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对高海拔地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8
/ 2

利伐沙班对高海拔地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

应佐华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7

【摘要】目的:分析2000—4500米之间高海拔地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用利伐沙班治疗后对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抽取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0例开展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用利伐沙班治疗,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无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用利伐沙班治疗,疗效显著,且还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利伐沙班;治疗效果

非瓣膜性房颤是因心房出现快速且无序的搏动,是一种常见的房颤疾病,特别是高海拔地区较为常见,且如治疗不及时,还会引起缺血性脑卒中,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发病率会越来越高,临床表现有心悸、胸闷、眩晕、呼吸不畅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治疗中,多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但实践表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用利伐沙班后,不仅可抑制凝血酶原的活性,还可抑制血栓的形成,临床疗效显著[2]。本次针对高海拔地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用利伐沙班治疗后对抗凝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抽取7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20例、15例,年龄范围:47-76岁,年龄值(61.58±10.11)岁;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分别20例、15例。试验组:男性、女性分别19例、16例,年龄范围:46-75岁,年龄值(61.29±10.13)岁;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分别21例、14例。统计处理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诊断标准:参照非瓣膜性房颤诊断标准评价,且CHA2DS2-VASc评分为2分确诊病情。所有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如血尿常规、大便潜血、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等,同时做好头部CT检查。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即用华法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14)治疗,INR探制在2-3,口服,每天一次。试验组用利伐沙班(Bayer Pharma AG,批准文号H20180181)治疗,口服,每次10mg,每天一次。

1.3分析指标

(1)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患者症状全部消失为治愈;症状改善明显为显效;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症状没有变化为无效[3]。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2)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出血事件、栓塞事件。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5eeaced01fdf5_html_78ea2e68f05cdd55.gif )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治疗总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用5eeaced01fdf5_html_2d7ba520347400fb.gif 、%检验及表示,P<0.05,统计学有意义。

  1. 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20例、8例、6例、1例;对照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18例、8例、7例、2例,组间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

2.2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不良事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出血事件

栓塞事件

观察组

35

2(5.71)

1(2.86)

对照组

35

9(25.71)

7(20.0)

5eeaced01fdf5_html_709a2c930081ed66.gif

--

5.2851

5.0806

P

--

0.0215

0.0242

  1. 讨论

非瓣膜性房颤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之一,是指无风湿性心脏病、瓣膜修补者出现房颤,同时还会引起系统性栓塞等风险,是一种顽固的心脏病。同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血流瘀滞,同时还会引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出现高凝状态,从而增加血栓风险,引起脑卒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通常,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主要以凝血治闻为主, 而在凝血治疗上,需要抑制凝血酶的产生,相应的凶制Xa因子,从而在凝血酶介导过程中影响血小板活化作用。而非瓣膜性房颤常用药物华法林是双香豆毒类抗凝剂,用药后,可对抗维生素K,抑制凝血因子,从而实现抗凝效果;且此药物价格实惠,但需要定时监测INR,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药物,可抑制Xa因子结合与游离,控制新生血栓的形成,抑制凝血酶的生成,实现抗凝效果。同时,现代药学发现,利伐沙班口服后起效快,抗凝效果良好,同时消化道吸收较快,可在2-4h达到血药浓度的高峰,不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生物利用率较高,增强Xa因子活性的同时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4]

综上所述,2000—4500米之间高海拔地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杜祖双.利伐沙班和华法林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1):51.

[2]张莹.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31):124-126.

[3]田云朋,卢成志,赵向东.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9,17(07):100-101.

[4]邢宇,栗印军.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用于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03):4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