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余倩

古蔺县人民医院内科一病区 6465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对象为我院在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接收的74例脑梗塞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就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Barthel评分比对照组更高,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组间比较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对其病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脑梗塞;心理护理;心理状况;生活质量

脑梗塞又被称为缺血性卒中,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发生该病的风险较高。脑梗塞患者多伴有明显的负面情绪,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降低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中需重视对该类患者的心理护理[1]。本次试验就心理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阐述。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为我院在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接收的74例脑梗塞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研究组中男、女各有21例、16例;年龄在55岁至79岁之间,平均为(69.2±4.5)岁。对照组中男、女各有19例、18例;年龄在54岁至81岁之间,平均为(69.9±4.7)岁。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以上资料相比P>0.05,本研究可行。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梗塞,认知能力良好,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存在精神病史、合并严重并发症者,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的各项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服务,注意监测患者病情,为其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做好并发症防治工作和康复训练指导。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干预。需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需告知患者疾病预后情况,给予其心理安慰,引导患者宣泄负面情绪,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2)健康宣教。需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并对其进行一对一宣教,及时解答其疑问,还可定期举行健康讲座,可组建医患微信交流群,以随时解答其问题。(3)有效沟通。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掌握方式方法,语气要温和,尽可能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并注意礼貌,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着装要得体,除了语言沟通之外还可应用肢体沟通、暗示等方法沟通。(4)建立康复信心。需指导患者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并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可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还可寻求家属的帮助,让家属参与到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中来,给予患者亲情支持,提升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以SAS、SDS评分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得分越低则负面情绪越轻微。以Barthel评分分析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以高者为佳。

1.4统计学方法

试验资料以SPSS19.0软件处理,分别采取卡方检验、t检验判定同类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区别,P<0.05时两组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P>0.05,差异不显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5ed61915802e6_html_f5a0e8468676e27f.gif ±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7

58.6±8.9

36.8±4.7

57.9±8.8

35.1±4.0

对照组

37

59.5±8.6

50.2±5.7

57.2±8.7

48.6±5.5

t

0.442

11.033

0.344

12.075

P

0.660

0.000

0.732

0.000

2.2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5ed61915802e6_html_f5a0e8468676e27f.gif ±s)

组别

例数

Barthel评分(分)

住院时间(d)

研究组

37

75.4±3.1

8.6±2.0

对照组

37

59.3±3.8

13.1±3.5

t

19.970

6.790

P

0.000

0.000

3,讨论

脑梗塞是一类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性疾病,属神经内科范畴,其病因非常复杂,与多种基础疾病相关,患者一般会出现感知觉障碍、语言智力障碍、偏瘫等症状,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会严重威胁到患者身心健康[2]。脑梗塞发病突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再加之患者本身健康意识缺乏,许多患者都会出现明显的负面情绪,不仅会干预到治疗工作的开展,降低治疗效果,还会影响到生活质量,如何做好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服务已受到多方关注[3]。心理护理是一项科学的护理模式,非常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将其应用于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中可给予其人性化的高质量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4]。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在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后,其SAS、SD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明显提升,住院时间缩短,且以上指标均优于仅实施常规护理者(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辛海燕等[5]的研究结果与此相似。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戎霞, 周二霞. 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黏附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6):13-15.

[2]徐利霞.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探讨[J]. 心理医生, 2016, 22(2):213-214.

[3]郭文霞. 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出现抑郁情绪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29-29.

[4]李玲, 冯春英, LILing, et al. 120例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16):81-82.

[5]辛海燕, 臧璐, 肖艳.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J].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8):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