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5
/ 1

研究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彭彩霞

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404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250)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n=250)给予中医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高,MMSE评分、QLI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开展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梗死;护理效果

脑梗死患者治疗后部分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需通过长期康复训练,改善患者认知障碍及肢体活动障碍,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特收集我院收治的5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中医康复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250)132例为男性,118例为女性;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62.5±3.7)岁;观察组(n=250)130例为男性,120例为女性;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62.0±3.3)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环境护理;观察组在以上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护理内容如下:①穴位按摩。上肢穴位取肩髃、肩井、肩髎、肩贞、曲池穴、合谷穴、内关穴、少海穴、手三里;下肢穴位取肾俞、环跳、委中、髀关、伏兔、承山、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太冲、丘墟;采取一指禅等手法对以上穴位进行按摩,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②功能训练。指导患者主动或被动活动,通过床上翻身、健侧、患侧坐起等活动对躯干功能进行训练;待患者可独立站稳时,可逐渐通过康复车、平衡杠等训练器进行患腿迈步连续;对患者进行大小便、进食、梳头等生活动作训练。③情感交流。鼓励患者进行语言联系,练习时可先从简单的句子开始,鼓励家属多和患者沟通,通过唇语了解患者心理想法,给予患者更多安慰,消除患者心理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1.3观察指标

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改善与总得分呈负相关;采取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患者认知能力进行评分,根据患者得分划分为重度痴呆(0~9分),中度痴呆(10~20分),轻度痴呆(21~26分),正常(27~30分);采取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生活质量与评分结果呈正相关[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比较行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n=250):NIHSS评分(4.85±1.42)分,MMSE评分(24.41±6.62)分,QLI评分(6.78±1.12)分;观察组(n=250):NIHSS评分(3.40±1.31)分,MMSE评分(28.36±4.51)分,QLI评分(8.49±1.39)分;观察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高,MMSE评分、QLI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669,7.7968,15.1463,P=0.0000,P<0.05)。

3讨论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通过穴位按摩达到行气活血效果,改善患者受阻经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坐位练习、翻身、患侧迈步等训练,锻炼患者机体功能,逐渐提升患侧退持重能力,身体灵活度及协调性,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上下肢活动障碍,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极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积极对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可逐步改善患者意识障碍及认知能力,最终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康复[2]

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高,MMSE评分、QLI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相较于常规康复护理,中医康复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开展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静,张进城.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作用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2):101-102.

[2]郑丽华.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6):81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