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漳县“麻线娘娘传说”的调查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1
/ 2

定西漳县“麻线娘娘传说”的调查及分析

杨兰兰

漳县第二中学 定西市 748300

摘要麻线娘娘的传说据民间一些书籍记载,始于唐朝,在其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不断被人们加工创造,最终成为我国一个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重要的民间传说。它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崇尚正义,纯洁,善良的思想感情,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调查报告; 麻线娘娘;漳县

绪论

“民间文学”这一术语是“五四”以后才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主要指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并不断加工修改的文学作品。学术层面的“民间文学"泛指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说唱文学、民间小戏以及谚语、谜语、歌谣等各种形式。本文的研究对象正是民间传说的典型代表—— “麻线娘娘传说”。

第一章定西漳县“麻线娘娘传说”的文化承载调查

1.1有关“麻线娘娘传说”的史志文献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甘肃·漳县卷》在传说部分记载了两篇麻线娘娘的传说,一篇虸蚄娘娘的传说,实则为同一人。

从唐代麻线娘娘传说慢慢盛行起来,并开始修庙塑像。到如今,在武山县、陇西县、甘谷县、漳县、岷县的百姓对麻线娘娘传说几乎是家喻户晓。

1.2 有关漳县“麻线娘娘传说”的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甘肃·漳县卷》麻线娘娘(一)记载:唐朝末年,龙川河畔有一个村子以盛产胡麻出名。村里有个聪明美丽、纺麻线的能手,赛过战国时代的浣纱女,她的名声从此传开了,人们都叫她“麻线女”。后文介绍到马家浪荡公子硬要与麻线女成婚,娶亲那天早上,麻线女忽然不见了,她以逃跑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可是母亲得知,便拿着洗锅的笤帚,哥哥拿了灶房的一根烧火棍和姑母一起沿着麻线娘娘逃跑的方向追去。麻线娘娘逃跑时随手拿了毛线团揣在怀里,将线头绑在门扣上,奔出大门,可线团用完了,眼前是万丈深渊,她便转身扑向虎口。母亲与哥哥赶到时已不见麻线女,惊呆了,便将笤帚和烧火棍插在石缝中,祈祷说:“你若成神,就让笤帚和烧火棍长出绿叶来。” 枝头真就绽出了嫩绿的新叶。后文说西母娘娘驾返瑶池,点化她二人成仙了。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甘肃·漳县卷》麻线娘娘(二)记载:马泉乡在阳山西面的山岗上有一处庙宇,就是麻线娘娘庙。麻线娘娘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最喜爱的就是捻麻线。她五岁便订了婚。关于逃婚的情节及烧火棍的情节和麻线娘娘(一)的记载相似,不同的是她把自己的肠子逃出来续上,到龙川前的一个草坪上时,肠子扯光了,她也倒下了。

3.《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甘肃·漳县卷》虸蚄娘娘篇记载: 周家庄来了个游山玩水的浪荡公子,一眼看中了聪明伶俐的虸蚄娘娘,提了亲。在母亲的催逼下她选择了逃跑,也边扯麻线边跑,人们跟随麻线一路找去,到三岔衙门下,线尽人亡,浑身爬满了虸蚄虫。后文也有写到令烧火棍长新叶的情景,将她厚葬,并修庙塑像,亲切地称为“虸蚄娘娘”(又叫麻线娘娘)。

1.3有关漳县“麻线娘娘传说”的民俗活动

据走访调查,麻线娘娘每年的五月五日回一次娘家,到时当地的风爷,黑爷在竹林沟村的坝上迎接,当晚在周家过夜,次日去盘龙长进行佛事活动。

第二章 定西漳县“麻线娘娘传说”的传承情况调查

2.1 传承方式

与其他民间文学一样,麻线娘娘传说也是靠口耳相传、口传心授来传承,且以集体传承的形式在民间从古到今、代代流传。这种以群众集体口头传承的文化创作,没有文献或古迹那样能够经久保存,但它的生命力不可低估。

2.2 濒危状况

与麻线娘娘传说在各地不断被改编、解构形成反差的是,在其传统版本(民间传说)的主要集中地、流传地,正在逐渐流失与消亡。

221传承人老龄化严重

传承状况令人担忧,民间传说的传承人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老一辈的故事家(讲述者)大部分均已过世,传播人群急剧减少。很多年轻人对麻线娘娘传说故事的年代、情节、人物出现偏颇、错位的理解。

222生存环境不断变化

随着社会发展变迁,人们的思维观念发生了变化。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居住环境(住上了小二楼或者高层楼房)、村民结构(年轻人外出打工等)的变化,当地百姓中间已失去了农家院落、茶余饭后“讲故事”、“听故事”的生活习惯。

总结

通过调查发现,漳县麻线娘娘传说在其漫长的流传过程当中,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一些特征,主要表现在:

传说内容具有地域特色。主要在漳县三岔寺崖头,殪虎桥被人们传说,据说麻线娘娘是周家庄人。

圣洁,灵验,善良精神是传说的核心价值。比如麻线女被神化,被民众奉祀等。

衍生出了许多其它文化现象。较为重要的衍生文化有两种:一是祭祀文化。祭祀活动包括举行大型的庙会、祈福仪式等。 二是姓氏文化。 麻线娘娘传说与姓氏文化的辉煌密不可分。

对传说采取“活态传承”措施。为了保护传承麻线娘娘传说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县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搜集整理资料,出版书籍, 特别是围绕藏山开展旅游与文化相融合工程,提高麻线娘娘传说的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1]白庚胜.中国民间故事全书[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2005

[2]张卓卿.盂县“赵氏孤儿”传说考[J].沧桑,2014(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