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5
/ 2

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探究

吾婷婷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 江苏省 苏州市 215163

【摘要】目的 研究术中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了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的护理质控管理,比较应用术中强化护理后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评分、满意率。 结果 应用术中强化护理发生率为2%(仅1例),较前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为93.37%。 结论 在术后长时间卧床的病人手术期间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地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提高,有效地辅助临床治疗。

关键词术中护理;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下肢深静脉体腔血液的异常凝固,是术后常用的并发症。[1] 血栓之后遗症轻微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导致残疾。未经诊断和治疗的DVT引起的肺栓塞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低。由于与手术相关的DVT余为无症状或轻度,难被忽视。[2]因此,对术中的患者采取大力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DVT和肺栓塞的发生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实施手术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中强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 = 50)和采取一般术中护理的对照组(n = 50)。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平均年龄

体质指数

心率

观察组(50)

26

24

51.25±3.94

24.1±2.5

77.1±9.3

对照组(50)

24

26

49.21±5.13

25.5±1.9

76.4±10.9

1.2方法

两组术前、术后的预防措施相同。在此根基上,观察组还开展了护理干预:麻醉剂注射后双下肢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手术中,加压袖带开始从下肢踝关节处包绕,以此满足一根拇指的紧绷。手术侧下肢的袖口自膝关节上端到切口远端包覆将近20cm,另一端包覆大腿根部。术中观测袖口是否脱落,马上重新包扎。留意温度、足背动脉跳动。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气囊长 22~26 cm、宽 12 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32 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

1.3观察指标

一般资料: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心率。比较应用术中强化护理后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评分、满意率。

1.4数学处理

处理软件分析将本分析的数据整合,统计软件spss20.0展开处理和分析。计数数据表示为百分比,用x2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应用术中强化护理的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仅1例),较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2%(6例)显著降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为93.37%,较前显著上升。见表2、表3。

表2 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组别

下肢静脉血栓 例(%)

对照组

6(12%)

观察组

1(2%)

t

6.34

P

<0.05

表3 应用术中强化护理发生率后的患者满意度

组别

满意评分(分)

满意率(%)

对照组

83.00±15.90

93.37

观察组

63.19±7.39

26.49

t

3.99

4.61

P

<0.05

<0.05

3 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VT)是指在静脉血流阻滞、高凝状态和血管内膜损伤的情况之下,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继发血栓形成的一种疾病。发病之后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残疾,而且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3]19世纪中叶,有学者指出DVT的三小因素,一是静脉血流停滞,二是静脉壁损伤,三是血液高凝状态。单因素不能独立地致病,往往是由两个或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静脉内膜是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覆盖具有不错的抗凝作用。内膜损伤在血管壁损伤之中更为重要。[4]血管壁损伤有利于凝血酶的形成和小血小板的聚集。静脉血流慢会导致血瘀,从而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通常导致血瘀的因素有:长期卧床休息、外伤或骨折、怀孕、长途驾车或长期静坐、坐蹲。超过因素均可导致静脉血流减慢、淤血,从而促进静脉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可增强血小板聚集能力,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一些创伤、手术或烧伤患者是血液高凝的危险性因素。此外,先天性高凝疾病,包括抗凝血酶III缺乏症、蛋白C和蛋白S、纤溶失调和同型膀胱尿也是血液高凝的危险性因素。术后应使用一些药物巩固手术效果,如抗凝剂,并合适饮用一些水,使血液不太可口。如果因故需要短时间坐着,应注意余踩缝纫机踏板等腿部动作。[5]溶栓治疗之后恢复期,应穿弹力袜,以抵消外压引起深静脉阻塞引起的静脉压升低,促进静脉血回流,改善局部皮肤营养不良,减轻水肿,使患者在急性期之后能早日下床,而向之下运动本身具有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再形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立君. 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 2016(5).

[2] 吴秀英, 刘俊敏, 闫宾,等. 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11): 154-155.

[3] 张思琴. 髋关节置换术中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027(002):68,70.

[4] 吴蕾. 手术室术中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研究 The value of intraoperative nursing in reducing th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 000(019):25-26.

[5] 钮凤娟, 张允美. 髋关节置换术中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v.13;No.290(3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