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徐华 1 , 徐珏华 2

1 浦东新区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200120 2 上海电力医院 , 200050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患者阿托伐他汀的用量分为A(n=20)、B(n=20)、C(n=20)三组。A组10mg/d;B组20mg/d;C组60mg/d,治疗结束后对比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副作用发生率。结果:3组的治疗有效率为C 组>B组>A 组,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3组副作用发生率相对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副作用低的优点。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有效率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itis DR)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也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临床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疾病早期,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当累及黄斑后可发生水肿、出血、血管闭塞或微血管瘤等,患者视力会急速下降,具有失明的危险性。及早发现,尽快治疗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有效途径。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延缓和控制作用[1]。本文通过为6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分析不同剂量对于患者的治疗影响,报道如下。

1 病历资料与治疗方法

    1. 病历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的用量分为A(n=20)、B(n=20)和C(n=20)三组。其中A组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7.2±4.3)岁;糖尿病病程4~18年,平均病程(7.1±2.5)年。B组患者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7.8±4.9)岁;糖尿病病程5~19年,平均病程(7.8±2.4)年。C组患者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7.5±4.6)岁;糖尿病病程4~19年,平均病程(7.7±2.9)年。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②患者具有良好沟通能力;③全部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②治疗药物过敏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 治疗方法

入院后进行详细检查,评估患者病情,进行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08;产品规格:10mg*7s*6盒+10mg*30s)。用法与用量:A组每晚温水送服10mg,连续口服30天;B组每晚温水送服20mg,连续口服30天;C组每晚温水送服60mg,连续口服30天。治疗期间观察患者身体指标,检查疾病治疗情况。

    1.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有效率

分析并统计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视力提高在 2 行以上)、有效(视力提高在 1~2 行)和无效(视力无提高),显效和有效纳入治疗有效率。

1.3.2 副作用发生率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副作用发生情况,统计后进行两组比对。

    1. 统计学方法

软件:SPSS21.0;方法:n%表示计数资料,x²检验;标准: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3组治疗有效率为C 组>B组>A 组,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表(n%,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A组

20

8(40.00)

5(25.00)

7(35.00)

13(65.00)

B组

20

10(50.00)

6(30.00)

4(20.00)

16(80.00)

C组

20

14(70.00)

5(25.00)

1(5.00)

19(95.00)

注:①与②比较:x²=9.038,p<0.05;①与③比较:x²=15.739,p<0.05;②与③比较:x²=11.916,p<0.05。

2.2 副作用发生率

A组副作用发生率为15%(胃肠道不适1例、头晕头痛1例、肝功能异常0例、其他1例,合计3例);B组副作用发生率为15%(胃肠道不适2例、头晕头痛0例、肝功能异常0例、其他1例,合计3例); C组副作用发生率为20%(胃肠道不适1例、头晕头痛1例、肝功能异常1例、其他1例,合计4例)。A组与B组比较:x²=0.003,p>0.05;A组与C组比较x²=0.074,p>0.05;B组与C组比较x²=0.073,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DR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致盲率,也是致盲率较高的眼病之一[2]。目前对于该疾病尚无治疗特效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等外科手术虽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手术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确定因素,且治疗费用较高,难以得到广泛推广[3]。阿托伐他汀不仅具有显著的调脂作用,还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张力和降低脂质氧化,以达到缓解血管破坏程度,保护血管内皮,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改善视网膜血管的微循环和视网膜血管重构效果。本次研究显示,DR患者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组,且副作用发生率未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不仅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李建,王长胜,刘振通,李小梅.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9,6(47):66.

  2. 曹淑英.阿托伐他汀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6):9-11.

  3. 王长胜,王冬杰,刘振通,李小梅.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的改善效果[J].饮食保健,2018,5(3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