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6
/ 2

糖尿病肾病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张聪睿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肾内科 161000

【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科收治的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尿微量蛋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内科综合治疗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症状,降低尿蛋白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内科综合治疗

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又称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1]。多数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患者忽视,很多患者在出现明显的浮肿、蛋白尿时才察觉到,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现选取我科收治的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糖尿病肾病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科收治的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41~52岁,平均年龄(46.7±1.4)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2]:(1)初次诊断为糖尿病肾病;(2)24 h尿微量蛋白超过300 mg;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5%,患者血糖平稳。

排除标准[3]:(1)原发性肾脏疾病;(2)酮症酸中毒或自身免疫力低下患者;(3)泌尿系统感染患者;(4)肝功能严重障碍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具体如下。

1.2.1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改善异常的肾血流动力学;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减少已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转变为明显临床蛋白尿。

1.2.2控制血压

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该类药物具有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减少尿蛋白排出,抑制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活性,改善滤过膜通透性等药理作用[4]。即使全身血压正常也可以产生肾脏保护功能,且不依赖于降压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

1.2.3控制饮食

饮食疗法主张以优质蛋白为原则。蛋白质的摄入应以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为主,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至0.8g/(kg·d),对已有大量蛋白尿和肾衰竭的患者可降低至0.6g/(kg·d)。中晚期肾功能损伤患者,宜补充α-酮酸。

1.2.4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

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者可施行肾脏替代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本身的糖尿病并发症较为多见,尿毒症症状出现较早,应适当放宽肾脏替代治疗指征。通常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10~15ml/min或伴有明显胃肠道症状、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不易控制者即可进入维持性透析[5]。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长期生存率相近,血液透析利于血糖控制、透析充分性较好,但动静脉内瘘难以建立,透析过程中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腹膜透析的优点在于短期内有利于保护残存肾功能。

2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2.1治疗总有效率

临床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即显效、有效、无效。(1)显效,与治疗前相比,血糖变化超过30%,2hPG<8mmol/L、FPG<6mmol/L;(2)有效:与治疗前相比,血糖变化超过10%,2hPG<10mmol/L、FPG<7.8mmol/L;(3)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变化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2尿微量蛋白水平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分别采用(5ee8379794b93_html_f0c0fbaf25d26058.gif )和%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比较结果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说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例数(%)]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

20

11(55.0)

8(40.0)

1(5.0)

19(95.0)

对照组

20

7(35.0)

8(40.0)

5(25.0)

15(75.0)

4.2尿微量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为(42.37±10.25)mg,对照组为(62.64±15.16)mg,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微量蛋白水平(5ee8379794b93_html_844f00b242ba8910.png ±s,mg)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20

94.63±26.31

42.37±10.25

对照组

20

94.45±28.26

62.64±15.16

5讨论

糖尿病肾病早期就可观察到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为肾小球高灌注和高滤过,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升高,且增加蛋白摄入后升高的程度更显著。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说明患者全身的微血管发生了异常,同时也会对其他的系统及器官造成损伤,如外周神经发生病变以及视网膜病变等,若要及早确诊,则需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及时予以治疗。本研究中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中,显效11例(占55.0%),有效8例(占40.0%),无效1例(占5.0%),治疗总有效率为95.0%(19/20),尿微量蛋白为(42.37±10.25)mg;对照组中,显效7例(占35.0%),有效8例(占40.0%),无效5例(占25.0%),治疗总有效率为75.0%(15/20),尿微量蛋白为(62.64±15.16)mg。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尿微量蛋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上述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实施内科综合治疗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症状,降低尿蛋白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学光.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8):89-90.

[2]李锦玉,李波,李萌,刘丽颖.60例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20).

[3]黄红.探讨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就诊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1).

[4]钱锋,张玉丽,郭颖,周颖.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效果观察[J].慢性病学杂志,2018,(6):777-778.

[5]陈颜芳,杨雪梅,丁发贤,蒲晨旭,张云娟.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腹膜透析效果分析[J].甘肃科技,201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