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播下阅读的种子——线上教学课外经典阅读的几点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9
/ 2

潜心播下阅读的种子——线上教学课外经典阅读的几点尝试

余红波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西校区 230000

[内容摘要] 新课改以来,强化人文教育、要求中学生多读经典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就成为当下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任务。疫情期间,如何引领学生去阅读经典,本人从教师直播、线上打卡、线上视频、音频朗诵、创意展示五个方面做了些尝试,试图为学生播下阅读的种子。

[关键词]线上教学 阅读经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能阅读日常的书刊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改以来,强化人文教育、要求中学生多读经典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就成为当下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任务。

疫情期间,教师、家长、学生都宅在家里,但阅读的刚需也让我们语文老师也不得不展开线上阅读课外经典的教学。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虽然是一次不一样的挑战,但是在不断的摸索与尝试下,我们也积累了阅读的经验,收获了阅读的美丽。

读有乐趣,读有成效。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必须是对课内教与学的自然拓展和强化,必须有益于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语文备课组的共同商讨下,我们针对学生的阅读实际向学生推荐了适度、适量的经典名著,比如《呼兰河传》《我与地坛》《追风筝的人》等。之后再从中选择一本师生共读,其它的学生自我选读。确定精读书目后,师生先商讨、制定这本书合理的阅读计划,再分章节阅读精读,力求适度有序、扎实高效。

在具体操作上我进行了如下几点尝试:

教师直播,导读与引领。初中生大都只有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人生阅历和文化积累相对有限,因此他们对经典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引领,特别是在阅读内容、阅读主旨的解读上。线上教学期间,我就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给学生做了针对整本书的小专题讲座。比如,学生在读《呼兰河传》的时候,我就做了一次主题为“走近萧红,走进小城”的直播;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经典,还在直播中为他们答疑解惑,和他们一起探讨呼兰河的那个小城,城中的那些人,那些国民的魂。这样的导读与引领,才会让学生从表面的阅读语句到深层的触碰经典思想,才会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才能激发他们阅读经典的兴趣和信心。

线上打卡,批注与感想。学生要阅读经典,首先要学会读经典。 叶圣陶曾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而圈点、批注的方法依然是阅读经典的最佳方法。因此,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为了学生更好地深入阅读,我还在钉钉“屏幕分享”中专门指导了学生采取批注的方法。比如赏析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的语言,评点人物 ,生发联想,剖析写法,质疑问难等;还可以对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注释,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中心思想、文章脉络等。这是在书上随时批注,我还要求学生在读完一章或者几个章节,或者整本书后,在练笔本上尽量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写一写自己的整体阅读感悟。为了培养学生每天有所阅读、有所批注,还要求他们在微信小管家上打卡,以求日积月累、日臻完美。

线上视频,阅读与分享。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阅读分享,就是共同在美好的阅读里触碰心灵。因此在学生完成批注后,我就利用课前3分钟或者下午的答疑课让学生在线上进行分享。课前,每个学生拿出共读的一本书;分享的学生,可以是自愿分享,也可以是老师指定,还可以是同学推荐。他们在分享时,打开自己的视频,先告诉同学要分享的是哪里的内容,待同学都翻到后,先读书中的内容,再分享自己的批注感想。这位同学分享结束后,可以让其他学生点评或者补充,最后由我来进行点评或者补充或者深化。虽然隔着屏幕,但是我们就这样在这美好的阅读里遇见美丽的文字,开启思考,碰撞思想。

音频朗诵,吟读与交流。“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熹语);“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之表”(曾国藩语)。可见,涵泳诵读是阅读经典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所以我就建议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语段或者章节反复诵读,并在有感情的朗读后,借助喜马拉雅音频软件朗诵出来,并把链接发在学生的学习群以供大家赏读评析、学习交流,以促进和循序提升学生的吟读赏析的能力。

创意展示,美美以共享。

真正阅读的人从来不缺少自由的灵魂。只有真阅读、深思考,才能创意无限,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唤醒另一个思想。线上学习时我们就绘画了名著《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的思维导图,绘制了呼兰河城的手抄报,摘抄《我与地坛》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句制作了精美的书签,剖析《追风筝的人》中的人物制作了人物名片。还让学生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把自己的优秀批注以及读后感进行整理、分类,再拍照,再配上简短的文字编辑成了美篇,小结、展示优秀阅读成果。最后发送至班级群,建议家长收藏,以互相鼓励、促进。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是为了“给学生打下厚实的人文精神的底子”,正如杨绛所说:“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在疫情这个特殊的时期,在当下这个快餐阅读的时代,为了引领学生邂逅那个更温厚、更生动、更丰富的自己,我们需要潜心播下阅读的种子,默默蓄积破土的力量。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日子,这颗种子也会长成窗外的那株树,花开得繁密而芬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