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体系在物资集采供应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供应链金融体系在物资集采供应中的应用

车亮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物资集中采购武汉中心;

摘要:近年来“大集采”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随着其发展战略的深化改革,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适应这种模式相应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物资集中采购体系。物资集中采购体系对采购流程的规范化和低成本化具有积极的效应。能够使得采购规模进一步提高,并且还能够充分发挥集中采购优势。此外,物资集采供应对加强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和相应产品的推广应用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有效的缓解了集中采购的规模扩张带来的资金问题。

关键字:供应链金融;物资;集采供应;应用

0 引言

随着集中采购规模的扩大,规模较大、频率较高的款项结算,以及支付的不规化和不及时性造成了资金占用等问题。进而使得采购成本的大大提高,对可持续性、集中采购体系覆盖范围和整体规模提升影响很大。集中开采规模扩大后,物资企业需要解决相应的资金问题。

1 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简单来说就是以物资采购企业为中心形成的一个金融体系。其中采购单位是整个体系的连接点,采取必要的金融科技手段模拟金融机制,将采购单位的信贷资源注入上下游企业,从而将物资采购企业和其上下游企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整个供应链体系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在供应链体系中,企业的数字信用凭证是作为体系内流通的现金等价物,它一般是采购单位按照现有结算负债余额开具的一种票据,它的作用是在票据注明的日期向物资供应商支付一定金额,因此可以作为应付票据的一种,通常来说具有可持有、流通、拆分、融资等特点。

2 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在进行集中采购时,必须充分保证资金的及时结算和支付,其对集中采购供应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在现实中往往由于项目收款时间长、收付款时间不能够很好的对应等因素的制约,很容易造成施工的集中采购资金没有及时到位的情况。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对施工企业的集中采购规模限制作用明显。另一方面,建筑企业生活在整个供应链的中间,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往往很长。一般按工程进度收款,账期较长。上游供应商主要是材料供应商和劳务分包商,要求其具有相对较短的会计期间,特别是对于物资供应单位而言具有更高的要求。在进行物资供应采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赊销赊购的问题,这些现象往往会造成短期内的资金紧张,甚至引起资金链断裂,影响资金的流动性,导致生产周期与支付周期之间相互冲突。这些情况迫使工程局不得不使用企业本身的资产和信贷资源进行融资,用以弥补业务发展出现的资金阶段性缺口,特别是对于5ed5c26b28c95_html_421a10c6cafde2ae.gif 项目尤为明显。总体收入规模不断扩大,现金进出项目占整体收入规模的比重不断下降,使得负债率往往过高,有息负债增加,已成为建筑企业资金链管理的一大难题,也间接导致了集中采矿资金支付的不及时。

3 建立供应链金融体系的主要步骤

建筑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建立,可以概括为建立信用流通平台,实现征信;建立统一的信用流通渠道,将信用转化为有效的购买力;建立融资企业信用实现机制,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

3.1 建立系统内部信用归集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为供应链金融平台提供服务,平台内部之间收付时依靠应付、应收账款,此种支付模式为平台内部成员提供新的结算方式,大大优化了平台内部资金的流通,为平台内部成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此金融平台是一种信用平台,它可以实现信用归集,根据企业的综合状况判断企业能够获得的信用额度,对信用进行再分配。从而优化工程局级信用管理体系,促进信用的优化利用,产生丰富的功能效应。

3.2 建立外部链条的信用流转机制

整合系统内部信用资源,建立统一的信用流通渠道,实现供应链多层次流通和柔性分离,可以使得信用良好的优质企业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购买力。使传统的现金驱动的资源流动向企业信用驱动的资源流动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企业信用的流转价值。

3.3 建立融资企业的信用变现机制

信贷变现机制具备流转和拆分的功能,除此之外也可以与融资变现的实际需求相关联。当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进行真实交易时,流转后持有企业信用的供应商要想实现融资,通常可以利用其上级供应商的应收账款通过商业保理的方式进行。采用此种方法可以提高体供应链系内的工作效率并且各单位之间的协调性也大大提高。

4 应用供应链金融体系的优势

建立相应的供应链体系之后,体系内金融产品的普遍使用具有诸多优势。例如,可以在投入资金相对较小时,也能够进行规模化的集中采购,降低短期内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实现物资集中采购提供前提保障。

4.1 提升结算负债向金融负债转移的规模和质量

工程局面临的负债大致可分为结算负债和金融负债。之所以有金融负债,是因为它们都是从结算负债中转移出来的,换言之,由于客观的支付压力而必须借助其他的金融手段来缓解资金压力,从而将实际支付时间推迟到未来的某个时间,而代价仅仅是需要支付相应的时间成本。我们之所以愿意把表面上不“刚性”的支付变为“刚性”,是因为“刚性”的需求,即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迫切而现实的需求。在管理上,控制金融负债或刚性兑现的核心应该是控制刚性需求。通过信贷流通体系和经济手段,能够有效控制信贷的实现,识别客户的真实刚性需求,从而实现对真实刚性需求的准确定位,有效控制信贷实现尤其是价格的调整,从而实现对整个集团资金流入和流出的科学规范管理,通过经济手段将企业宝贵的信贷资源投入到真正需要现金的客户手中,有效提高企业信贷经营的良好收益。

4.2 降低直接贷款融资规模

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带来的综合效益,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直接贷款融资规模。一方面,完善的信用体系带来的金融负债转移质量的提高,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虽然资金规模较低,但借助供应链金融体系也能满足规模加大的物资采购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除此之外,由于信贷额度的存在而大大降低了进行支付时现金的使用,避免了采购行为对现金的过分依赖。

4.3 节约和转嫁信用变现成本

在传统模式下,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整合现金。企业信用转移前,先将企业信用转化为现金,再在企业内部逐级转移。因此,在支付前必须承担相应资金占用企业的成本和机会成本。企业信用流通体系建立后,企业信用首先在供应链中多层次流动,然后相应的客户在遇到有实际实现需求的客户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实现。信贷流通后,可以实现实现实现成本从规模到时间占用乃至转移的节约。

4.4 规范采购与支付行为

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在采购和支付过程中形成长效机制,更好地应对现有物资装备集中采购、资金集中管理等战略,发挥协同效应。

4.5 实现财务管理集中结算职能

与传统的以现金为王的管理模式相比,以企业信用管理为出发点的财务资源管理具有许多优点:实时性高,能够直接渗透到支付环节;它具有较长的可追溯链,可以实现从额度分配到信贷流、分离、融资全过程等可视化管理,真正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由管理者追求的集中结算功能。

4.6 带来可观的增量经济效益

由于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和业务模式的创新,供应链金融体系的构建可以大大提高集团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深入到企业经营中,特别是EPC+F工程承包,对建筑企业主营业务合同额的承包将产生倍增效应,使建筑企业的产融结合真正扎根开花。

6 结束语

在系统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以集中采购供应链财务系统为起点,建立统一的优质企业信用管理、再分配和流通渠道,逐步完善征信管理、信用流通和信用实现机制。在供应链方面,对采购单位来说,促使在结算时的结算负债向金融负债进行转移,有效降低因为短期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对物资的采购造成不利影响。除此之外,供应链体系对降低融资时间的冗余成本影响显著,使得采购结算更加规范化,资源配置也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