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浅谈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陈雪芬

浙江省温岭市方城小学

[摘要]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业设计应有趣味性-----乐学、善做;作业设计应有层次性------培优、辅差;作业设计应有生活性-----体验、创新;作业设计应有操作性---实践、应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以生为本 作业设计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思。因此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出发,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多层次,多角度地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满足时代需求的“新型”作业。笔者将从以下几点来阐述:

一、作业设计应有趣味性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所说:“玩耍和娱乐是开发孩子智力的第一位有效方法。”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可根据实际把某些作业转变成“玩”,让孩子拥有愉悦的心情,从而更有效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习惯的一种好办法。如在低年级时碰到一题:把四边形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让孩子回家出给家长做,问家长:四个角减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考一考家长,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和家长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所教的内容。比如在教十以内的加减法时,为使学生熟练10的分成、组成。教师可布置这样一首凑十歌,让孩子和家长边拍手,边唱: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 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四凑六;两五相凑就满十,九和一,八和二;七三、六四也好凑,两数相凑都是十。在玩中学,不知不觉中掌握了10的组成。

再如:笔者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后,为进一步巩固运算顺序,同时又不让学生感到练习的枯燥,乏味,布置了与爸爸妈妈算24点的作业。第二天,有很多家长反映这样的作业很好,寓教于乐中,孩子的参与率比较高。同时在学了大数的认识后,在比较大数的大小时,除了必要的书面作业外,还可利用孩子爱玩的心理,有些孩子着迷于赛尔号卡牌,通常老师看到这样的卡牌就没收,但殊不知上面有很多信息可以为我们数学老师提供方便,那里面有很多数据,如双属性、单属性等数据,引导孩子对里面的数据进行大小比较,小的数据的卡牌归数据大的卡牌的孩子所有,孩子的兴趣会非常高,同时你会发现孩子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他们觉得老师理解他、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布置作业,会觉得这样的作业亲切、好玩。

二、作业设计应有层次性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必须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分层布置教材中的作业,凸显灵活性。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可以这样做:a、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只留教材中的基本题;b、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如教材中的星号题、思考题、一题多解等,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这些题目可以通过每日一题去完成,让孩子挑选适合自己的问题,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可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让孩子自己去挑选适合自己的问题,从而达到各个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进步。

2、灵活处理作业数量,凸显层次性。

教师可以把我们的孩子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作业,一般可分为必做题(A类学生完成)、选做题(B类学生完成)、挑战题(C类学生完成)。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后,设计出3道必做题(已知长和宽,求周长的基本题);2道选做题:a.学校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比宽长40米。操场的周长是多少米?b.量出家里的书桌或者饭桌的长与宽,并求出它的周长;1道挑战题:用一根长20厘米的线,你能围出几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就是同一层次的题目,例如上述2道选做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或是请教完成都可以。这样的作业就是教师精心准备后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这份礼物能让学有的学生乐学,会学。

三、作业设计应有生活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实践型作业打破传统的静态、单面模式,强调学生的尝试、亲历、实践。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设计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对未学的知识进行探究、对已学的知识进行验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a、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b、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c、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或容积);d、社会调查,收集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的数据信息,并记录下来;e、用一块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制作一个高5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请你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这样,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实践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而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作业设计应有操作性

操作性实践作业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实践,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一种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学习过程,体会那种经历后的喜悦心情。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教师可留给学生这样的作业:一根30厘米长的绳子,从任何两个地方折叠,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通过多次实验、操作、观察、思考、比较,最终得出“当两端的绳子之和大于30厘米的一半时,才能围成三角形”的结论,还感悟出“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学生从枯燥的、抽象的静态作业中解脱出来,在实践中轻松的完成作业。再如:在教学“利息、利率”这一内容后安排了以下的作业:做自己的小会计,到银行去了解利率,然后把你积攒的钱存起来,想一想怎样存最合算?把你的分析汇报给大家听。学生极有兴趣,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最后才去存钱。 在这一系列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极为深刻,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学生体会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以生为本,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和源泉。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到快乐,轻松的完成作业,为数学课堂增加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华应龙 《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教育教学出版社 2007年。

[2]葛锋,姜小玲 《激趣、设疑、拓展、求变——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初探》 吉林教育 2010年02期。

[3]林忠 《数学课堂中的小学生练习实验与研究报告》 2009年。

[4]项立新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作业价值》,小学教学参考 2014年1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