效,则要恢复骨盆的解剖结构、提高骨盆的稳定性。本文中对照组采取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以解除患者神经、血管受到的压迫,为骨折端提供有效的固定,但该术法固定效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因此患者长期疗效不便不佳;并且,内固定对应力的抵抗效果一般,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无法尽快进行功能训练,因此患者预后一般[2]。而研究组采取的外固定技术则不具有以上缺点:首先,其使用的外固定支架利用了杠杆原理,减少了应力遮挡的面积,可以比内固定治疗更容易地实现骨折复位,避免骨折复位造成的二次伤害;其次,其固定效果更加可靠,可以长时间维持骨折复位效果,使骨折端得到更好的固定,使患者的骨折端生长具有更好的生物学环境;此外,骨折部位在外固定状态下较为静止,可以避免因反常活动而破坏凝血块,引发骨折端再次出血[3]。基于以上优势,采取外固定技术的研究组其疗效与安全性都优于采取内固定技术的对照组,结果中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93.33%vs70%)、并发症发生率(6.67%36.67%)低于对照组,无疑对此给予了有力的证实。

结语:

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中有更加显著的应用效果,并且其安全性也比内固定治疗更高,临床应为患者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候江伟,程慎杰,黄亚洲.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骨外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01):40-43.

[2]熊树鸿,宋志会,刘翠婷,等.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2):260-262+266.

[3]肖东波.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