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冠疫情下精神科病房的封闭式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浅谈新冠疫情下精神科病房的封闭式管理

肖艳梅

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迅速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阻止疫情蔓延,2020年2月1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肺炎机制综发﹝2020﹞70号),要求做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疫情防控,防范院内感染,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后的治疗照护,以及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治疗和社区照护。在2020年2月24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形势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区实策,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管控。而精神医疗机构,以其管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其防控难度较大。我院从2020年2月10日开始施行全封闭式管理,截止目前为止,我院未出现一例因防控不力而出现疫情感染。现将我院精神康复科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一些经验及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宜宾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精神康复病区,核定床位320张,封控期间实际患者人数286人。

  1. 病区管理

  1. 实施分区管理 对在院患者实施分区管理,设置隔离观察单间4间(安置在院发热患者,明确诊断,进一步检查),过渡区病房10间(收治急性精神障碍科隔离14天后转入患者,在过渡病房暂住14天)。

  2. 病区外设置隔离区域 在病区以外设置隔离区域,拉警戒线警示,并设置隔离警示牌,工作人员不得出警戒线,外来人员不得进入警戒线内,做到与外来人员(后勤工作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绝对隔离,降低交叉感染的机会。

  3. 环境管理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的七版《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试行第七版)》相关指导意见,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密闭空间下可形成气溶胶传播,对于56°高温30分钟,70%乙醇、含氯消毒液等能有效灭火病毒,参照上述文件,结合为院院感办要求,具体实施如下:

  1. 病区地面:实施每天500mg含氯消毒液进行地面消毒,每天两次。

  2. 病区物品:公共接触频率较高的物品如:(门把手、指纹锁、体温枪、公用电话)等物品等实施酒精/含氯消毒液消毒液表面擦拭消毒,随用随消。

  3. 病区空气:利用空气消毒机轮流消毒,每间病房30min,工作人员定时巡查,开窗通风。

  1. 医务人员管理

疫情防控期间的封闭式管理,管理得当是最安全的地方,管理不当是传播最快的地方,国内外多家精神医疗机构及监狱管理系统均出现聚集性爆发感染事件。对于封闭式病房管理来说,医务人员是唯一接触患者的人员,所以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相当重要,对于封闭式管理也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的病区工作人员实行两批轮岗制,每轮14天。

  1. 工作人员的前期心理准备 封闭前夕,科室对所有医务人员召开了紧急会议,告知事态严重性,告知封闭式管理的利弊,取的大家的支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取得大家的共识。

  2. 封闭期间的管理 对所有即将进入封闭病房的工作人员,进行流行病史、接触史、生活轨迹等进行调查,并进行健康体检包括血常规、 C反应蛋白及胸部影像学检查,体检合格者方可进入病区,每天监测体温两次,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对于隔离期间的工作人员,由我科心理治疗师对所有轮班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包括GAD-7、PHQ-10,针对评估情况有针对性开展线上心理干预,并对所有轮班人员定期进行团体放松治疗。

  3. 封闭期间轮休人员居家管理 对于封闭在家的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外出,每天报备个人生活轨迹,不定期实施实时定位抽查,在做好自我防护的情况下,每周可出门一次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回家后进行洗手,洗澡更换衣物,减少病毒传播引起交叉感染。

  4. 落实相关知识的培训 每天晨交班时进行疫情相关防控文件学习,对于休息人员、护工等落实钉钉视频培训,不定期考核,抽查知识掌握情况,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掌握新冠肺炎相关防控知识。

  5. 各项防护认真落实 严格执行手卫生,认真落实,进入病区前必须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出现异常的患者,如需外出检查,工作人员及患者严格实行二级防护,出入病区均需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护目镜、手套、鞋套,固定线路,回病区时需将防护用品脱至制定地点。

  6. 精神康复工作 对于隔离期间的精神障碍患者,在不影响疫情防控相关管理制度下,继续开展各类精神康复训练,包括工娱治疗、生活技能训练、职业康复训练、服药技能训练、症状监控培训,做到隔离期间康复训练不落下。同时将我们日常开展的作业治疗拍摄剪辑为康复科普视频,目前为止,我们先后制作和分享了手指操、腹部操、口水操、蛋糕制作、宜宾燃面制作、太阳花手工制作的视频,并分享给居家的重精患者;定期进行疫情防控期间居家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康复知识微信推送,做好居家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与随访工作。

    1. 患者及家属管理

    1、在院患者健康教育 开展科普宣传,图文并茂,让患者认识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同时学习自我防护知识,强调卫生的重要性,每天早上定时15分钟的时事疫情分享,督促一日三餐饭前便后洗手。

    2、在院患者日常管理 封闭前,进行了全体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流行病史调查,每天测量患者体温3次,并记录,发现异常体温,予以单间隔离,完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上报预防保健科,根据结果进行专科会诊,对症处理,直到体温恢复正常3天,方可出单间隔离室。

    3、重视患者心理疏导 由于院区地理位置影响,经常有外来人员经过,疫情期间其活动范围及部分康复训练受限,易出现易怒、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病区配备专业心理治疗师,每天行团体心理治疗,了解患者需求及情绪,及时进行干预及解决实际需求,每天定时开通家属视频通道,让患者与家属可随时进行沟通。

    1. 家属的管理

    1. 取消探视 在疫情防控前期,取消家属探视,在家属沟通群告知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属支持,每天定时开通网络视频探视,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及思家之情。

    2. 拒绝外来物品带入 疫情防控期间,拒绝任何外来物品带入病区,所有饮食均由食堂保证和提供,所有床上用品及衣物,均由医院洗浆中心统一清洗、消毒及配送。

    1. 后勤保障

    由于病区地理条件原因,无辅检科室,无药房、库房等,所有物资均需从总院调拨,故后勤保障得力也是封闭式管理的关键。

    1、餐食无接触配送 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院区隔离,考虑其食材配送与外界接触的可能性,病区与食堂餐食配送实行无接触配送,每天将餐食定时放置警戒线外指定区域,容器经过表面消毒后,由工作人员运入病区,再予以配发所有在院患者,在院患者餐(饮)具实行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

    2、清洁工管理 实行病区外及病区内,病区外清洁工不得进入病区,病区内清洁工,不得离开科室,实行封闭式管理,病区内产生的垃圾由病区内清洁工放置隔离区外指定区域,由病区外清洁工转运至处置间。

    3、物资运输管理 后勤物资、药品等由专门的转运车进行运送,所需物资由后勤配送至指定地点,由工作人员进行表面消毒后,方可带入病区。

    外防输入,内行管控,对于精神专科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而言,封闭式管理是有效的手段,这样可以有效的切断传染源,但如管控不当,其后果也不堪设想。

    在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内的疫情防控,所涉及的细节及管理流程更为精细化,这更需要我们认真去面对,不断去改进我们现有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主次之分,因此对于每一个人员,每一个环节都尤为重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改善,众志成城,攻克难关,迎接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