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两种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比分析

周晔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省永州市 425006

摘要:目的:探索胺碘酮与普罗帕酮两种药物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胺碘酮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在治疗效果上,经过药物干预,两组患者心率均有所好转,且研究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在心率复律成功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在复律时间方面,研究组略长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针对相关数据,以P<0.05,证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过程中,胺碘酮得到治疗成功率高于普罗帕酮,但该药物的起效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药物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心动过速;治疗方法;普罗帕酮;胺碘酮

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相对较为复杂,相关数据显示,该病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发,且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具有密切联系。研究人员指出,患者抽烟、酗酒以及过量饮用浓茶均可诱发该病,同时,该病具有较强的反复性,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若无法及时进行合理干预,有可能对患者生命造成巨大威胁[1]。在治疗方式上,现阶段,临床上主张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对该病患者进行合理干预。本次研究中,针对胺碘酮与普罗帕酮两种药物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者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在20~75岁,平均(46.85±3.25)岁;研究组男性4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25~70岁,平均(47.51±2.78)岁;研究者及其家属在研究开始前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在基本资料上,以P>0.05,证明其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普罗帕酮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由上海信宜金朱药业生产,国药准字:H31022214,药物用法用量如下:将70mg药物与30ml葡萄糖溶液进行混合,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注射,药物使用频率为1次/d。若注射后患者心率无变化,则可在用药结束后15min时重复上述用药方法。治疗时间为5d,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患者的监控,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抢救。

1.2.2 研究组 采用胺碘酮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由山东方明药业生产,国药准字:H20044923,药物用法用量如下:将150mg药物与2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混合,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注射,药物使用频率为1次/d。若注射后患者心率无变化,则可在用药结束后15min时重复上述用药方法。治疗时间与监测内容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研究人员将研究对象的心率、复律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其中,复律成功表示患者经治疗后心动过速情况得到显著好转并实现向窦性心律的有效转化。在不良反应方面,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头晕胸闷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三项。

1.4 统计学方法

在检验问题上,研究人员特别选取了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计算,其中,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针对相关数据,以P<0.05,证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心率情况分析

在心率情况上,数据显示,经过药物干预,两组患者的心率均有所缓解,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针对相关数据,以P<0.05,证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心率情况

组别

n

干预前(次/min)

干预后(次/min)

研究组

60

138.74±15.03

81.25±6.58

对照组

60

139.86±16.86

99.14±7.56

t

-

1.654

12.541

P

-

>0.05

<0.05

2.2 研究对象复律情况分析

在复律情况上,数据显示,研究组的复律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然而,在复律用时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针对相关数据,以P<0.05,证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见表2。

表2 研究对象复律情况

组别

n

复律用时(min)

复律成功率(%)

研究组

60

30.52±5.01

93.22

对照组

60

19.67±4.62

81.67

t/χ2

-

11.289

10.685

P

-

<0.05

<0.05

2.3 研究对象不良反应率分析

在不良反应率问题上,数据显示,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针对相关数据,以P<0.05,证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见表3。

表3 研究对象不良反应率情况

组别

n

恶心呕吐

头晕胸闷

房室传导阻滞

不良反应率(%)

研究组

60

1

1

1

5.00

对照组

60

3

2

2

11.67

χ2

-

-

-

-

12.489

P

-

-

-

-

<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生活模式的转变,我国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率出现上升[2]。作为心内科临床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对于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临床表现上,该病患者多数伴有心力衰竭与心绞痛,如不能有效进行控制,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休克情况,进而对其生命构成威胁[3]。现阶段,临床上主张对该病进行药物干预。在治疗药物的选择问题上,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相比之下,胺碘酮有效率对患者肾上腺素的活性进行有效抑制,从而推动唤醒心房肌与心室肌性能的优化,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全面改善,然而,在药物起效时间方面,胺碘酮的起效用时相对较长,低于普罗帕酮[4-5]

本次研究表明,在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胺碘酮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总体上优于普罗帕酮,然而,在起效时间上,普罗帕酮的表现更为优异。

综上,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过程中,采用胺碘酮有利于患者综合治疗效果的优化,但是该药物起效速度相对低于普罗帕酮,因此,医疗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进行药物的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张秋月.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5):51-52.

[2]臧真真.普罗帕酮用于院前急救中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3(03):121-123.

[3]张瑞兰,张喜俊,郭莉娟,李凌云.探讨院前急救中选择胺碘酮与盐酸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7):104-106.

[4]徐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当代医学,2016,22(23):144-145.

[5]刘安雷, 刘聚源, 张放,等. 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方法回顾性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2):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