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设计指导 提升 技术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3

注重设计指导 提升 技术素养

丁哨红

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

【内容摘要】学生作为社会人,掌握生存的本领,拥有初步设计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技术素养的重要部分。小学劳动技能教材中的“金点子”部分,专门为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前提出自己的想法而编排的。这是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方案设计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方案设计实践中,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教学中,我注重对设计性学习的有效指导,努力让技术素养在课堂上稳稳“落地”:巧设游戏情境,增强技术意识,探究技术的要点;加强方案的指导,设计前交流方案的构思设想,设计时把握好方案设计的多种要素,设计后交流并优化设计方案,多角度去激活技术思维;用实践操作去验证方案的可操作性,在动手实践探究中去把握技术的要点,一边实践一边修正方案,以更好地落实技术素养。

【关键词】设计指导;技术素养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技术素养已经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技术素养的培养,不仅要学习一定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技术设计和技术要素的培养和训练。小学设计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劳动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劳动与技术》是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技术教育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方法为基点的学科。其中的技术教育是整个学科的主体和核心。我们要努力夯实技术设计,提升劳动教育的“技术含量”。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是这样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以更好地落实技术素养的。

一、巧设游戏情境,探究技术要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学科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源泉,如果我们积极调动学生的设计热情,引导他们喜欢设计,我们就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良好设计习惯,在他们自发创造之前,我们就能创作出各种精美和创造性的作品。”游戏是孩子们兴趣的基点,我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我们结合了技术中的新奇性、趣味性来创设情境,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提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我经常设置一些带有挑战性、悬念性的问题,这样可以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可以很好地深化学生思维,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技术的欲望。

我在教学四年级的《回力车》时,尝试以一个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和我比赛玩一玩回力车,这两辆车看起来很相似。但出乎意料的是我的车子去了可以轻轻松松回来,而学生的车子去了却回不来。这时,学生都很疑惑和惊讶。我顺势抛出了问题:“奇怪了,是不是老师的手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你们想知道里面的奥秘吗?”这就很自然地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我又趁势让学生自己动手“拆一拆”,来揭开其中的奥秘。当学生们打开这两辆相似的汽车时,他们发现老师的汽车有一个橡皮筋和一个螺母,而他们正在玩的汽车是空的。学生探索发现后,他们明白了“回力车”的技术要点是利用回力,让车子去了可以再回来,制作回力车应该聚焦在“如何让车子顺利回来的”技术要点上。并由此引导学生探究回力车可以“回”的原理。这样一来,学生明白了探究回力车的“回”是技术的要点。学生明白了制作回力车要讲究技术,抓住窍门,盲目的干是不行的。就这样,技术的意识就很自然地装进了学生的脑海中。

再如,我在执教《好玩的纸飞机》时,我选两学生来玩个“飞一飞,比谁远”的小小的竞技游戏。我事先做好不同的两架纸飞机,一架选用卡纸折成,机头较轻,两边机翼不太对称。另一架飞机用蜡光纸折成,机头较重,两边机翼非常对称。我请了两位同学上来试飞这两架纸飞机,比一比哪架飞得更高更远更稳。经过六次试飞后,同学们发现蜡光纸做成的飞机飞得更快更稳更远。我就顺势把问题抛给孩子们:“奇怪了,为什么我们试飞的第二架纸飞机的效果这么满意呢?”我在投影仪上放了两架纸飞机,让学生仔细看一看,猜猜他们为什么会不一样。经过观察,学生们已经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秘密。我就因势利导:“同学们,要想做出一架性能优良的纸飞机跟多种因素有关,合理选择制造飞机的材料,注意机头的设计和机翼的对称。我们试着来当个小小飞机设计师,给自己心中的纸飞机画个草图,并作好清晰的设计标注。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们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专心设计起了心目中那一架纸飞机来。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关注到了纸飞机想要飞得远飞得稳,必须要考虑到的它机身和机头的轻重,机翼的对称性,这些都是技术的要点所在。

好奇是孩子的天赋,创设情境中所产生的疑问给予了教学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

二、加强方案指导,激活技术思维

设计学习是中小学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法。在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技能,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参与技术活动过程的实践。在小学劳动技术中,设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对作品的材料、功能、色彩、造型等多方面进行设计并优化。

1.思维交流碰撞,奏响设计前奏

学生要制作某一作品前,总要对作品进行设计。如果学生头脑里空空,对作品进行创造性设计也就无从谈起。设计可行的方案,就好比造房前的图纸设计,它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学生必须收集作品的相关信息,对这些作品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最终形成自己的设计特色。

我在教学三年级《编织小挂件》的时候,我用图片引导拓展思路,出示了一些比较精美的小挂件。其中,我特意拆开蝴蝶形状的小挂件和一条三股辫对折的小挂件,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原来这样好看的的小挂件,拆开来其实就是普通的绳辫,加上艺术纽扣和挂环。这样一来,孩子们也敢于尝试创编形状比较有特色的小挂件。为了更好地拓展思路,我给每个小组下发了一个锦囊,装有两个不同类型的小挂件,其中一个挂件的样式跟玲玲设计的比较相似,另一个相对来说难度稍微高一些。我在引导孩子简单交流心中的小挂件方案后,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使孩子们在动手创编之前心中有个比较充分的打算,不至于盲目地去尝试。这样,思维的碰撞想象的火花就会在劳技课堂中绽放。学生们沉浸在设计的快乐中,一张张富有创意的设计图纸便诞生了。

2.加强方案指导,呈现设计元素

设计方案是创作的关键,是创造性设计的“灵魂”。技术设计是指学生根据问题的需要,运用知识和技能参与技术设计的全过程,并对问题提出自己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运用图样正确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在教学三年级《编织小挂件》的时,我先出示了一个玲玲的设计方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小挂件方案的构成要素:用途、配色、编织方法、珠子的位置等。学生们经过组内交流以后,认真设计出了比较详实的小挂件方案。他们设计出了小挂件大致的形状(蝴蝶结、爱心型……),标注出了小挂件的具体用途(挂书包、挂文件袋、挂台灯……)、配色(蓝绿配、红黄粉、黑白黄……)、编织方法(三股编、两股编、四股编)、珠子的位置等。再如,在教学五年级《爱心十字绣》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各种各样的十字绣作品,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十字绣方法、形状、用线的颜色搭配等多方面的进行作品的构思与设计。有的同学选用直线绣的方法,选用线板上线圈中不同的三种红色,准备绣“505”这个班号。他们在网格纸就画出了想绣的图案,标注好了需要用线的颜色,写明了所采用的绣法名称,并简单阐述了作品的用处。

这样设计方案出来以后,学生就比较一目了然。有了详实完整的设计方案,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从而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用来确保活动开展的连续性和明确性。

3.表达设计意图,优化设计方案

完成了自己的设计方案,让别人了解你的设计构思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这种技术设计沟通能力是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完成后,如何以适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思想和结果。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信息交互。

例如,教学《漂亮的小相框》一课时,当学生设计好自己的制作方案后,我适时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准备怎样设计制作,打算用上一些什么材料,根据照片的大小确定相框的内框和底框的大致尺寸。在设计交流中,我让学生们说他们在制作漂亮的小相框时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技术问题,并简要地谈谈他们打算采取的解决方案,然后听听其他人的好解决方案。引导他们调整和优化自己原先的设计方案。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他们设计的方案更具操作的可行性。

三、实践探究技术,落实技术素养

“劳动技术教育是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经验,形成良好劳动技能素养的多方面发展目标。它是一个以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领域。劳动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技能,注重探究,引导创新,有效地实践技术素养。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大师,是课堂实践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应充满生命力,充满探究学习过程。"因此,在劳技教学中,教师不应把知识教给学生,而应设计一个让学生自行探究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探究、自主实践的时空,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编织小挂件》的时候,我想要突破的技术难点是:学会一边编一边穿,而且力求要编得紧密、精致。如果按照传统的“导入——讲授——示范-——练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可能只会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仿照完成,发挥不出他们的自主性,作品呈现缺乏个性。课的开始,我就把各种各样的小挂件成品装入锦囊袋里,以备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各个小组仔细观察后,自己再动手拆一拆,自主探究小挂件的编织方法。这是一个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探究、同学间的相互切磋,集体的共同研讨有机巧妙融为一个整体。

我放手让孩子们根据设计方案去试一试编织小挂件。因为没有详细的指导,所以在这个环节,我预设到孩子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在巡回中,我发现孩子们穿上纽扣后,编下去就很容易松散,所以我重点对于怎么穿编紧密作了重点的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我尝试把问题抛给孩子们去解决:你们谁有好办法解决这个陈“穿了纽扣进去后,编起来容易松散”的问题?让有经验的孩子来示范,得出窍门是“穿了纽扣以后,编的时候绳子要捏紧,一边编一边按,交叉编织不松手”,这样就比较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一边穿一边编”的技能,在主动探究中获取了技能,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启迪。

培养学生在小学劳动和技术学科中的设计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激发学生在技术操作过程中形成浓厚的技术兴趣,注重渗透设计意识,加强设计指导,引导掌握技能,培植丰富的技术实践,可以培养出具有较强设计能力、具有技术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

2.综合实践活动网 http://www.zhsjhdw.com/

3.徐长发.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J].教育研究,20018.12

4.姚 静.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及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