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参数变化检验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参数变化检验分析

朱晓艳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合肥, 230011

【摘要】目的: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参数变化检验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共48例,时间集中在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根据有无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有出血肝硬化组与无出血肝硬化组,并将48位健康成年人分为对照组,对比对照组与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参数,并对比肝硬化组内部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参数。 结果:肝硬化组相比于对照组,PT出现时间延长的情况,PLT大幅降低,MPV、PDW均大幅提升(P<0.05);无出血肝硬化组相比于有出血肝硬化组,PT存在时间延长的情况,PLT大幅提升,MPV、PDW均出现降低情况(P<0.05)。 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中,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参数变化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肝脏病变情况,并对是否出血进行判断,对于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

肝硬化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与患者的生活习惯、日常工作有着密切关系。肝硬化会导致患者出现乏力腹胀、消化道出血、黄疸、肝脾大等症状[1],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肝脏是人体多种凝血因子的合成部位,在人体凝血中起着重要作用[2]。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中,需要对患者的肝脏功能以及是否出血进行检测。本文就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参数变化检验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共48例,时间集中在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24-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3.6)岁。根据有无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有出血肝硬化组与无出血肝硬化组,两组患者皆为24例。有出血肝硬化组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24-61岁之间,平均年龄(42.0±3.7)岁。无出血肝硬化组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在26-60岁之间,平均年龄(42.4±3.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过诊断,确诊患有肝硬化。2.患者没有血液系统疾病。3.患者了解研究情况,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严重并发症。2.患者存在精神性疾病。

1.2 方法

患者在早晨保持空腹状态,并到医院进行采血,通过真空静脉采血的方法,采集出足够的血液。置于血凝管中并轻轻颠倒混匀,使用枸橘酸钠抗凝剂,经过离心速率为3000r/min,离心时间为15min离心处理,使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PT检测。置于血常规真空管中并轻轻颠倒混匀,使用EDTA-K2抗凝剂,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PLT、MPV、PDW检测。所有检测均在2

-------------------

朱晓艳,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女,中级检验师,1986年生,本科,175824486@qq.com,

小时内完成。

1.3 评价指标

对比对照组与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参数,并对比肝硬化组内部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参数。指标分为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率用(%)表示,行x²检验,P<0.05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参数对比

肝硬化组相比于对照组,PT出现时间延长的情况,PLT大幅降低,MPV、PDW均大幅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参数对比(x±s)

组别

例数

PT(s)

PLT(109/L)

MPV(fL)

PDW(%)

对照组

48

12.0±1.3

200.3±53.4

9.6±1.3

15.4±0.6

肝硬化组

48

18.5±2.5

68.6±20.5

13.3±0.8

20.4±1.1

P

-

<0.05

<0.05

<0.05

<0.05

2.2 肝硬化组内部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参数对比

无出血肝硬化组相比于有出血肝硬化组,PT存在时间延长的情况,PLT大幅提升,MPV、PDW均出现降低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肝硬化组内部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参数对比(x±s)

组别

例数

PT(s)

PLT(109/L)

MPV(fL)

PDW(%)

有出血肝硬化组

24

16.8±1.5

59.3±12.4

15.6±1.3

24.4±3.6

无出血肝硬化组

24

21.5±1.8

87.1±13.5

12.6±0.8

18.4±0.5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肝硬化的发生率正呈逐年提升的态势,与患者的生活习惯、日常工作有着密切关系。在肝硬化的诊断中,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参数变化能够反映出患者的肝脏病变情况,并对是否出血进行判断。肝脏具有凝血功能,其中合成凝血需要凝血酶原以及纤维蛋白原[3],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将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血小板的参数变化能够反映患者的凝血情况,反映出患者的肝功能情况[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组相比于对照组,PT出现时间延长的情况,PLT大幅降低,MPV、PDW均大幅提升(P<0.05);无出血肝硬化组相比于有出血肝硬化组,PT存在时间延长的情况,PLT大幅提升,MPV、PDW均出现降低情况(P<0.05)。这两组数据说明,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中,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参数变化能够反映出患者的肝脏病变情况,并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情况,随着病变的深入,这些指标还会继续变化,让差异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中,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参数变化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肝脏病变情况,并对是否出血进行判断,对于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崔敬惠.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智慧健康,2019,6(16):9-10.

[2]黄秀红.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检验价值分析 [J].医技与临床,2018,4(11):997-998.

[3]夏冬.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8,9(10):179-180.

[4]李玲芳.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分析研究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1(3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