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内涵及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8
/ 2

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内涵及实践

黄迪 任兴

郓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 菏泽 27470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展,国家经济对于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土地开发管理。改善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利问题。改善生产、生活的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在特定的环境下,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与用途,采用一系列经济、法律,行政与工程技术手段的综合性结合,对于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改造,实现整体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概念;内涵;实践

1 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

1.1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生产增产增效

土地整理主要针对改变沟浜交错、地类交叉、渠系老化不配套的土地现状,进行水利设施配置、道路和林网建设,从而可以极大的改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地类一致、高低一致的田块有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面积;合理配套的田间排灌渠系可提高输水和排水能力,降低输水过程中损失,提高农田防洪抗涝能力;贯通田间的机耕路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并延伸了农民到田头工作的出行距离。

1.2 改善农村生活和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现阶段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体现在土地整理中,也从单纯的增加耕地面积转为改善农村的整体风貌。如:重视农田防护林的建设,树种选择考虑防风美观兼顾;实行殡葬改革,进行坟墓迁移,进行集中统一安置;对农民新村进行统一规划,将改善农民居住水平与提高建设用地率相结合;保护水体不受影响,并在外河两侧进行圩堤建设,保证农业生产和居住安全。

1.3 增强村级经济和农民个人经济实力,改善基层干群关系

由于进行泵站建设、渠道合理布局和硬化,整理后的农田灌水排水能耗降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整理后土地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整理后土地经营范围扩大,宜种性广,尤其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后可大大增加农民收入。整理后增加的耕地,通过实现新增耕地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实现指标有偿使用,增强村级经济实力。这些都可以有力地改善干群关系,真正体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 当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工程开发整理规划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目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对耕地进行补充时实行‘占一补一”的政策。但由于这种补充耕地的方法具有较大分散性和局部性,同时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这就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整体进程受到了较大的制约。通过对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使“占一补一”土地整理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的影响因素较多,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在实施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任务时,其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任务的利益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所以导致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耕地开垦费则高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单位投资额度,所以利益驱使下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则各国土资源部门更侧重于对本级的占补平衡任务的完成,对于耕地总量动态上的平衡在申报及实施中缺乏积极性。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建设用地较多,所以这种现象体现的更为明显使我国的耕地安全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2.2 没有准确进行战略重点定位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所以在对其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需要以土地整理为主,以此作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战略重点定位,基本农田作为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整理工作,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和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提升我国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但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时,无论是申报还是实施时都过分多的强调新增耕地任务的完成,而对耕地质量问题则缺乏重视,认为对质量进行确定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不仅麻烦而且费时、费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土地后备资源缺乏的地区,则为了完成占补平衡的目的,则存在着过度开发土地的情况。

2.3 现行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滞后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其项目专项资金主要是由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等组成,而且实施‘缴用挂钩”的原则。同时支付模式是由于国库进行逐级转移支付的,这就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要想实现大规模的实施则会存在较大的难度。因为在项目资金支付中由于存在着诸多的环节,不仅使资金拨付效率受到影响,而且诸多报批环节的存在,也导致资金在拨付及使用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错位,拨付中诸多环节的影响了资金的及时性,所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则会存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使进度受到较大的影响。另外,在我国地方发展中过分的对财政进行依赖,所以这部分项目资金在拨付过程中被截留及挪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项目资金的安全性受到影响。而且对于申报单位工作的积极性也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无法实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预期的效果。

3 解决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实践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利国利民造福人类的大好事,因此要将这项工作长期有效的发展下去,这就要求国土工作人员树立依法、按规划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观念,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多给群众讲解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认识,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自觉性。

3.2 加强技术培训,建设专业队伍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并且要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必须到位。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工作人员熟悉与土地管理有关的政策法规,平时多看书、多学习农业、水利和交通等方面的业务知识,领导要经常给工作人员提供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只有不断的严格要求和学习,工作人员才能不断的研究耕地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解决,只有这样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才会慢慢有所提高。

3.3 完善法制体系

土地整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法规政策来保证。当前各地除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已出台的《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等法规外,还应尽快出台《土地整理条例》或《土地整理办法》、《土地整理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等。同时各地还应根据当地的实际,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出发,制定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限制城镇外延扩张,耕地“占补”平衡等具体的,易于操作的规定和政策,使土地整理日益规范化、制度化。

3.4 制定严格工作制度

每个项目都安排指定的负责人,要求工作人员完全参与项目的立项、施工、验收工作。只有亲自参与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并且能合理的安排工程资金的拨付,只有严把质量关,才能使得项目的验收一次通过。

3.5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平衡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首先要考虑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这项工作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其次,被平整地块的周围环境都要综合的考虑进去,做到边整理边保护,坚决杜绝毁林开荒、故意破坏果园或是耕地的现象发生。最后,要根据科学理论作为依据,合理种植,真正的做到整理一块,成功一块,见效一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业发展,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长远的发展下去。

结语

由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科学的土地开发整理,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耕地保护,并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虽然在当前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再加之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但只有我们有明确的目标,通过科学的规划,必然会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效率,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项目监管模式创新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7.

[2]刘波.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