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教育短板,加速优质 均衡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3
/ 3

补齐教育短板,加速优质 均衡发展

黄家禄

重庆市垫江县澄溪小学校 408300

摘要:近年来,在党中央教育扶贫精神的指引下,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已得到了全面保障,新型城镇化教育格局逐步呈现,但是,城乡学校在教学设施、师资水平、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欠均衡现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只有全面了解城乡教育的现状,补齐教育的短板,才能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东风,由城乡二元格局向城乡一体化转变,不断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短板;优质均衡

一、教育短板制约了我县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研氛围不浓。

以笔者所处的学区为例,据调研,绝大部分学科都做到了专职专任,但也有少数教师不是科班出身,是改科任教,近年来还有部分公招入职的个别教师的“不专业”导致了教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个别教师上课无“轻重缓急”,无“抑扬顿挫”,有的语速过快,导致学生听课吃力;有的照本宣科,不能准确的提炼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的基本功较差,不能从容的驾驭课堂,从整体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大多数学校都有固定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时间,但从具体执行的情况来看,还开展得不够好。许多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义和功能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教科研意识,有的教师抱着“要我参加”的应付态度,缺少相互交流与合作,没有发挥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教研”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研氛围不浓。

2.教师教学观念创新不够,教学效率不高。

虽然在县教委、进修校的要求和指导下,我校一直在尝试、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一直在教师中积极推行、倡导新理念下的教学方法,一直在践行“卓越课堂”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师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不同,对课堂改革理念的认识和接受也不同,可以说,我们的课堂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目前的课堂教学还一定程度上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独霸讲台,运用新教材,采用旧方法;学生没有主动学习意识,死记硬背;课堂上基本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大多数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怎么教”而忽视了学生的“怎么学”。上课时不注意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没有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大多还是“填鸭式”教学,“双边活动”变成了“独台戏”,“教”代替了“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思维。

教师观念滞后,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缺少敏锐的思维、缺少敢为人先的勇气,这是阻碍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3师生配备比严重失调,农村教师流动性太大

据调研,我县城区学校人满为患,不同程度的存在大班额现象,而农村特别是偏远乡镇学校却生源不足,门庭冷落。很多偏远乡镇学校全校学生数还抵不上城区学校的一个年级(很多学校不足300人),形成城镇挤,乡村空的格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适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由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常住人口逐年减少,加之农村地区人口密度本来就小,学生绝对数量减少。2、进城就读渐成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流动,一些家长进城买房、务工,孩子随家长进城就读。同时,由于农村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部分富裕的家庭送子女入城上学就成为形式所趋。如此就造成了偏远地区学校教师相对过剩,而较大集镇和城区学校教师配备相对不足的二元结构,教师学生配备比严重失调。优质教育资源、生源偏向城区,办学条件、环境差的农村学校想要留下好教师,变得愈发困难,偏远学校很多骨干老师包括部分优秀青年教师千方百计考调到城区,补充进来的新老师,几年之后,又想着法子调的调、考的考,偏远乡镇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变成新教师培训与实习基地。

4.学校发展进程加快,但缺乏品牌引领。

目前我县很多学校在各级政府和县教委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向前发展,但似乎缺乏品牌学校的引领。桂溪小学虽然文化底蕴丰厚,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前茅,但因处在城区中心地带,受环境条件的限制,生均占地、生均活动面积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再升级再发展,品牌的打造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品牌学校的引领,其它学校就如同一只只无头苍蝇,绞尽脑汁,却方向还是不太明朗。

二、补齐短板助力我县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目前,公共资源分配向城区或大型集镇倾斜,教育资源也不例外。而乡镇教育有限的资源在分配上又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成为了优质均衡教育发展的绊脚石。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建议政府、教委应着眼并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尽管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但农村乡镇学校还会长期生存下去,让乡镇、农村适龄学生有学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乡镇学校分散、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重新调整、布局,努力使各项设施发挥最大效益。建议县政府、县教委、乡镇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真正把乡镇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思想上要关注农村乡镇学校,经济上倾斜农村乡镇学校,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把让农村的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作为履行教育初心的根本出发点,尽最大努力实现城乡办学条件的标准化、统一化,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平等地享受到标准化的教学设施、先进的教学水平所带来的教育愉悦,农村乡镇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是实现优质均衡教育发展的重要落脚点。

2.稳定农村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近两年,师范院校为农村乡镇学校培养了大量的全科教师,这些年轻的全科教师业务素质强,教学水平高,培养的数量每年也在不断增加,但仍满足不了农村乡镇学校的师资需求,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小学,优秀教师更是凤毛麟角,特别是综合、艺体等学科教师少之又少,导致某些学科根本无法开课。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音乐、美术学科教师配备严重不足,大部分班级的艺术学科都由语数教师兼任,严重制约了学生艺术特长的发展。据调研,每年都有很多新教师不愿去农村乡镇学校,但又不得不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农村乡镇学校条件艰苦,待遇又不高,得不到更多的关注,发展空间也受限。建议县、镇政府要不惜资金,足额足量地补充农村乡镇学校所需要的年轻教师和专任教师,并针对农村教师队伍,除了正常的工资保障外,还要适当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如果县、镇政府能对农村乡镇学校教师的实际问题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年轻的教师们就会在农村教育战线上留得住、干得好。

3.加强各科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近几年,县教师进修学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拓宽了培训的模式,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各校还要加大校本培训的强度。

开展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包括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的培训,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培训,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培训等,比如观看国家级精品课堂教学录像,学习知名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根据自身特点加以领会和吸收。

开展业务大练兵比赛。课堂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学校可以通过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诊断课,新教师上汇报课、过关课,一般教师上常态课等多种方式开展教研大练兵比赛。每次公开课,要有设计思路说明,要有现场评课议课,要有教学反思总结,通过赛课和观摩课,使一些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带头人和践行者,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学名师、教学专家队伍。

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4.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学校管理质量。

从制度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制度分为职能性制度和操作性制度,职能性制度是标准要求,是确定每项工作、每个人怎么做的问题。操作性制度是标尺,是解决“不那么做怎么办”的问题。要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对学校的所有工作制度标准化,然后再确定标尺。其次要实事求是地落实标准和标尺,将标准逐步内化成教师的自觉行动,实现由“管”到“不管”的最高境界。为此,要根据学校工作的进展,适时修订标准,提高标尺,推进学校工作持续发展的进程。

从评价考核实现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人的管理既要“规范”、又要“灵活”。规范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做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灵活就是要让每一个人把该做的事情,用最高的激情、最好的方法做细、做实、做好,取得最好的效果。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评价考核,评价考核必须靠精细创造公平、靠公平激发动力、靠情感赢得信赖、靠信赖激发热情。工作方案所涉事项,评价考核就要同样涉及该事项,且应该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向业绩倾斜、向正能量倾斜、向多劳的教职工倾斜,让师德高尚、能力突出、成绩显著的教师干劲十足,让年轻有为、积极上进的教师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动能。

5.优化行政干部队伍修订完善考核机制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品牌打造是否风声水起,无疑与学校行政干部一班人特别是校长的办学理念有直接关系。我县大多数校长、主任工作热情高涨,严谨务实,理念先进,思路创新,为我县打造渝东北教育强县挥洒青春热血,是推动我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力军,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行家里手。建议政府、教委进一步完善选拔任用、考核机制:一是从年龄上做到年轻化,使更多年轻有为,有闯劲,有拼劲、能创新的骨干教师或中层干部逐级走上校级领导岗位;二是从能力上提倡专业化,大力培养行政干部的学科知识和管理能力,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要让各校行政干部既要有胆量管,也要有能力管,还要高水平管;三是从考核上实施绩效化,在现有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实施绩效积分管理,细则涉及到行政干部分管工作的方方面面,奖勤罚懒,必要时,对积分特别靠后的,采取约谈或逆向交流作出适当调整,对名列前茅的,顺向交流,能上能下,动态管理。

6.牢固树立品牌意识,赢得社会信任肯定。

随着我县升区在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打造品牌学校的意识已不容忽视。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社会认可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学校品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办学特色”“文化底蕴”“综合实力”“产品或服务的内在品质”等,而必须进行概念聚焦,必须有一个能体现学校教育主张和教育成就的符号来指代这些内涵,否则所谓“学校品牌”只能是校内外公众对学校的笼统印象,难以具体识别和有效传播,也就难以真正体现品牌意蕴。可以说,教学质量是品牌的根基,学生的素质就是学校的“品牌”。就我县来说,打造几所硬件条件一流,管理能力一流,师资水平一流,教学质量一流并具有内涵特色的学校,就是塑造了品牌,就会进一步得到社会的信任和肯定。

随着我县东部新区的建成,诸如牡丹湖小学和西湖小学等新建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犹如一张待描的白纸,正是打造品牌学校的不可多得的良机。

综上所述,优质均衡教育发展迫在眉睫,只要我们补齐短板,借机发力,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多管齐下,学校管理团队、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定能谱写我县教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赵春燕.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新校园:理论版, 2012(7):53-53.

[2]杜相辉. 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J]. 科技展望, 2014(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