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四逆足贴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一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4
/ 2

运用四逆足贴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一则

李慧 1 梁国英 *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 150040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中医的贴敷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外治法,能够有效弥补内治法的不足。临床应用广泛,取得了良好疗效。《伤寒论》四逆汤应用已久,贴合现今实际,与穴位贴敷相融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效果显著,典型案例1则分享如下,以供探索研究。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穴位贴敷;验案;

1.理论依据

中医穴位贴敷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足贴是贴敷疗法的一种类型,早在《黄帝内经》篇中就有记录,利用足部穴位贴敷和刺激反射的原理来发挥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双足和内脏器官的相连依托经络,经脉作为功能传导的重要通路。而利用按摩或穴位贴敷足底,反射性针对治疗体内脏器,令其产生疗效,也就是所谓的反射疗法[2],经实践证明疗效颇佳。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脾胃虚弱,治则以益气健脾为基本原则。根于《伤寒论》四逆汤,创立足贴,使阴阳调和,临床用于脾胃虚弱等症。

贴敷内中药组分源于四逆汤,四逆汤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3],一在于四逆汤有通达经脉,疏通经络之功。二是重在补阳气温补中焦之力,祛久病之脾胃虚弱,补阳气而生益气,药简力专,临床针对脾胃虚寒等相关证候。四逆足贴,可根据各器官在足底的对应区不同,而选取不同穴位,通过药物对皮肤上穴位长期缓慢的刺激功能,益气温阳,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进而治疗疾病。与口服给药相比,具有简便实用、经济实惠、特色鲜明、疗效肯定的特点,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值得在临床推广与使用[4]。因此,在已有的临床经验基础上,应用四逆足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运用整体观念与西医辨病、中医辩证相结合的方法,发挥中医四诊合参的特点,突出我国传统医学的优势与特色,揭示四逆足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1. 治疗方法

1.1药物制备

将制附子,干姜,炙甘草,按照相应比例调制好,研磨成粉末,筛后加入适量蜂蜜,成糊状,放置于贴敷纸,治疗时以医用胶贴敷于双足底部位,材料均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

1.2取位

双足底脾胃反射区。

1.3 操作方法

用棉球蘸取少量酒精对贴敷部位消毒,将胶贴贴于足底上。

1.4 注意事项

怀孕妊娠及心理系统疾病患者、对中药成分过敏者、患有心脑肾或造血系统等较重疾病、精神疾病或因其他疾病需要药物治疗者禁用。选用足底脾胃部反射区,一周3次,每次1贴,每贴持续时间为8-10小时。

  1. 典型案例

老年女性患者,67岁。于2019年12月28日初诊。

该患主因胃脘胃脘胀满不适10余年,加重1个月于我院肝脾胃门诊处就医。患者自述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胀满,食后尤甚,伴口干、反酸、于当地医院就诊,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自行口服奥美拉唑,具体用法用量不详,虽然症状经药物治疗后暂时缓解,但日后仍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理想。1个月前该患者上述症状加重,伴胃部喜温、大便稀塘等症。遂于我院门诊就诊,复查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回报:(胃窦)黏膜慢性炎并萎缩(中度)肠化(中度)。患者现:胃部胀满疼痛,呕吐酸水,胃部喜温喜按,呕吐酸水,畏寒尤甚。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及肠化(中度)。中医诊断:胃痛;证型:脾胃虚寒证。治则:健脾益气,温中养胃,予以足底贴敷治疗。取穴:足底中央脾胃反射区,穴位贴敷一周3次,每次1贴,每贴持续时间为8-10小时。2周后复诊胃脘胀满疼痛明显减轻,继续巩固治疗给予足贴外用,每周3次,连续治疗8 周后,胃脘胀满疼痛消失,体力增加,食欲转好。

  1. 讨论

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3》[5],研究显示我国目前成年人群慢性胃炎患病率已经高达50%以上,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系指胃黏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层变薄、肌层变厚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6-7]。如今世界公认的correa进展模式即: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DYS)→ 胃癌[8],此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被列为癌前疾病,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现代西医治疗方案常以PPI质子泵抑制剂与H2受体拮抗剂与抗菌药物合用[9],针对HP阳性者效果较优,能够祛除hp,但无法彻底缓解患者余后因各方面刺激所复发产生的临床症状,目前西医治疗方案单一。

近年来,条件反射学说中指出,刺激人体任何部位,都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现象。以神经传导理论来讲,刺激神经产生痛觉,作用到体内的某个器官,引起刺激作用而达到治疗效果。足底有丰富的神经区,按摩或穴位贴足底区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从生理角度上看,人体的特殊构造决定了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底,临床实验证明了人的足底合并正是人体组织器官的立体分布。从病理角度上,当体内器官异常,足部反射区病理物质沉积,刺激对应的反射部位,可加快排除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刺激周围细胞再生,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四逆汤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效,针对心肾阳衰寒厥、脾虚寒盛等症。选用四逆汤作为足贴基础,主因四逆汤其性善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之要,凡三焦经络,诸脏腑无不可到。附子辛热,为通十二经之要药,而干姜助阳通十二脉,与附子合用温先天而生后天,温厚天以养先天,炙甘草温中、甘缓、调和,相得益彰。

在已有的临床经验基础上,应用四逆足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等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不仅突出了我国传统医学的优势与特色,也有利于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防治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闫兴柱,秦艳虹. 秦艳虹应用白芥子散穴位贴敷验案三则[J]. 世界最新医学信摘,2018,18(06):174+177.

[2]王锐卿,贾春生. 足针与足部反射区疗法进展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9,30(10):2472-2476.

[3]符健,张丽,郑宏立,王国华. 王国华应用四逆汤临床经验[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1):947.

[4]蒋艳,姚丹.中药敷贴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思考[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4):8-10.

[5]房静远,刘文忠,李兆申,等.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3,18(1):24-36.

[6]魏玮,杨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现状及中医药治疗优势 [J].中医杂志,2016,57(1):36-40.

[7]林志强,王大璇,洪珊珊,等.香砂六君子汤对菌致慢性萎缩性胃炎TLR信号通路的影响 [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6):3078-3083.

[8]孙志文,谢晶日.欣胃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气阴两虚兼瘀毒证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6):516-519.DOI:10.3969/j.issn.1671-038X.2018.06.10.

[9]李红华.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1);1578-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