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某超高层结构稳定性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探讨某超高层结构稳定性设计

何平胜

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建筑结构的形式日新月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结构设计十分重要,影响着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进而设计出既经济实用又安全的结构。对超高层建筑作了具体的结构分析,重点进行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稳定性抗风抗震工程案例。

一、超高层建筑稳定性

超高层建筑由于楼层较高,楼层遇风会出现正常的摆动在顶层会设置一个自动配重的装置,主要用于对地震的预防。这个配重装置的学名叫做风阻尼器(tunedmassdump-er)。这是一个几百吨重的悬挂在楼顶部的大铁球,它调整了房屋的共振频率,使房屋在强风,地震情况下减少震动幅度,调整振动频率避免共振。房屋在大风中引起的晃动,包括建造过程中,是主要靠地基来保证建筑的整体完整性的。超大型建筑的保险系数是很高的,比一般小高层之类的要稳得多。另外在结构较高时,风阻尼器的安装,会减少震动幅度,也是为了减少人在内部活动的眩晕感,对于建造好的建筑结构如何做抗震与抗风设计的。建造过程中,并不是抗震的最不利状态。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有一个原则或者方法:对最不利状态进行设计。所谓最不利,就是各种情况下,对结构物危害最大的情况。一个结构物,受力状态多种多样,设计者不可能对每一个状态都进行计算,只能选择最不利的状况进行设计计算。最不利状况没有问题了,那么其他状况也就自然满足。值得指出的是,与最优化问题类似,通常也没法找到最不利(对应全局最优)的状况,只能找到若干个次不利(对应局部最优)的状况,以此作为依据进行结构稳定设计。回到这个问题本身,在建造过程中,如果将施工辅助设施牢固的固定在建筑物上,这时候如果发生地震,似乎并不是结构的最不利状况。因为地震荷载与几个因素有关,结构物的质量,结构物的刚度,结构物的高度。在建筑物达到最高处,建造完毕时,此时结构物的质量最大,刚度最小,高度最高。这时候,似乎才是结构物的最不利状况。这时候,只要抗震的性能得到了满足,那么建造过程中的抗震性能就自然满足了

高层建筑的抗风抗震手段

竖向重力荷载主要针对的是相对较低的多层建筑,其对这些建筑起着主导作用。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如何抵抗水平荷载成为最重要的。风和地震是高层建筑的两种主要水平荷载。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确切地说,应该叫“抗风抗震”,而不是“防风抗震”。首先要建立水平加强层,加强层的设置更倾向于设置水平伸臂构件,不仅增强了结构整体的抗侧刚度,同时有效利用了建筑的设备层或避难层,优点显著。而水平伸臂构件的设置形式主要有钢筋混凝土实腹梁、钢筋混凝土空腹梁和钢筋混凝土桁架等,

图表1所示。不同形式的伸臂构件加强层所产生的效果不同。现通过算例说明:算例为 20 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构件尺寸沿高度不变,为便于比较,加强层均置于顶层。外围框架柱 1000×1000,框架梁为 250×600,加强层周边框架梁为 250×2000,核心筒墙厚 250,刚臂尺寸长 9000,层高 3000;

结构所加荷载为普通楼面荷载,风载和地震荷载参数设置均按照广东地区设置。从表 2 可知,因为实腹式梁的刚度增加最多,直接导致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剪力突变程度最大,相比于桁架式梁的层间剪力增加了约 3 倍。若在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中采用实腹式梁作为水平伸臂加强层,从抗震概念设计上来说,各种地震反应,如内力、位移、加速度均会在加强层位置处产生突变的情况,使得整个结构偏于不安全,这在结构设计中是不合理的。因此,当设置水平加强层的时候,需要控制其刚度的增加,采用有限刚度的设计方法。而在实腹梁、空腹梁效率、尽可能降低人工成本、确保建筑质量。

5ed5b75b9a3ca_html_4bb68ece96edd7eb.png

三、工程案例

1.工程案例概况:

广东惠州益华地块超高层项目,是酒店式公寓、高端商业汇集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其中,A,B两栋塔楼建筑高度 为 263. 80m,结 构 高 度 为249.65m( 至主体结构屋面) ,地上 55 层,典型层高为 4. 5m。底部裙楼 4 层,结构高度为 21. 3m,与主楼局部连接。地下室共 4 层,地下 4 层底板板面标高为-16. 00m,

A 栋塔楼平面呈工字形,建筑平面尺寸为53. 6m×32. 6m,结构高宽比为 7. 66。核心筒尺寸为22. 8m×14. 2m,核心筒高宽比为 17. 58,超过高规限值较多。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Ⅱ类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0. 05g)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基本风压为 0. 35kN /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 C 类。结构采用 YJK v2016 计算。主要需要对结构整体稳定性计算进行研究。影响结构刚重比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5ed5b75b9a3ca_html_a2bb6f04d89cde5d.png

5ed5b75b9a3ca_html_c993690c56deb92e.png

2.地下室层数对刚重比的影响

通过高规对于结构刚重比的公式推导可以看出,刚重比计算的对象应该是针对立面规则的单塔结构,并且应该去掉地下室及顶部附属结构,并将附属结构的重量作为荷载输入。但是,规范刚重比手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过于简化,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对于超高层结构,整体稳定性为重要指标,应考虑这些不利因素。分别对不同地下室层数进行分析,得出结构刚重比数据表。表中可以看出,带地下室计算对结构刚重比影响非常明显。

5ed5b75b9a3ca_html_eb6eb77de01c86a4.png

3.地下室侧向土的水平抗力系数对刚重比的影响

结构整体稳定性与结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有关,而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又和结构顶点位移相关。地下室周边土层水平抗力系数对地下室侧向约束有影响,因此,需要对比地下室周边土层水平抗力系数m 值对刚重比的影响,结果下面表。在风荷载作用下,随着 m 值的增大,刚重比略有增大; 在地震作用下,随着 m 值的增大,刚重比略有减小,但总的影响不明显

5ed5b75b9a3ca_html_2efe48a61b4e7865.png

4.地下室嵌固层刚度比对刚重比的影响

规范按锚固在地面的竖向悬臂受弯构件折算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假定嵌固部位无转角。但实际上不管嵌固层的刚度多大,都会在嵌固部位形成转角位移,见图 4。同时,程序计算时还考虑地下室周边土体产生的水平位移。虑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不同,对模型进行计算,相应度,假定嵌固部位无转角。但实际上不管嵌固层的刚度多大,都会在嵌固部位形成转角位移,见图 4。同时,程序计算时还考虑地下室周边土体产生的水平位移。考虑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不同,对模型进行计算,相应的结构刚重比见图 5。从图中可以看出,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对结构刚重比的影响比较明显。当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小于 2. 0 时,刚重比下降趋势加快。

5ed5b75b9a3ca_html_dcdecc3b24dcf435.png

5.不同嵌固部位对刚重比的影响

若场地周边有高差,或因地下室顶板局部开大洞,结构嵌固部位在地下 1 层楼面时,需要考虑嵌固部位下移对刚重比的影响( 表 4) 。由表 4 可以看出,嵌固层下移对结构整体稳定性影响较大

5ed5b75b9a3ca_html_7759216278ef1053.png

3.屋顶构架

屋顶构架高度为 14. 15m,在风荷载作用下,与无屋顶构架相比,结构顶点位移将增加,结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降低,导致刚重比下降。通过表 5 对比计算可知,屋顶构架的存在增大了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导致刚重比降低,且其对风荷载作用下的刚重比影响更明显。

5ed5b75b9a3ca_html_63f4f9025cfa7de0.png

4.重力荷载对刚重比的影响

重力荷载的增加会明显降低结构刚重比。本工程为高层LOFT 公寓,设计时考虑住户改造,可能导致楼面荷载增加,因此需要分析荷载增加对刚重比的影响。表6 对比了不同楼面活荷载情况下的结构刚重比。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刚重比对楼面活荷载变化非常敏感,随着活荷载增加,刚重比随即降低

5ed5b75b9a3ca_html_2b11835d0cb759d9.png

四、结束语:加强超高层结构整体稳定性要求,不仅是对建筑领域的负责,更是对我国整体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个高层建筑的抗震抗风设计,包括了方案阶段的体型优化、初步设计阶段的建模计算、施工图阶段的具体落实。过程非常冗长,也非常复杂。通过对超高层建筑结构稳定性设计的简单分析,促进当前建筑工程的稳定发展。

五、参考文献

[1]苗杰,王飞朋.太原湖滨广场超高层结构基础设计[J].山西建筑,2015,

[2]王国安. 高层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研究[J]. 建筑结构, 2012,

[3]武云鹏,韩博,郭峰,等. 结构刚重比算法研究及软件实现[J]. 建筑结构, 2015,

[4]沈蒲生.带加强层与错层高层结构设计与施工[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6]袁康,白宏思,李英民超高层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J].

[7]沈蒲生.高层混合结构设计与施工[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