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号在城市桥梁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文化符号在城市桥梁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张绍银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 上海 200092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桥梁美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从事城市桥梁方案设计多年。通过工程实例的介绍,阐述了文化符号在城市桥梁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为广大桥梁设计人员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 城市桥梁设计、文化符号、审美价值

1引言

随着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桥梁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对城市桥梁的景观要求越来越高,桥梁不仅满足交通功能的需要,还要应该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怎样才能设计出一座即美观又实用的桥梁呢?又有什么标准来评判呢?目前,国内桥梁界主要有两套专业评奖系统,一种是运行多年的体制内评奖系统,另一种是桥梁项目方案设计竞赛。通过这些方式评选出的桥梁作品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们可以从国内外桥梁景观方案设计中看到大量的文化符号的运用。例如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台湾淡江大桥”,桥梁的构思来自于云门舞集的舞蹈,她将桥塔设计成双手合十的祈福符号。中国最长、最壮观的港珠澳大桥,由青州桥、九州桥、江海桥三座跨海大桥和跨海引桥组成,这三座跨海大桥桥塔分别采用了 “中国结”、“风帆”、“白海豚”的符号语言,既极具中国特色,又符合地域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桥梁设计师,如何在桥梁方案设计中,既满足结构功能的基本需要,还能赋予审美价值,是值得我们每个桥梁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2结合文化符号的景观桥梁设计方法

2.1景观桥梁设计的前期工作

每当我们接到一座桥梁方案设计任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桥梁结构形式,即桥型。桥型常规分为梁式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每一座桥梁依据它所处的地形、环境、通航要求、交通功能需求等外部边界条件,都有一到两种最合理的结构形式。大桥小做不能满足功能要求自然不行,小桥大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和视觉上的不协调自然也是不可取的。在满足以上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完成桥梁的合理总体布置。

2.2地域文化特色的抽取

在确定基本桥型和总体布置之后,作为常规桥梁就是做细化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了。但作为城市景观桥梁,还要做的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如何将桥梁方案做的美观、独特、与当地文化特色相融合。这就首先要进行地域文化特色的抽取。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各具特色。北方粗犷、南方细腻,西部历史厚重、东部现代时尚。每个地方都有其鲜明的文化特点。要想了解当地的文化,可以去几个地方。

一是去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它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展示的精华所在,走进它就像走进了这座城市向上可追溯千年的历史。在游览过程中,可以理清当地的历史文化脉络,更加理解当代文化和风俗形成的历史渊源。可以说进历史博物馆是探索当地历史文化的一种捷径。

二是去最具当地传统特色的地段。例如到上海必须去外滩、石库门,了解十里洋场的繁华和上海市民里弄生活的百态。到成都则必须去最具当地文化特色和烟火气的宽窄巷,在火锅点、茶楼、麻将馆感受成都人民的风土人情。

三是去当地的城市规划馆。如果说历史博物馆是了解城市的过去,那么城市规划馆就是了解这座城市的未来。从2000年前后起,各个城市都开始陆续兴建城市规划馆,城市规划馆以图文、模型、沙盘、多媒体影像等手段全方位展示城市的规划理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从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活力和脉搏。

在去了这么多地方之后,可以坐下来,静下心,对收集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梳理。能够用于桥梁的文化符号有很多,可以取其形,可以取其义,更重要的是取其神。如果能做到形神兼备,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得到当地人的认同。

2.3文化符号在桥梁方案设计过程中的运用

作为方案设计师,必须深入了解桥梁所属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特色文化。通过对当地的文化符号的收集整理,在脑海里形成初步印象,然后考虑桥梁方案结构形式的选择。通过深入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符号语言,对文化符号进行提炼和演绎,再结合桥梁自身的结构形式,选择一种最能体现文化符号语言的结构作为桥梁方案的基础。

5ed5b6f31b84c_html_b0cb935987317a9a.jpg

图1

此基础上,围绕主题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整体到局部,从桥塔到附属结构等通盘考虑景观要素。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适当的时候可以组织方案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让适合于桥梁方案的符号语言挖掘出来,结合桥梁结构形式,对多种桥型方案进行选择。不同的文化符号适合不同的造型特点,同时达到景观最优的考量,使得文化符号和桥梁结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再从二维空间尝试转化为三维空间,以及靠简单的实物模型来分析方案的可实施性。

方案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构思,不断提炼新的文化符号进行尝试,重复着方案设计流程。在此过程中,结构工程师也要打破常规,打开思路,并且辅助一些方案阶段的试算,来判断受力的可行性或者说要额外付出多大的代价。

在实际工作中还得寻找有力的方案推动力,这包括方案组领导的认可,以及外部相关专家的支持。时代的进步更需要全新的设计理念,只有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桥梁方案才能得到更多人的青睐。所以,我们只能从最能代表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语言里找到方案的灵感源泉。

2.4桥梁设计的艺术与美学升华

桥梁设计方案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桥梁建筑是结构外露的空间实体,外露构件在对其进行美学处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它却是景观重点。桥梁结构设计对于主体的设计效果的影响最为深远,甚至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极为重要。所以桥梁结构与文化符号语言进行充分的融合,才是桥梁创作的基本源泉。艺术与技术,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这在桥梁景观设计当中,二者却既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又有相互融合性,充分体现了建筑结构与人的视觉感受相统一的特性。美丽的造型是一座景观桥梁的灵魂所在。

3.笔者结合文化符号在桥梁景观方案设计中的实践

3.1江苏宜兴市范蠡大桥方案设计

3.1.1工程背景

范蠡大桥位于江苏省宜兴市,结构为三跨斜拉桥,该桥全长度为长1328米,其中主桥长度为500米,2016年底建成通车。其中中塔高度为70米,两个边塔高度为60米。

3.1.2桥梁方案设计目标

(1)打造城市区域新地标,突出标志性和唯一性。

打造东氿新城地标性建筑,具有独特的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山、水、城会景之处,桥贯南北两岸,景看东西双湖。

(2)与桥梁所处区域文化相协调。

桥梁造型应展现当地的城市地域文化,将民俗文化元素及周边建筑元素融入桥梁的方案设计之中,使得桥梁建筑与城市人文历史、区域城市规划等协调、融合。

(3)拓展桥梁使用功能的同时增加观赏性。

在桥塔处设置观景平台,增加了步行系统的空间灵活性,多角度展示桥梁形态,在景观与观景的功能上进行互换。

3.1.3桥梁方案总体构思

组合 109 桥梁所处位置进行了多角度的视点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一定要在多角度展示桥梁形态。由于水面接近六百多米宽,在这样宽的水面上建设一座桥梁,若采用独塔形式,容易形成形单影只的效果,无法与宽阔的水面体量相适应。因此,往多塔多跨结构上进行构想,最终敲定以一定韵律的三塔斜拉桥结构形式进行设计。

图2

过对宜兴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马家浜文化、梁祝文化、紫砂文化等收集整理,通过不同的文化符号对应不同的桥梁结构形态进行草图设计,反复提炼最具代表性的设计语言。

方案最终以当地民俗“孔明灯”造型为设计灵感,与隔湖相望的东氿大厦相呼应,一边在空中,一边在水上。华灯初上,品赏着宜兴特色小吃,在如练的月光下,观赏原生态水乡实5ed5b6f31b84c_html_ac6a0c91fb254561.jpg

图3

景演出《氿湖联珠》。通过“水韵”、“四季”、“民俗”三个方面,解读宜兴千年的非物质文化密码,品味似水柔情的诗画生活。在本方案中就充分运用了传统的文化符号,将符号语言与桥梁结构充分融合应用,完成了一次结构形式的突破,以及美学形式的转移。将单纯的结构通过具像的符号语言进行美化设计,共同演绎了桥梁景观创作的新思路。桥塔采用了空间框架式索塔,为原创方案,在国内外的斜拉桥中没有先例,这种桥塔结构造型美观、新颖,是突出整个斜拉桥景观的关键所在。

4总结

我们在城市桥梁方案设计创作中,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揣摩业主所期望的桥型方案时,也同时在揣摩是不是跟整个城市规划设计思路相符。为了寻找独特的、地标性的文化符号,往往从当地的博物馆馆藏文物及历史文化内容中提炼出适合桥型方案的元素,在这深厚的历史文化中寻求灵感的源泉,挖掘我们所需要的文化符号语言,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桥梁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 1 ] 徐利平。城市桥梁美学创作[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 2 ] 杨士金,唐虎翔。景观桥梁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