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接线施工工艺优化的有效途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5
/ 2

电缆接线施工工艺优化的有效途径分析

周媛媛 郝瑾阳

青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电缆接线工作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具有很大危险性的施工作业。文章以电缆接线施工工艺实施问题为入手点,从施工材料管控、标志牌规格管理、电磁干扰屏蔽接线优化等方面,对电缆接线施工工艺优化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电缆;接线施工;电磁干扰

前言:电力工程主要是与电力能源输送、电力能源分配相关的工程项目,广义层面上将电力工程看作在多个领域应用的工程。而电缆接线施工是电力工程的主要施工环节,电缆接线施工阶段出现的诸多问题,也对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对电缆接线施工工艺优化的有效途径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电缆接线施工工艺实施问题

  1. 施工材料不符合要求 

由于电缆接线施工阶段部分人员对施工材料类型及规格不够关注,导致不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或者与施工设计方案有所偏差的材料大量应用。如控制电缆线芯端头用套管材料缺乏专用塑料打印号码、控制线缆终端头材料与同一类型的盘柜内不一致等,增加了电缆系统运行故障风险[1]

  1. 标志牌规格不统一

在电缆接线施工阶段,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阶段并没有依据规范要求进行标志牌管理,也没有按照568A(或者568B)的打线方法进行打线。而是依据1、2线对打白色和橙色,3、4线对打白色和绿色的方式进行施工。上述方式虽然可以提高线路运行畅通性,但是线路指标特别是近端串扰指标特别差,具有较大的信号泄露风险,甚至导致线路间歇性终端会导致严重的信号泄漏,造成上网困难和间接性中断。

  1. 电磁干扰屏蔽接线问题突出

电缆接线施工中电气设备经常会因电磁感染而出现误动或者其他危害,而以往电缆屏障接地大多选择搭接缠绕的方式(即接地黄绿线线芯通过PVC绝缘胶带缠绕在屏蔽层,随后通过外加热做头的方式接地。由于黄绿线线芯、屏蔽层间为铜间接触面,长时间运行会在形成一层氧化铜薄膜,导致屏蔽接地工作失效,电磁干扰问题突出。

  1. 电缆接线施工工艺优化的有效途径

  1. 加强材料管控

材料是影响电缆接线施工工艺实施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材料管控则是优化电缆接线施工工艺的首要环节。因此,施工人员应根据规范要求,开展严格的材料管理。

首先,在控制电缆线芯的端头套管材料选择时,应选择电子线号打印机统一打印的号码芯线套管材料,并在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编码规则、操作卡的先后编制。随后将不褪色、不易脱落的专用塑料操作卡递交给接线施工人员。

其次,在控制电缆终端头的材料选择时,应选择长度在60.0mm左右的热缩管,具体规格与电缆规格一致[2]。同时在同一类型盘柜内,应至少敷设50%~60.0%的电缆进行电缆头制作,以控制电缆终端头的材料距离端子排底部的距离均应相等。

再次,在电缆绑扎带材料选择时,应依据美观、整齐的原则,利用尼龙绑扎带子,以600.0mm为标准,将桥架向上向下弯头位置、竖井上下位置、桥架转弯位置、直线段桥架位置逐一固定。同时利用100.0mm、150.0mm尼龙扎带,将进盘后控制电缆成束绑扎。

最后,在支吊架材料选择时,应在镀锌有孔角钢应用的基础上,增设与保护管、镀锌有孔角钢相匹配的镀锌U型管卡。

  1. 科学管理标识牌

为保证电缆接线施工过程中标志牌规格一致合理,除选择专用标牌印字机印刷的电缆终端标志牌外,还需要依据不褪色、挺括、美观、字迹清晰、防腐、耐久的标准,结合户外污秽环境特征,实施控制电缆接线挂牌施工作业。即在电缆清册中为每一根电缆标注色标,并要求专门的人员在现除明显区域、电缆转弯等易于识别的位置加上3.0m相色带,一般保证复查、检修作业顺利开展。一般对于大于1.0kV的电缆,需要选择红色标记,而对于小于或等于1.0kV电缆,则可以选择黄色标记,对于直流电缆可以选择棕色标记。同时在标志牌背后简要叙述接线施工人员名称、工位。为保证标志牌信息简洁明了,可以要求每一盘柜接线由一名接线施工人员完成。

在具体施工作业开展过程中,要求每一盘柜接线施工人员依据电缆头高度一致、扎线间距方向同一、同一类型电缆同弯度且间距一致的原则,进行安全施工。一般在单股线芯弯圈接线阶段,应保证单股线芯弯曲方向、螺栓方向相同;而在多股软线芯接线时,需要在压接接线鼻子的基础上与端子恰当连接,保证每一接线端子每侧接线均为一根(或少于两根),且导线、端子(或接线柱)接触良好。需要注意的是,在电机端线路连接时,应促使电机端PE与驱动端PE相连,最终与机箱内大地汇流排相接。

  1. 改进电磁干扰屏蔽接线方法

电缆屏蔽接线方法改进的关键在于接线环节管理的系统性,电缆接线施工人员应针对站场不断优化问题,通过清单分类的方式,对传统电缆屏蔽接线方法应用时出现的故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历年各级检查问题清单,初步判定电缆屏蔽接线方法改进的优先级别。随后依据层层分类、逐级改进的原则,长期推进,进一步明确思路、总结经验,对标标准、创新方法,巩固改进成效

[3]

结合电缆屏蔽接线方法改进提升方案,在综合布线系统改进过程中,接线施工人员应全面梳理施工现场电缆屏蔽接线问题,主动与敷设施工人员沟通,加强两者信息交互,引导其在水平线缆管路、主干线路敷设时,尽可能选择桥架。随后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选择屏蔽层单端接地或者屏蔽层双端接地方法。前者主要是将屏蔽层电缆一端直接接地,另外一端保护接地,或者不接地。该方法较为适用于长度较短(电缆长度所对应感应电压低于安全电压)的线路,但是由于存在静电感应电压,可能对电路信号稳定具有一定不利影响;而后者主要是将屏蔽电缆金属屏蔽层两端均接地,其可以避免金属屏蔽层中产生感应电压,但是需要保证两端接地点电势相等,避免因干扰磁通影响导致电势环流增加,削弱电路信号。在具体接线施工阶段,系统开展钢管与桥架间、钢管与钢管间、桥架与桥架间的接地跨接作业。结合非屏蔽线缆、大对数线缆的敷设及动力电缆线两边接地,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外部电磁感染对综合电缆布线系统信号传输的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电缆屏蔽接线方案的缺陷,达到有效的电缆屏蔽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电缆屏蔽导线端子连接位置,应留设适当余量,并依据盘内最高点作为备用电缆线芯留用长度标准,保证屏蔽接线施工作业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电缆接线施工具有施工工期短、工程量大的特点,接线施工人员应加强对电缆接线施工工艺优化的关注。从施工材料入手,严格控制电缆线芯端头用套管材料、线缆终端头材料,保证同一盘柜内线路标识牌规格一致,改进传统电缆屏蔽接线施工方法,为电缆接线施工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田雨春, 赵伟男, 李羿程, et al. 10kV配电工程电缆施工问题及质量控制[J]. 科技风, 2018(21):178-178.

  2. 陈毅祥. 10 kV配电工程电缆的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研究[J]. 装备维修技术, 2019(3):85-89.

  3. 翟子聪. 基于精确定向钻技术的电缆非开挖施工方法研究[J]. 集成电路应用, 2019(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