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2
/ 2

论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王浩任 蔡乾涛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自由,这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真理。在人类对什么是真正自由的探索中,不同的思想家对自由的理解各有不同。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就对自由有和多种看法,近代和现代也对自由有多种不同的观点。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中出现了就是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随着新自由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应用而生成的自由市场至上主义的思想开始发展,对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于我们理解自由、把握这个时代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自由观 ;新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批判

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马克思从现实的、社会的人出发,认为人的自由绝对不是一种无媒介的、生来就具有的一种抽象物,必然表现为自然与社会的现实关系。马克思通过自由论来揭示了人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摆脱掉人对外部世界的神秘性,而是通过变成被掌握和控制的内在必然性。

(一)自由的问题实质是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本质就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论本质上是实践性的,人通过实践的过程来实现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自由。这一过程是人与客观世界互为对象化的运动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所以,在马克思主义中自由这个概念是是与实践是不可分开的。

(二)实践的生成也是自由的生成。人与自然界其他东西的存在的根本区别就是人会实践,而实践也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如果离开实践自由就无从谈起,自由没有了根基,自由也就变的虚无缥缈了。其实,人的自由说到底就是劳动的自由了。

(三)实践是获得自由的根本途径。人之所以以人的存在方式,就是因为实践活动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本质,而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为人追求自由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以人的实践出发,去解释自由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一)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思潮,也是英国现代政治思潮的主要派别,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格林所提出的,在1870年代的国际经济政策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通俗的来讲,新自由主义最早是针对国家和经济问题而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新自由主义中包含和映射的自由主义的元素,于是在自由领域的新自由主义也就产生了。新自由主义秉承在道德的基础上把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并与人追求的目标相联系,表明自由是一种积极的正能量,同时也具有创造性和自主性。但是由于自由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比如社会环境、人与人的关系等等,所以人在社会环境中会被各种各样的社会力量所牵制,因此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新自由主义认为自由并不是无拘无束地做随心所欲的事情,自由应该是一种道德和创造精神,通过发挥自身的力量,使自己不断发展并得到完善,同时帮助他人,为别人提供帮助,所以新自由主义认为,这就是自由,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得到自我实现的积极的自由。

(二)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1、对自由基本概念的不同理解

自由是每个人都十分渴望最求的,但是自由究竟是什么呢?什么是自由?真正的自由又是怎样的呢?古希腊的哲学家门认为自由就是遵循自己的理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古典自由主义认为,一个人只有处在非强制的或不受限制的状态时,才是自由的,因此所有来自外部环境所造成的都是被看作为自由的妨碍,国家和其他人的干预都被看作为自由的障碍。其实这种自由观是不合理的,因为人是不能和社会相分离的,如果摆脱了他人和社会的存在,追求所谓的绝对自由,其实只不过是唯我主义。

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格林说过,“那些被某些事物强迫和约束的人固然没有自由,因为不是自愿的,但假如仅仅解除这些束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也无助于真正地自由实现”。新自由主义强调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而是一种自身具有的能力,是一种可以使人积极向上的能力但是新自由主义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外在制约人自由的根源在哪里呢?

马克思认为,自由首先是人要对客观必然性与规律性的认识,除了要对这个事物本质的认识以外,还要包含主体自身能力的认知,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一种感性的实践活动,使自我本身和外在客观事物超越“实然”,使客观必然性与自身的发展一致。

2、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新自由主义的主体不同

先简单说一下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其实古典自由主义奉行个人第一原则,带有浓厚的文艺复兴的色彩,认为个人的财产、生命、自由神圣不可侵犯。这个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亚当 斯密,主要是为了防止政府过度的干预,政府可能会阻碍经济的增长,古典自由主义的目的就是 让社会从政府的干预中解脱,从而实现自由,随后这种观念被政治意识形态所采纳。意识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自由都是古典自由主义所提出来的。

马克思认为,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两者应该是内在统一的,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离开了人,也就没有了社会,社会历史也就不是人的历史,所以人并不像新自由主义那样把人当成历史消极的产物。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曾写道“个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社会关系中的,不管个人在主观上面如何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现实性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只有实践人才能自由,而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实践,人们只有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实践,从而在实践中获得自由。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就是让个人的自由和社会利益在社会中两者得到统一。

3、新自由主义与马克思的自由观在实现路径的不同

新自由主义主张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由于国家不能放任个人的行为,所以国家就应当做一个中间人,主要是起到一个调节作用,新自由主义的自由观和在经济领域有点类似,国家是保证所有人的安全,以免不同的个人之间发生冲突,使大家的利益都遭受损害,所以,国家的身份就是一个社会和谐的调和者,也是为所有人的自由创造条件的角色。但是资本主义国家忘记了自身是垄断经济的制造者,要是个人想实现自由,经济上平等是第一步,而垄断就已经让自由平等无从谈起了。

4、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批判新自由主义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工具,西方国家大力的推广新自由主义,并且高举着所谓的“自由”;“平等”,而且也对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然而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来分析新自由主义的缺陷,发现新自由主义天生就有着严重的理论漏洞,所谓的个人的努力造福社会,不过只是一种唯我主义,新自由主义相比古典自由主义虽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在我看来只不过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升级版而已。因此,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来分析新自由主义,看透新自由主义的真面目,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文献:

[1]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M],人民出版社198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8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浩任(1997-),男,汉族,河南郑州,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蔡乾涛(1995-),男,汉族,湖北黄石,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