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运营乘务安全信息化管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铁运营乘务安全信息化管理探讨

王俊强

天津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的开通,地铁运营单位已陆续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并进行危险源辨识。2019年7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交运规〔2019〕7号)规范了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对运营安全风险板块的划分、风险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危险源辨识时机的确定等具体工作进行了明确和细化1]

关键词:地铁运营;乘务安全;信息化管理

1 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首要原因

1.1 人为因素

在地铁运营当中,违规作业或者是人为导致的差错,在地铁的安全管理中的有章不循或防控不力等都是引发地铁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因素。而且随着当前科技发展进步,设备自动化的程度越高,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同时地铁事故后果也更严重。因此对于地铁操作人员的素质筛选应当严格把关,并在工作中不断强化员工的责任心与专业知识技能。

1.2 管理因素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是一种行政控制方法,其通过规章制度来规范标准,进而在事故调查后依规处理,在数据统计后进行安全警示。规范的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地铁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对运营安全管理要严格要求,对违规违纪等进行严肃处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是采取系统工程、目标管理、行为科学、事故分析、预测技术、控制论、可靠性分析等现代运营管理理论、技术及方法来进行指导与研究安全管理办法。

1.3 设备因素

设备是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硬件基础,它与运营安全管理有着必然的直接关系。如果硬件设备的设计不可合理或者不适用,则必然会影响地铁运营安全,进而加大事故发生概率。因此,为了加强地铁运营管理安全的可靠性,其一,需要减少设备故障、老化、不适配等隐患,其二,降低人为操作而引起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需要对部分重要设备管理设置一定权限,从而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标准。

2地铁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1监控系统设置

为了实现对地铁的全程监控,需要通过监控设备进行全局监控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地铁的管理层指标监控,从而使得监控系统更加全面,通过实时监控的方式,发现地铁运行中存在的多种问题,通过有效的途径方式,强化地铁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实现对地铁系统的稳固。地铁实际运行过程中,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使得最终的安全运行受到影响,通过全面系统的监控,可以掌握实际的地铁运行状态,降低因为外界因素对整体运行的干扰,维持地铁运行的稳定,通过必要的调度管理措施,充分满足乘客的需求,应用火警监控检测装置,落实各项安全策略规定,从而形成整体运行管理系统的改善。

22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在地铁的运营管理系统中,占据关键的位置,对于实际的地铁安全管理意义重大,在进行地铁的运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通信系统的创建,可以明确信息对象,为多个岗位的员工提供信息内容,从而实现相关人员工作质量的改善,如果在列车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突然事件,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将必要的信息向列车反馈,有利于话务列车驾驶人员及列车驾驶人员间联系的获得,从而减少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同时,通过信息系统能够进行信息获取,使得乘客能够及时了解需要的信息内容。地铁的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是重要的通信系统组成部分,也是公众需求得到满足的重要保障,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

2.3加大行车调度自动化的研发工作

在进行地铁行车调度自动化研发的过程中,应用科学技术使其向自动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进行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为基础,创建自动化工作协调的机制及平台,保证车辆停靠在中间位置,减少行驶的时间,推迟或者提前进行发车,以现代化的方式发车,降低人工介入的干预,从而维持行车的安全性及可靠程度,提升地铁行车调度的质量水平。

运营时刻表编制自动化可以通过轨道交通运营模拟信息系统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模拟系统作为重要的优化运营工具,包括多个子系统,因为轨道系统为封闭形式,其运营组织工作较为特殊,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对系统过程进行动态仿真,进行整个系统分析预测、运筹规划等,在对轨道运行模拟过程中,以实际列车运营状态为基础,对各个系统位置进行确定,从而确定高效的列车运行过程,通过定时控制软件,进行实际运行时间的确定,在进行定时控制时,确定定时器的频率,对计时时间进行调整,模拟实际列车运营节奏,同时能够在运营过程中了解各个细节。

根据时刻表进行列车开行模拟时,对运行的发车序号、到站时间、停站时间等进行确定,保证能够对真实时刻进行查询,列车按照顺序依次发车后,运行状态在线路上显示,在到达车站后,按照设定的顺序依次上车下车,同时运行过程中,通过状态按钮对运行参数实时了解,也能够实现实时晚点预测。列车运行状态模拟界面如图1所示。

5ed5af28ec2f5_html_7e4e89780fe97802.png

1 列车运行状态模拟界面

3 地铁运营安全防范措施

3.1 建立突发事故预案,加强应急能力

突发事件指的是不可预见在发生前不被人所知的事件,其预案便是针对其可能性而配备紧急行动指导文件,文件的目的便是指导突发事故时按照既定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为临时行动而组织指导不力、现场救援抢险工程准备不充分而延误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从而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概率。地铁在运营过程中要注意大客流、爆炸、行驶事故、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的运营危害,并针对其制定相应预案。作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员工对预案进行学习培训,并按照预案进行演练,从而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与业务能力,并对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进行强化,以达到提高运营管理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目的。

3.2 强化安全宣传手段,加强人员安全意识

地铁运营安全是其生命线,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发展,长期性的习惯容易导致人员对于安全意识防范的削弱。而更有数据证明,当前发生过的事故有90%是人为引起的。所以安全无小事,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单位应当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启蒙,即公司级、部门级、岗位级;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力度,应当充分利用班前会、座谈会、安全会、培训会等方式来对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强化,使员工牢记“安全第一”的首要运用原则,从而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麻痹大意,有效地降低可能性潜在风险。

3.3 强化员工技能培训,提升员工业务能力

有效的培训是企业与单位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与业务能力,是有效提高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的首要条件。为此,大部分公司都会建立较为完善的“员工在岗培训”(On The Job Training,即OJT)机制,其包含有各项安全、技能培训以及考核方式、计划。其为在职员工提供了一系列在岗培训教育的课件、视频以及教材,并建立相关案例数据库,从而强化地铁员工的专业技能以及各项设备及系统的操作培训。例如:综合监控系统、通信系统、自动售票系统、屏蔽门系统、信号系统、劳动防护用具等,特别是针对消防系统使用的培训极为重要。木桶理论告诉了我们,其容量不取决于其中的长板,而关键是其中的最短板。同理,在运营安全培训当中应当注重业务、技能、意识较差的员工,确保能够做到人人过关,在专业中寻求保证,以技能来保证运营的质量以及安全性。

3.4 建立自动监控及报警系统

为了保证人们在地铁出行时的安全,地铁系统内都应当具备监控以及自动报警系统(Fire Alarm System,FAS)。且根据有关研究及调查表明,FAS系统能够有效确保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安全,且对其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今已经成为地铁各个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受到FAS系统监测保护的对象是全线的车站、车辆以及地铁相关建筑,因此FAS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同时其组装连接简便、灵活,便于维护以及扩展。一般在地铁的控制中心(OCC)应具备全线的示意图,确保能够监控到全线的报警提示,做到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地铁的调度指挥过程中,通过高水平的信息化技术,保证地铁调度指挥的安全性,为地铁的指挥安全运营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对实际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信息化技术应用途径,为广大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安志刚.信息化技术对地铁调度指挥安全运营的作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5):4357.

[2]梁浩.信息化技术对地铁调度指挥安全运营的作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00(07X):P.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