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环境 综合整治的 EPC模式工程实践——以平和大押片区综合整治工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镇街环境 综合整治的 EPC模式工程实践——以平和大押片区综合整治工程为例

邹波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均禾街道办事处

[摘要]:本文结合平和大押片区综合综合整治项目中的 EPC 工程案例,结合镇街环境整治项目管理的特点,提出EPC模式在项目管理中具有的相关优势。在此基础上,与传统模式的局限性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总结提炼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EPC 模式的示范性,以期为其他镇街地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镇街;综合整治;EPC;工程实践;平和大押

2019年7月,广州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和浙江学习考察,随后各区也安排了相关部门和镇街跟进考察,浙江近些年的特色小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颇有起色。尤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浙江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深入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解决环境脏乱差、生产生活设施供给滞后、风貌特色缺失等现实问题,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实现全省所有乡镇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自然和人文特色不断彰显,城镇面貌大为改观。整治资金全部由政府承担,政府利用融资平台公司作为投资主体,面向市场发行债券筹措资金,并采用多口统筹资金方式,保障资金投入,最后通过整治整理土地出让整体平衡。平和大押片区综合整治便是考察后白云区试点的重要项目。

一、项目概况

平和大押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石马村,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目前广东省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间当铺旧址。平和大押原名“平和押”,因其规模较大,人们常称之为“平和大押”。其建设耗费白银3万两,使用青砖18万块,被誉为“广州最豪华的当铺”。

平和大押片区西至均禾涌、东至机场高速、北至旺发北街、南至均禾大道,占地面积约225亩,核心区约81亩。包括平和大押、均和公所等历史建筑,是未来白云湿地的门户,也是白云区重要的文化名片。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入口牌楼、景观墙与内廊、城市广场、河涌碧道(含亲水平台)和廊桥、建筑立面整治、市政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投资成本估算约1.5亿元。

5ee6e1df6e28e_html_8a2358904a6ea860.png 均和墟鸟瞰图

5ee6e1df6e28e_html_bc9f99737d310ac1.png 村落空间形态演变图示

  1. EPC 模式的工程实践--平和大押片区综合整治

2.1 建筑整治

1) 建筑类型

骑楼:长宽比基本在 1:3—1:5 之间,平面形态接近矩形。首层主要功能为商业,二层为居住。

街铺:长宽比基本在 1:1—1:5 之间,形态接近矩形。主要功能商业。基于活化利用需求,在满足相关技术管理规定、与均和墟传统风貌协调的前提下,允许对规划范围内上述传统建筑进行改造更新。

2) 立面材料与色彩引导

为延续均和墟传统特色和民国建筑风格,对均和墟建筑立面材料及色彩提出建议:

新建建筑外立面推荐采用青砖、红砖、水刷石、黄土批荡等体现蚌湖圩的民国商贸圩市风貌的材料。

村落建筑主色调宜采用淡雅明快的浅灰色系。

村落建筑辅助色宜采用砖红、黄褐等暖色系。

2.2 景观整治

街道整治:建议近期对核心保护区域环境整治,保持街巷空间格局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重点整改沿街立面,恢复传统商业景象;还原麻石或青石板铺装;增加公共绿化空间提升环境质量。

河涌整治:对觉河涌滨水界面进行整治,清运垃圾,恢复河岸景观,严禁非法覆盖水体;结合控高和建筑整治,打造一河两岸的传统水乡商业街。

2.3 重要节点设计分析

节点 1 : 均和墟墟界遗址、均和墟一横街、均和五横街、均和公所东侧重新打开墟市南侧被覆盖水系,调整其路径,形成流动“墟墙”,保护墟市历史格局的同时形成景观路径引导游客观光游览。

节点2 : 均和横街

梳理街巷空间,恢复历史格局,活化利用闲置建筑,结合水系打造特色集镇及民国风情街。

5ee6e1df6e28e_html_822d08a788a8ef74.jpg

5ee6e1df6e28e_html_8808471c7c28b7be.jpg

三、EPC 模式的项目管理优势

工程总承包(EPC)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公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人居环境整治十多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EPC)。2017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 GB/T50358—2017》,工程总承包管理更加具体化和规范化。

从设计单位承担设计和参与项目实践的情况来看,镇街环境综合整治具有范围广、工程散、力度强、时间急的特点,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业主方,普遍存在资金不足、专业技术和工程经验匮乏、报批部门多且杂、不确定性因素多、协调难度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具有设计施工一体化、责任主体单一化、工程管理高效化等明显优势。

3.1 设计施工一体化

镇街环境综合整治涉及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景观整治、截污纳管、三线下地、建筑外立面整治、打通断头路、公共空间节点改造、和区域内交通联贯性改造等一系列工程。采用EPC模式,由设计单位牵头统一设计和施工,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经济合理性与实施可操作性,从项目成本控制、缩短工期等角度优化方案,在项目推进中具有“协调”的技术优势,在建设资源征用上可进行全域平衡,通过协调沟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2 责任主体单一化

EPC 是设计单位为基层政府提供的一站式服务,按照合同约定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质量、费用、安全和进度进行总负责,除对设计负责外,还要进行全面协调,与传统模式相比,管理责任明确清晰。

3.3 工程管理高效化

镇街环境综合整治涵盖多个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专项,采用 EPC 模式进行设计施工整体招投标能够以较少的时间成本,通过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立项,在招标环节中对整体规划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比较,再根据施工组织方案对整个项目进行统一招标。招标完成后,由EPC总承包单位与业主进行深入沟通,进一步深化方案,也能够有效降低沟通成本和非对称风险,提高项目推进的效率,帮助各责任主体快速进入项目的实施阶段。在工程实施中,由于项目团队的人员组成专业全面,分工明确,又有总项和各分项的专职负责人,可以有效解决协调配合过程中的“对称性”问题。由同一个团队,同一类信息,同一个出发点,面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沟通,往往可以无缝衔接,深度融合,环环相扣。随着项目的开展,各专业团队之间能够提前预判因调整而带来的影响,在前期进行协调和沟通,大大地提高了项目推进效率。

四、 EPC 模式在镇街整治项目中的示范意义

4.1 传统模式的局限性

由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特点,传统工程的流程需要根据项目的不同进行立项,经过多轮招投标才能在不同的区域进行设计施工,会带来设计进度不一、施工界面不清、先后顺序交叉、各方推诿责任等一系列问题。传统建设模式下,业主需先进行设计招投标,完成设计过程后,再开展施工招投标和监理招投标。在工程进行的全过程中和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保持协调沟通。设计方和施工方之间、施工方和监理方之间,也需保持沟通和配合。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分属多家公司,因项目立项不同,还会对应不同的承包单位。对时间紧、任务重、设计施工经验缺乏的乡镇人民政府来说,在如此紧张的时间节点之下,难以完成多方管理的大量专业工作。

4.2 EPC 模式的示范性

以平和大押片区综合整治为代表的镇街综合整治这一类型的工程项目,复杂程度高,综合性强,现场情况复杂多变。与传统模式相比,在整个项目过程中,以设计单位为主导的 EPC 模式责任主体单一清晰,有利于工程沟通和协调、提高工程质量、降低交易成本和有效缩短周期。EPC 模式可以发挥设计单位的技术优势与规划设计引领作用,施工负责人提前在设计阶段参与项目探讨,对材料采购、工艺选择、工期安排等提出更多可行性方案,并和各专业负责人展开充分论证。设计阶段的施工管控前置,可以大大提高方案的可行性,降低施工阶段的返工率,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极大地提高工程效率。EPC 模式下,项目前期通过规划设计进行整体风貌和造价的把控,节点工程设计时施工方提前参与制定施工方案与可行性的探讨,中期方案调整时由成本管控组及时进行成本测算严格控制总造价,后期施工过程中设计随时参与现场效果调整,收尾阶段工程各方主体在场进行最后的效果评估,通过一系列环节相扣,准确地把握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节点,可以系统、有效地统筹资源。

五、结语

总体而言,设计单位主导下的 EPC 模式在镇街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既有明显的优势、积极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还存在很多困难与问题。目前,建筑业正处于改革转型的风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设计单位向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综合型公司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虽然设计单位可以凭借设计优势在EPC中充分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但是目前的实践经验尚不成熟,设计与 EPC 模式的融合仍任重道远,设计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合理定位,不能盲目开展相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