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军事院校法学课程构建“ 课程思政”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3
/ 2

浅谈 军事院校法学课程构建“ 课程思政”的路径

郑小娟

武警警官学院

摘要:在“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大背景下,军事院校法律教学不仅要提升教学实战化水平,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在军事院校法学课程构建“课程思政”相比其他专业课程更具有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本文从教学目标的对接、课程内容的对接、师资队伍的对接三个方面浅谈军事院校法学课程构建“课程思政”的路径。

关键词:军事院校;法学课程;课程思政

一、军事院校构建“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强调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这是新时期军事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也为新时期军队院校教育指明了根本育人方向,简短而有力地回答了新时期军事院校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的问题。

军事院校区别于地方普通院校,它是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所以军事院校作为为部队输送军事人才的主阵地,军事院校教育就必须与部队需求对接,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围绕备战打仗展开,向实战化靠拢,即所谓“为战育人”。同时,军事院校教育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立德树人的教育。一方面,军校的受教育者们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忠诚度,对党的忠诚度,对人民的忠诚度,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战斗方向。另一方面,军校学员不仅具有军人身份,也具有普通公民的身份。军事院校教育不仅是军事类专业教育,也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属性。因此,军事院校教育不仅要培养精兵强武、能打胜仗,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更重要的是培养能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理想的、有本领、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军事院校法学课程构建“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宏观层面讲,军队作为高度组织化的武装力量,法律是保持军队高度集中统一的“稳压器”,也是提高战斗力的“推进器”。军事院校法学课程作为院校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培养军校学员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主阵地,法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军校法治教育的水平。在“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大背景下,法律课堂不仅要提升教学实战化水平,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军事院校法治教育除了要注重培养学员法治思维和法律运用能力以外,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最终培养德法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实践层面来说,在法学课程教学内容中难免会涉及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法治理念和法律制度,比如人权、自由价值等。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趋势,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必然会与国际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法律体系接轨,在法治思想方面产生冲突。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军校法律教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观、人权观,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融入。

三、军事院校法学课程构建“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此,以德育人和以法育人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教育育人体系的“两翼”,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且军事院校法学课程中也涉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军事法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共同指导思想。所以在军事院校法学课程构建“课程思政”相比其他专业课程更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

四、军事院校法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对接路径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对接仅是“课程思政”的一个部分,而且这个部分是构建“课程思政”的核心。如果将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润物于无声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会更好。前面已对军事院校法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对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下面从具体对接路径上进行简要阐述。

(一)教学目标对接

军事院校法学课程要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格局,就必须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时既要有军校法治教育的法律实战特色又要融入“立德树人”的德育内涵。法学课程构建“课程思政”并不是要将法学课程变成思政课程,而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法学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法学课程的核心仍然是法佑战斗力,法生战斗力,致力于培养军校学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二)课程内容对接

在实际教学中,教员可以尝试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时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比如在讲《刑法》财产犯罪时,教员可以融入社会主义金钱观教育,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看待金钱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讲《宪法》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部分时,教员可以融入社会主义人生观教育,让学员明确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讲《民法》不当得利制度的时,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教育和和谐理念,马克思主义金钱观教育以及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等。

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加深学员对所授专业知识的印象,还可以拓展学员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

(三)师资队伍对接

法学教员作为军事院校法律课程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他们是法学课程构建“课程思政”的核心力量。于军事院校法学教员而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认识就少,加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是必然趋势,因此,加强军事院校法学教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迫在眉睫。

从自身层面讲,军事院校法学教员需要加强自身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了解思想政治育人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正是因为对思想政治教育不熟悉、不了解,导致法学教员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时毫无头绪,甚至认为是牵强附会。

从外部层面讲,军事院校法学教员所在单位可以邀请相关思政教育专家对法学教员进行相关理论讲授,或者与思政教员所在单位进行“结对子”合作交流,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共同探讨“课程思政”与法学专业课程的对接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法学教员能够尽快熟悉思政课程内容,也有利于思政教员初步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理论知识,在思政课堂中适当融入普法教育,达到课程法治的效果。

当前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长期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共存,且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甚至会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愈发加剧。军事院校作为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主阵地,在进行法治教育的基础上,打好意识形态保卫战,不仅是一项育人工作,更是一场政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