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研究

韩彤彤 1  王强玉 2  赵胜男 3  李新华 4  吴荣芹 5

1.2.3.5.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 050000 4. 河北中医学院 050000

摘要:目的:根据经络辨证理论,研究穴位按摩对哺乳期产妇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我国母乳喂养率。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予以产科术后常规护理,指导产妇母乳喂养,进行产后健康宣教;试验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经络的辨证分型选取相关穴位进行按摩,1次/d,连续5 d。干预后于次日上午8点对两组产妇的泌乳量、乳房充盈度、乳汁的浓稠度、乳汁淤积程度进行评分,出院当天上午进行总体疗效的评定及安全性评定。结果:研究第1天产妇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第2~5天试验组泌乳量、乳房充盈度、乳汁淤积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乳汁黏稠度到第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经络辨证的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改善剖宫产术后患者的缺乳症状,在促进乳汁分泌,提高乳房充盈度,降低乳汁淤积程度上疗效显著,但对于提高乳汁黏稠度临床效果一般。穴位按摩疗效确切、显效快,安全无痛,产妇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按摩;产后缺乳;应用;

母乳是世界公认最适合婴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自然食物,母乳含有多种重要的抗体,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系统,特别是在一周的初乳,被称为“黄金初乳”,颜色黄色粘性,营养丰富,所以对产妇剖腹产术后一周在医院里,如何促进分泌的牛奶,增加乳汁分泌,并确保婴儿吸吮初乳成为研究的重点。

一、资料与方法

1.基本资料。本次研究共纳入我院60例产妇,其中试验组2例产妇因急性乳腺炎剔除,剩余58例,将脱落病例与有效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基本资料各项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脱落的2例对总体研究无影响。剩余试验组28例产妇,其中足阳明胃经证8(28.57%)例,足厥阴肝经证7(25%)例,足少阴肾经证10(35.71%)例,冲、任脉证3(10.71%)例。对照组30例产妇,其中足阳明胃经证4(13.33%)例,足厥阴肝经证8(26.67%)例,足少阴肾经证12(40%)例,冲、任脉证6(2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生育及流产次数、文化程度、付费方式、情志、手术麻醉及持续时间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2.纳入标准。①符合产后缺乳诊断标准、分娩48 h后诊断为缺乳;②妊娠37周(含)以上住院分娩,无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无内科合并症;③年龄在20~39岁;④新生儿健康,Apgar评分>8分;⑤母婴同室;⑥产后愿意进行母乳喂养者;⑦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3.排除标准。①年龄在20岁以下或39岁以上者;②因乳痈而致乳汁排出不畅者;③产前乳房发育差或乳房严重疾病而致乳腺组织严重破坏者;④乳腺解剖学上的缺陷和功能上的异常;⑤可导致产妇体内激素水平紊乱的原发病而无法正常泌乳者,如甲状腺疾;⑥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4.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妇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产后缺乳的诊断标准为:无乳:产后2~3 d,产妇自觉乳房无胀满,挤压无乳汁排出,体检时乳房不充盈,挤压无痛感;少乳:产后2~3d产妇自觉乳房不胀,乳汁清稀,新生儿需频繁长时间吸吮,持续超过20 min,间隔时间<1 h,体检时乳房充盈不明显,用力挤压有少量乳汁。

5.干预方法。两组产妇在术后均接受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开奶和肌肤接触、勤吸吮的重要性,如何保证有足够的乳汁,正确的喂奶和含接姿势等。产后与家属多沟通,鼓励家属要为产妇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不能有性别歧视思想,让产妇减少心理负担,稳定情绪,保持精神愉快及充足的睡眠。其次指导产妇多食汤水,如鲫鱼木瓜汤、排骨汤等。(1)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在术后回病房后接受产科常规护理,指导产妇翻身,观察尿量及伤口情况。指导产妇与婴儿早接触,早吮吸。(2)试验组。试验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经络辨证分型,予以相应的穴位按摩。

6.评价指标。(1)泌乳量与乳房充盈度评定标准。泌乳量:0分,正常:完全满足婴儿需要量;2分,轻度:满足婴儿需要量的2/3;4分,中度:满足婴儿需要量的1/3;6分,重度:几乎没有乳汁,不能喂养婴儿。乳房充盈度:0分,正常:乳房饱满,有轻度胀痛感,乳汁自溢;2分,轻度:乳房明显充盈,乳汁轻用力挤压即出;4分,中度:乳房充盈但不胀满,乳汁需用力挤压方出;6分,重度:乳房无明显充盈或胀满感,挤压无乳汁外溢。乳汁黏稠度:0分,乳汁浓稠;1分,乳汁清稀;2分,无乳汁。乳汁淤积:0分,无;2分,轻度:有胀乳感,哺乳后仍无缓解;4分,中度:乳房触痛;6分,重度:有泌乳感,但无乳汁排出,乳房持续疼痛。(2)缺乳的疗效评价。痊愈:乳汁分泌完全满足婴儿需要,其他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乳汁分泌增多,能满足婴儿需要量的2/3,其他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缺乳无改善。

7.统计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连续性定量资料,采用(5ed61719156ee_html_738d4107a4af6645.png )描述数据分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两组各指标变化情况,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疗效组间差异,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结果以P<0.05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乳房充盈度的比较。两组间乳房充盈度有显著性差异(F=21.483,P<0.001),第1天~第5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t分别为0.301、-3.081、-4.470、-4.415和-4.812,对应的P值为0.765、0.003、<0.001、<0.001和<0.001,表明第1天时试验组和对照组乳房充盈度无显著性差异,从第2天开始,试验组乳房充盈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产妇经过穴位按摩乳房明显充盈,具有刺激泌乳的效果。具体见表1。

表1两组乳房充盈度评分的比较

5ed61719156ee_html_fd44b25d6c085740.png

2.两组乳汁黏稠度的比较。两组间乳汁浓稠度有显著性差异(F=5.108,P=0.028<0.05),第1~5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t分别为-0.468、-1.608、-1.739、-1.949和-2.864,对应的P值为0.642、0.113、0.088、0.056和0.007,表明第1~4天时试验组和对照组乳汁浓稠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第5天时,试验组乳汁浓稠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产妇乳汁更黏稠,更有助于满足婴儿的需求。具体见表2。

5ed61719156ee_html_8ee4341126016462.png

三、讨论

传统医学认为,乳房的生长、发育、衰退,乳汁的分泌与经络的循行与功能密不可分。人体胸腹面有多条经脉走行,其中与乳房相关的经脉如足阳明胃经,从缺盆下乳内廉,贯乳中;足厥阴肝经,上贯肝、膈,布胸胁,至乳下方,绕乳头;足少阴肾经,从肾,入肺中,其支者行于乳外侧;任脉行于身体前面,两乳之间;冲脉上行至胸中而散。正所谓“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故认为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冲任二脉与乳房关系最为密切,故选取这四条经络根据辨证分型进行穴位按摩。现代研究表明通过对乳房的刺激和按摩可健脾胃、补气血,反射性刺激丘脑下部分泌催乳素,促进血液循环,使乳腺管通畅,减少乳汁淤积及乳房胀痛,有利于乳汁分泌。

总之,母乳喂养一直是临床指导产妇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全方位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同时有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缺乳问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次研究首次结合了与乳房相关的经络辨证进行手法按摩,效果显著,产妇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静,产后缺乳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与治疗.2018.

[2]王红艳,浅谈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研究.2019.

基金项目: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编号201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