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张琼丹

德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及老年病科 618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表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情况、整体恢复情况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夜间低血糖预防性护理后,血糖值明显改善,整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手段,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优化血糖值,降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夜间低血糖;护理;预防;效果;发生率

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与生活质量的提升,糖尿病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当前医疗环境中,尚无对糖尿病病情存在显著治疗效果的药物,多数药物以控制患者血糖为前提,进而控制糖尿病症状。这就使得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在生理方面,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影响,增加了夜间低血糖的发病几率[1],危害性极大。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共计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手段及护理的重要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表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为(56.44岁±1.28)岁;平均体重为(67.41±1.25)kg;平均病程为(8.55±1.25)年;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为(55.94岁±1.38)岁;平均体重为(66.41±1.15)kg;平均病程为(8.61±1.28)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本次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者。本次研究选取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具有可研究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护理,安排24小时轮班制度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随时关注患者的症状,并重点关注患者有无面色苍白、饥饿、嗜睡、全身无力、冷汗等症状发生,由于老年人年龄较大,表达能力下降,因此在夜间发病时并没有明显症状,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巡查力度,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体征,一旦发生异常进行积极处理,例如让患者喝糖水、吃糖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对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产生一定的恐惧进而加重病情,因此医护人员要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加强和患者的沟通,让患者对夜间低血糖有一定的了解。正确的用药指导也是保障患者的血糖值稳定的关键,对于老年糖尿病的患者的用药,需要积极配合患者的主诉,并随时对用药进行调整,个性化的用药方案是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病的关键环节[2]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情况、整体恢复情况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算,计量资料行卡方检验,当P<0.05的时候,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值对比

由表1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血糖值均呈现异常状态,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值明显恢复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值对比

组别

例数

护理前(mmol/L)

护理后(mmol/L)

对照组

40

(23.45±2.12)

(10.23±1.62)

实验组

40

(23.52±2.02)

(14.88±1.45)

t

0.151

13.526

p

0.880

0.000

2.2两组患者的整体恢复情况对比

由表2可见,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整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

40

18

12

10

75%

实验组

40

22

15

3

92.5%

X2

4.501

p

0.034

表2 两组患者的整体恢复情况对比

2.3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7.5%(11/40),实验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为5%(2/40),实验组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如不长期配合治疗,极易因为饮食失控、精神因素、感染、用药不当产生各种急性病变[3],包括乳酸中毒、酮症酸中毒、高深昏迷、急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合理用药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这一急性并发症,持续性的低血糖如果未及时纠正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脑肾损伤,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夜间低血糖的处理应当以预防性护理为主,对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接受夜间低血糖预防性护理后,血糖值明显改善,整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临床针对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手段,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晓琴.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9,9(33):187-188.

[2]崔会.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方法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9,(51):123.

[3]贺桑桑.改良沟通模式对疑似夜间低血糖患者发生风险及医护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22):69-71.

[4]李想,陆婧,凌清, 等.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探讨七点末梢血糖谱对1型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评估价值[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8):53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