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8
/ 2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魏国美

保定康睿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4000

摘要:环境监测技术在当今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十分巨大,不仅是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还是一项具有着很高的系统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在环保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社会和政府部门对于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日趋重视,这就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力度。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1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所谓环境监测,就是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环境进行有效监测,分析和处理导致环境污染的各种因素,了解环境指标是否满足合理范围。环境监测技术实际上是利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定期监测自然环境中包含的各种污染物,包括化学污染物和物理污染物的监测,并结合各种因素获得最终的环境结果评价。环境监测技术是掌握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支持手段,可以帮助环境保护部门寻找相应的污染源,以便于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目的。

2 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监测的功能具体是通过环境监测,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根据污染物分布情况跟踪污染源,为实施监督管理、污染控制提供依据;收集背景数据并积累长期监测数据,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和预测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了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和规划服务。在社会方面,环境监测可以用于发生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以确定污染物扩散方向、速度和危机范围,为控制污染提供依据;在污染事故纠纷中,它可以对环境执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以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数据,供执法部门仲裁;它可以对人员进行考核,对方法进行验证,对污染治理工程验收监测;还可以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提供服务性监测;同时它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

3 环境监测治理的相关要求

3.1 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

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才能使环境质量得以真实的反映,也才能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首先,制定合理的监测因子,依据不同污染物产生的有害物质浓度,选取出现频度高、危害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对象,力求以特征性指标取代综合性指标,使监测结果更科学、更真实;其次,强化连续、自动的监测形式,以准确、及时地对各种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和动态状况加以掌握;再次,重视毒理、生物学监测,使用毒理生物学来监测污染物对于人体的危害性及环境的污染,从而使有毒有害物质毒性能够客观的反映;最后,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评价,当获得了大量的可信环境监测数据之后,依据监测数据背景进行相关性研究,做出有预见性、综合性的分析评价,并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3.2 充分的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要想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规范化中的支柱作用,应充分的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化学污染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辐射等物理因素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的监测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来实现,从而为环保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对现代环境监测、环境治理、采样制样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取其精华,对于存在缺陷的地方,积极进行改进。国家投入相应资金,完善环境监测与治理设备,缩小同发达国家间在环境监测、治理领域的差距,引用发达国家相应标准,作为标准的技术参照。

3.3 加强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明确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重点,快速确定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及具体处理措施。待处理结束之后,查明原因,总结相应事故处置经验并分类建档,构建环境事故应急体系并经常开展应急演练;采用多种预警和应急手段,使用应急检测车等仪器,采用标准的采样与分析方法,配备经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从而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环境事故处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预见性。

4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4.1 环境监测阶段性发展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的不断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上个世纪的中期开始重视环境监测,对典型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分析和监测,但是环境监测手段和技术都不够先进、科学;上世纪七十年代,环境监控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监测,并对环境保护加大了研究力度,监测管理体系也逐渐健全,并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律系统,控制工业的排放量,如企业违法环境法律法规,那么会严肃处理,此阶段环境监测工作逐渐发展起来;在八十年代,我国环境保护走向治理污染的时期,不论是环境监测的质量,还是环境监测水平都有全面的提升,监测自动化,建立自动化监测的系统,不断发展监测技术,环境监测质量效率提升,准确度更高,促进环保工作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全世界对环境保护问题重视度提升,我国扩大环境监测的范围,加大了监测的力度,将环境监测普及化。在我国“十二五”期间,对环境监测和环境检测技术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环境监测网络覆盖率不断提升,环境监测已经成为了评价环境现状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4.2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多年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证明,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有力支撑,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是政府实施综合决策和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此外还建有噪声监测网、辐射监测网、区域监测网等。监测技术开始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各种精密度较高的分析仪器相继产生;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监测工作高效率的迫切需要,研究高效、快速的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已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在水利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研究不够,急需先进的监测技术支持并指导水质监督工作的发展;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了化学形态分析,形态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分支,它包括物理形态分析和化学形态分析,例如不同化学形态的重金属,其毒理特性不同,不同的化学形态,对生物体的可利用性也不同,形态分析为超痕量分析,需要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的分析方法,要求分析方法的选择性要高,在取样和分析过程中不改变元素的原有形态,目前的形态分析方法有光谱法、色谱法、多种技术联用及电分析法,其中电化学分析方法在元素形态分析中最为常用,包括有极谱法、循环伏安法、溶出伏安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分析及流动注射进行结合分析监测。溶出伏安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工作电极多样化的优点,适合于痕量金属的形态分析,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方法;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开始形成,在联用技术中常常将高选择性的分离技术和高灵敏度的监测技术结合在一起,例如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法联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元素选择性检测器联用等,色谱-质谱联用法中将色谱法所得之淋出流体移入质谱仪,可使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在数小时内得到分离和鉴定,是最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

5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是我们国家在环境保护的方面重要的手段之一,大部分工作要以环境监测为基础来开展,同时在我国各方面不断强大的时候要带动环境监测方面的发展,实现环境监测的自动化,只有真正投入到现实当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弥补自身的缺点,优化环境监测,提升环境监测措施,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共同为我们国家环境监测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潘盛宁,郑彬彬,胡义平.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07)

[2]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黄朔.环境与发展.2017(09)

[3]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文先铭.环境与发展.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