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8
/ 2

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江楠楠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大连 116001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内容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6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明显,并能降低患者发生下肢肿胀的几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术;高龄;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

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因为人的骨密度和强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加上老年人的机体各功能减弱,行走和活动不便等问题,致使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的风险增加[1-2]。股骨颈骨折后患者需要接受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以免患者不能站立和行走、活动受限等,特别是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更应及时治疗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出现[3]。为探索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方案,本次比较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不同护理模式干预的6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旨在了解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6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76-82岁,平均(80.5±1.2)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75-83岁,平均(80.2±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施行的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1)专业知识与心理健康指导:术后将各方面注意事项告诉患者,让患者进一步了解自身术后的实际情况,嘱咐患者耐心的等待生命体征和病情稳定,叮嘱患者尽早活动,加强患者的活动意识。告诉患者术后骨折断端可以有效恢复,嘱咐患者无需过分担忧,稳定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加强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2)饮食指导:叮嘱患者每天注意均衡饮食,保证每天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和纤维素,告诉患者的家属不可给患者食较为油腻且辛辣等食物,让患者每天多喝水,保持尿量和大便顺畅,多吃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3)康复指导:观察患者的各方面情况稳定时,指导患者开始活动肢体,先帮助患者按摩上下肢,再让患者做双下肢直腿抬高练习,叮嘱家属陪伴患者下床活动,促使患者体内的血流流动加快,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等。(4)物理预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患者使用梯度压力袜,实施间歇充气加压以及足底静脉泵,适当的抬高患者的患肢,注意抬高幅度高于心脏水平的20-30°。

1.3观察指标

了解患者发生下肢肿胀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用自制量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量表评价内容为护理针对性、护理合理性和护理有效性及护理细节,量表评分为100分,得分≥80为满意,得分60-79为基本满意,得分<60为不满意,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4.0软件计算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5edda87833806_html_f7dfab5f1fc44c65.gif );检验水准α=0.05。

  1. 结果

2.1两组下肢肿胀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肿胀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下肢肿胀

深静脉血栓形成

观察组

30

1(3.3)

0(0.0)

对照组

30

6(20.0)

4(13.3)

c2

-

4.043

4.286

P

-

0.044

0.038

2.2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30

22(73.3)

7(23.3)

1(3.3)

29(96.7)

对照组

30

9(30.0)

12(40.0)

9(30.0)

21(70.0)

c2

-

7.680

P

-

0.006

    1. 讨论

    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患者术后较长时间卧床休养,导致患者极易出现深静脉血栓[4]。尤其是高龄患者,其自身机体功能降低,体内血液流动变缓,手术和长时间卧床会增加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发病后亦会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和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5]

    本次研究中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显著,患者的下肢肿胀发生率为3.3%,未见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问题,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0.0%和13.3%,说明患者接受到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机体状态良好,病情恢复稳定。经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6.7%,患者对每项护理服务工作的认可程度高。

    综上所述,实施针对性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机体、心理等方面情况,给患者提供科学适宜的护理服务,护理内容强调专业知识的宣教。注重给患者科学适宜的心理指导,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着进一步的了解,能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愿意主动的活动和锻炼,促使患者的体内血流有效加快,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避免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等,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程木玲,王海娜.综合康复护理对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疼痛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10):95.

    [2]崔明玲.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0,33(02):475-477.

    [3]胡红岩,张惠娟,李惠,张荣琴.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效果观察[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02):175-176.

    [4]覃敏静,罗春苗,杨苗苗,王凯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计划性剖宫产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04):69-71.

    [5]庞玲玲.针对性护理对降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作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