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股骨颈骨折术后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2

观察股骨颈骨折术后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价值

苏亚晴 李嘉妹通讯作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2月80例股骨颈骨折术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凝血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凝血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术后;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价值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且以女性居多。肥胖、吸烟、高血糖、高脂血症和老年人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1-4天是血栓形成的高峰期,栓子丢失后继发的肺栓塞可危及生命[1]。血流缓慢停滞,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静脉内膜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而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由于手术刺激,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术后被动卧床休息和疼痛影响患者运动,更有利于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静脉内凝血异常,堵塞静脉腔,导致静脉返流障碍,是骨折后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下肢,极易造成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下肢活动,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甚至导致残疾。在一些患者中,由于栓子脱落,肺栓塞可能导致猝死。本研究探析了股骨颈骨折术后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80例股骨颈骨折术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40。实验组年龄32-78岁,平均(58.45±2.27)岁,男:女=28:12。对照组年龄32-78岁,平均(58.89±2.45)岁,男:女=27:13。两组样本比较显示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防性护理。①术前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DVT的病因和变化,血栓形成后对身体造成的损害,使患者对股骨颈骨折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能积极配合。此外,还可以对下肢制动后的咳嗽、深呼吸、股四头肌、腓肠肌收缩和放松进行功能锻炼。②心理护理:老年人突发骨折容易产生恐惧和紧张,术后疼痛、四肢肿胀,特别是病情复杂多变时,心理压力会比较严重。护理人员要积极安慰、体贴、关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老年患者耐受性差,常有呻吟和痛苦的表情。护士应耐心地向患者讲解骨折后疼痛的规律,并在疼痛严重时给予适当的止痛药。③体位护理和密切监测。手术后抬起患者患肢,确保静脉不受压,护士严密观察患者伤口是否有渗血。对于此次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劝患者卧床抬起患肢,切实促进患者静脉血液回流,避免按摩挤压患者肢体,避免随意移动患者,造成栓子脱落。此外,护士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位是否有异常,如水肿、动脉搏动异常等。④引流护理。密切观察创面敷料渗出量、切口引流管通畅率、引流液量及颜色。注意保持装置密闭,防止感染,有任何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观察通畅度、尿量、导尿管颜色,术后第二天训练膀胱反射,排尿功能恢复后可拔除导尿管,用温水冲洗会,对尿道口进行消毒,保持会阴清洁,每天饮用2000ml,预防尿路感染。⑤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士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溶栓药物,并在2-3小时内观察患者病情,包括:患者黏膜、消化道、皮温等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救治。⑥饮食护理。在日常饮食方面,护士也要注意叮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从而有效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度,有效避免或缓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易消化、低脂肪、粗纤维的饮食,鼓励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增加影响静脉反流。指导患者戒烟,以免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反流。⑦功能锻炼:指导和鼓励患者术后进行科学正确的功能锻炼,以加快静脉血流速度,减轻水肿,改善血流动力学,防止红细胞聚集,防止血栓形成。⑧弹力袜。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规使用下肢弹力袜,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该方法成本相对较低,患者可接受,且很少有不良反应。患者在穿松紧袜前必须保持腿部皮肤干燥,以免损伤皮肤。每天评估皮肤状况,注意是否有红、肿、热、痛。⑨使用抗凝剂。为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按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右旋糖酐等预防性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如伤口出血、牙龈出血等现象,定期复查凝血功能[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凝血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样本率(构成比)进行Pearson卡方统计,完全随机设计的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凝血功能指标

护理开始两组此类指标比较,P>0.05,而护理结束实验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血浆纤维蛋白原(g/L)分别是28.42±2.21、2.23±0.51,均优于对照组20.11±1.21、3.93±0.78,P<0.05。

2.2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t=7.911,P=0.000<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5.40±3.56分,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2.44±2.21分。

2.3平均住院时间

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6.24±1.41d短于对照组8.24±1.41d,P<0.05.

2.4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6.121,P=0.015<0.05)。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有1例,占2.5%,而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8例,占20.0%。

3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疾病发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非常重要[3]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凝血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股骨颈骨折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侯艳梅.中医护理干预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2):108.

[2]郭颖.中医护理干预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9,35(11):59-60.

[3]张永梅,马玲,范文强,陈峰.风险评估模式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1(05):36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