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房灵韬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201109

摘要:军民融合战略思想在我国乃至国际都由来已久。如美国为了保证自己在世界上科技与经济领先,对原有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军民融合式思维的整合与改革,从而带动科技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就结合政产学研视角下对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政产学研;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1军工行业的特点

国防科技工业主要是为了国家安全、为建设我国国防和军事现代化服务,是国家安全的支柱;而民用工业体系主要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因此,军工行业与民用行业相比有着不同的特征:(1)军工产品使用环境复杂,性能指标要求高,常常能提出尖端、前沿技术需求,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牵引作用。同时,军工产品研制周期长,研发投入大,可以促使民参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军工产品可靠性要求高,质量标准高,能够促进民参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3)军工行业承载着大量先进技术,对民参军企业技术升级具有技术渗透作用。(4)军工产品与民用产品的生产方式不同,军工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特性,适合柔性化生产方式。可以引导民参军企业更新数控化生产设备,优化资本构成。(5)军工产品的科研、生产组织方式不同。民用产品科研开发一般是某个企业独立组织完成,而军工产品由于系统复杂,往往需要组织多个企业协同研制、生产。

2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这个概念已在学术界讨论多年,但始终没有形成统一、一致的概念定义。在不同的产业融合方式下,对产业融合的概念就会有新的理解。在最初,产业融合主要反应了数字信息的融合。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各个产业发生了交叉,推动了产业融合的发展。因此,最初有部分学者直接从数字信息的角度来理解产业融合的概念。这样得到的产业融合的定义是十分狭义的。随着技术的革新,产业融合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其相关内容也不断丰富。产业融合也不再局限于单单的数字信息技术领域,各个产业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就产业融合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了制度的融合,技术的融合、设备的融合等方面。但也有些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融合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一步一步的实现技术、市场、服务的融合,这样才是完成了市场融合的整个过程。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军民融合的模式都不会仅限于一种,它将会包含多种模式,以适应不同市场需求,更需要从不同领域的基本特征出发,对军民产业融合的模式进行合理的规划。

3基于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发展遇到的问题

3.1政府存在的问题

首先,政府对军民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对军民融合的融合模式和融合政策作出具体的指导;其次,军政产学研具有区域性,地方军方与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应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最好能在同一区域中;最后,相关的产业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军民融合区虽为军政产学研的发展提供了服务,但这些服务机构提供的咨询服务、资格证的代为办理服务、军方需求对接等方面还不够到位。

3.2企业面临的难题

(1)政策不清。从国家到省、市,都启动了军民融合支持性政策,很多民企不了解,也没有了解的渠道。(2)门槛限制。企业要想介入想要做军政产学研,军工资质是门槛,而军工四证的取得是有一定条件和要求的。军工四证怎么办,由于从事军民融合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导致很多企业在这个门槛上望而却步,进而导致军民融合受阻。(3)投资过大。军民两用技术研发投入大,小型企业难以承受,而且军方不予补助,企业参与军民融合的积极性下降。

3.3高校及科研机构遇到的问题

(1)大学教师与学生从事科研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取得科研成果并公开发表论文,获取相应的学术地位和学术评价。而在军工界,科研成果公开就成为高校参与军政产学研的一大难题。(2)目前大多数军工项目指南只面向工业和信息化部隶属的高校,而其他高校获得军工项目指南的机会较少,而其他高校即使学科声誉、师资力量都不错,也很难涉足。(3)高校评价体系与军工项目不契合,目前高校科研评价体系还是以纵向项目、论文、人才头衔为主要考核指标,参与军民融合的研究项目,是否能被纳入高校评价体系,亟待解决。

4发挥军政产学研作用的对策分析

4.1融合模式及融合政策

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资金,扩大财政军民融合发展资金支持额度。加大对军工技术转化民用产品研发、军民同源技术产品研发、专利技术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军民融合骨干企业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和产业化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对国家、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对于资金渠道明确的项目,继续通过现有渠道加大支持力度;对于资金渠道尚不明确的项目,积极研究新的支持方式,保障相关项目顺利实施。

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符合条件的军品生产单位享受军

工税收优惠政策,经认定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发生的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费用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强化引导、激励、扶持、补偿等方面政策导向,建立原创成果溯源机制,制定基础研究激励政策。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的落实力度。借鉴其他区域的成功经验,对所扶持的重点产业制定精准、定向的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城市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等,提升民营企业融入军工企业的信心。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在电子、机械制造等领域重点促进军民融合,采取政府贴息和基金支持等方式,支持做大做强军民融合的龙头企业,形成示范效应。

4.2资金引入

资金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资本注入渠道多元化,资金准入机制需要更加灵活,引入民间资金,比如风险投资机构和各类商业银行,同时也允许国家资金,比如政策性银行向军政产学研注资;二是降低军民两用技术面向市场化的风险,可以允许担保组织、互联网金融组织以及各类典当行的加入;三是鼓励企业参与军民融合,国家、省、市可以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给予解决信贷资金的利率优惠,同时可以给予承担项目的相应奖励。

4.3军工资质准入门槛

军工资质准入门槛问题,一是破解军工证办理难、程序慢的问题,可以借鉴各市推行的市政服务中心模式,将相关办证服务机构统一进驻到某一办公地点,施行联合办公,让办证人少跑路,提高办证效率。二是探索简化程序,对于优质民企,可以探索设定临时授权的模式,先行参加一些紧急的军工任务,以满足办证过渡期。三是探索对通过省级认证的军民融合企业、军民融合产业园内无军工证的企业赋予可承揽一定范围的军工任务。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军民融合的积极性。

结语

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层次都还不够,在党的新时代的引领下,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扶持下,一定会有新的发展。在此也希望军政产学研可以在军民融合的发展中切实促进军转民、民转军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莹,董晓辉,阚文刚.科技金融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9(02):91-95+54.

[2]师玉朋,刘海林.军民融合产业内涵及范畴[J].国防科技,2018,39(06):66-71.

[3]董晓辉,曾立,黄朝峰.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01):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