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杨柳

山东省阳信县翟王镇卫生院 山东 251800

摘要:目的:对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进行有效评价。方法:对我院儿科收治的10岁以下儿童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阶段为2018年2月到2019年11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基本护理方式,而观察组采用肢体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患者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88.0%)明显高于对照组(58.0%),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组间不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儿科护理;应用

儿科疾病治疗过程中,由于环境、患儿个人等诸多因素,患儿在就医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恐惧之感,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不仅难以准确的表达自身感受与需求,也无法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患儿如果得不到有效护理,则会增加治疗难度,不利于患儿病情恢复。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工作,对提升患儿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就以我院收治的50例患儿为例,取得显著效果,现将详细情况做以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从2018年2月到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儿科患者,共计100例,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中,年龄3~9岁,平均年龄为(7.32±2.16)岁,包括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6例。从疾病类型上来说,包括18例消化系统疾病、17例呼吸系统疾病以及15例其他疾病患儿;观察组患儿包括23例男性患儿和27例女性患儿,年龄区间为2~10岁,平均年龄为(7.13±2.32)岁,包括2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儿、17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以及13例其他疾病患儿。两组患儿在上述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指导、不间断检测病情等。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模式,具体体现在:第一,护理工作开展中坚持“稳、轻、快、准”等原则,避免动作过大对患儿造成太大刺激,减少患儿抵触情绪。在护理中保证温柔、亲切,微笑对待患儿以及家属,让患儿能够感受到心理安慰。第二,眼神交流,护理人员与患儿交流中必须保证眼神诚恳,用善意、鼓励的眼光对患儿进行鼓舞,增强患儿的自信心;第三,通过抚触护理,护理操作中,通过轻轻抚触患儿脸庞、额头等部位,有效的安抚患儿的紧张情绪,给予患儿安全感,提高患儿的治疗与护理依从性。

    1. 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儿临床依从性进行对比。具体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部分抵触以及完全抵触。若患儿通过护理干预后,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整个过程中不哭闹、不抵触,则可以判定为完全依从;若干预后患儿在整个治疗中略有抵触,但能够保证大部分时间配合治疗,则判定为部分依从;若患儿干预后治疗中存在哭闹、抵触等情绪,但对治疗没有影响,则判定为部分抵触;若患儿干预后仍然不停的哭闹,对治疗过程造成严重影响,则判定为完全抵触。以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例数计算依从率。

对患儿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量表,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以非常满意与满意例数计算满意度。

    1. 统计学意义

所有本次研究中设计的研究资料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方差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依从率对比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中,完全依从共25例,部分依从共19例,部分抵触6例,没有完全抵触病例,临床依从性为88.0%;而对照组患儿中,完全依从为19例,部分依从为10例,部分抵触为16例完全抵触为5例,临床依从率为58.0%。可见,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明显,不具有可比性,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一:两组患儿临床依从率情况对比(n/%)

组别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部分抵触

完全抵触

依从率

对照组

19

10

16

5

58.0%

观察组

25

19

6

0

88.0%

2.2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非常满意例数为38例,满意例数为12例,0例不满意,满意度为100%;而对照组患儿家属调查中,非常满意例数为21例,满意例数为20例,不满意例数为9例,满意度为82.0%。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二: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n/%)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21

20

9

82.0%

观察组

38

12

0

100.0%

3讨论

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能够有效弥补语言交流不畅等是一种护理交流方式。对于年龄尚小的患儿来说,单纯的语言交流有时候无法满足护理沟通需求,患儿通过语言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通过肢体语言沟通,包括表情、眼神、姿态、动作等。患儿是一个家庭关注的重心,家长都希望患儿能够得到及时、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对医护人员期待值相对较高,通过肢体语言委婉得体的沟通,能够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对提升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50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模式,从结果上来说,观察组患儿临床依从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58.0%,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100.0%,与对照组的82.0%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引入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患儿临床治疗依从性,同时提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芳.综合评价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20(8):322-323.

  2. 张留美.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体化护理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8,20(3):102-104.

  3. 苏连海.婴儿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母婴世界.2018,15(3):74-76.

  4. 杨洁.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及实际价值[J].大医生.2018,20(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