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3
/ 2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刘海萍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春苑小学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而后者可以细分为提高审美情趣和增强欣赏品味。本文将从审美的角度,通过理清文路、诵读表情、创设情景、品味词句等方面指导学生参与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与情感体验,激发审美兴趣,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欣赏品味。

关键词:阅读教学 审美 审美情趣 欣赏品味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可以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水平,也是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阵地。在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规定了在阅读教学中提高欣赏“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任务,进而细化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诸多办法,在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基础上,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审美教育目标,已成为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根据阅读教学中的共同因素,从审美的角度,归纳出理清文路、诵读表情、创设情境、品味词句等指导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1. 理清文路,领略结构美

所谓作品的结构,就是把作品的人物、复杂的事情、变化的环境,经过精心的安排,使之统一,呈现出结构美。而结构不单指“总分”、“总分总”、“分总”等表层结构,还有其更深一层的情感脉络。如朱自清的《背影》,作为一篇记叙性散文,“背影”贯穿全文,是线索。文章虽因作者情感与写作技法显得曲折变化,但只要抓住“背影”二字,就不难发现,文章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写到:“在晶莹的泪花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道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首尾呼应的同时,确保了全文结构的完整性。学生在对结构美的领悟中,文章的情感内核也被“背影”轻松彰显,父子间爱的错位,超越时间,实际上是个时代命题。对于文本中复杂矛盾情感的理解就是提升审美品味的完美途径。

  1. 诵读表情,体会情感美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的因素。中学语文中所选的诗文,无不是对我们具有情感熏陶的佳作。诵读这些优秀之作,就如亲耳聆听中华最杰出的人物与你倾心而谈,心与心交流,情与情碰撞。诵读是用声音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情感的氛围,是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力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如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文,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性诵读,将学生带入一种极致的诗化的意境中,对文本产生个性化的感受,将文本潜在的美通过自己的审美情趣挖掘出来,形成抽象但真实诞生的体会。

  1. 创设情境,感受形象美

创设审美情境,即利用学生对具象化事物的直观感受与体会,在课堂上播放音乐、显示画面、放映电影及其它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接感知文本提供的对象,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赋予审美感知过程以强烈的情感氛围与时机。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呢?

  1. 利用音乐渲染

许多文学作品都有浓郁的文学性和感染力,只需要选择合适又恰到好处的音乐辅助,再现其情其景,使其成为教学切点。如在教学课文《月光曲》时,就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剪辑软件,将贝多芬的《月光曲》剪辑一定时长,将月光升起、越升越高、月光普照的三个阶段都用音乐节选匹配。学生一边听,一边熟悉曲子的起承转合,就会对文章描绘的那种景象有了听觉的审美引导。

  1. 巧用实物挂图

如教郭沫若的《石榴》,就可以适当选用实物,一个石榴。让学生先对具体的事物有所关注,了解石榴局部,再回到文本去了解作者带来的整体感知和内在情感。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由简到繁的心理体验。

  1. 重视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的一大工具。它集多种媒介的功能于一体,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声、像、影、图等表现方式。多媒体具备的功能不仅能大大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其直观性也给阅读教学带来了优越的条件,扩大了学生追求审美情趣与欣赏品味的空间。如教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全篇都是以雪作为背景的,雪对增强对诗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上课时从网上剪辑一些雪景图片,然后把它们制作成课件。就会对文章描绘的那种送别的情谊有了视觉的审美引导。

四、品味词句,鉴赏语言美

语言是语文的灵魂。丝丝入扣的叙述、淋漓尽致的议论、绘声绘色的描写、不露痕迹的抒情等,无一不表现出语言的多样化与审美性。因而如何利用合适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享受中华民族语言之美的机会,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如课文《春》,“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比喻和排比,写出了江南的春十分细和密。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写出了春天给予人力量。 《故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是说,我很吃惊,甚至是达到了震惊的地步。“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是说,作者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与(他)之间已经有了隔膜,而这种隔膜正是鲁迅所不愿意看到的,封建观念,等级之分。《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及双重否定句的运用都 在文章的表情达意上取得了特别的效果,教学中可借用为品读的途径。 

课堂上教师神采飞扬,抑扬顿挫的声调能够使作品中的各种审美意蕴有良好的媒介可以传播。不仅如此,教师自身语言上的审美会与文本的深层审美内涵有共鸣,触发学生一路熟悉文本与其审美意蕴的外在动力。在学生尝试接触之后,就可以达到以自己的复杂心理品味作者和作品人物的心理感受,从而产生奇异的审美效果。

阅读教育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学生本身都影响重大,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是灵活的,并不规定只用一种,也并不只有上述四种。真正的课堂往往是各种方法交叉使用,这就需要教师对于阅读教学方法的熟练与侧重选择。

参考文献:

【1】 赵倩.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J].学科教育,2011(9);

【2】 韩金森,徐宁宁.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策略——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价值工程,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