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模式对早产儿早期发展的影响

/ 2

探讨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模式对早产儿早期发展的影响

李佳芸

重庆巫溪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重庆巫溪 405800

目的:探讨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模式对早产儿早期发展的影响。 方法: 100例早产儿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家庭照护模式,分别在满6、12、24个月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早期发展水平测试。 结果: 各时期观察组体重、身高SD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DI、PDI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病率及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模式是出院后发育支持性护理的成功延续,对促进早产儿早期发展、预防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早产儿;早期发展;影响

早产儿是特殊的生命个体,其发生率占新生儿出生率的5%~10% [1]。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医学的进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2]。现代新生儿学的发展趋势不仅要以治疗来降低病死率、伤残率,而且要以预防手段来提高远期存活率,提高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促进早产儿的发育,本研究把发育支持性护理理念沿伸到早产儿家庭照护中,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2月出生的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医学》中的诊断标准,排除先天畸形、0~2岁期间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胎龄(34.84±1.92)周;体重(2.32±0.41)kg;身高(44.26±2.24)cm;剖腹18例、阴道分娩32例;母乳喂养19例、混合13例、人工喂养18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胎龄(34.66±2.02)周;体重(2.29±0.52)kg;身高(45.06±2.17)cm;剖腹17例、阴道分娩33例;母乳喂养17例、混合14例、人工喂养19例。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身高、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等资料比较组间无显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家庭照护

对照组采用传统家庭照护模式,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时进行一般的喂养常识和疾病预防指导;观察组由受过专门培训的父母实施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

1.2.2 早产儿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模式的构建

a.住院期间由专人负责按制定的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内容对母亲进行指导,首先对母亲问卷调查,评估母亲对早产儿照护知识掌握程度;将发育支持性照护内容(日常护理、喂养知识、如何维持正常的体温、感染预防、常见问题的处理、预防接种、生长发育监测、促进智能发育等方面知识)印制成书面资料,发放给每位母亲;采用一对一的口头讲解和示范方式,使母亲了解照护早产儿的相关知识,掌握照护早产儿的基本操作,如穿衣、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喂养技巧、沐浴、脐部、臀部护理等。出院后每月1次家庭随访,遇到问题随时电话联系,有针对性地纠正不良照护行为。

b.具体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措施包括:①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光线和噪音对早产儿的影响,保持安静的环境布局。②减少侵袭性照护操作,实施个体化照护计划。③合理放置早产儿的体位,采用鸟巢式包裹支持体位。④在新生儿期即开始给予抚触、视听训练及婴儿体操等尽可能丰富的育儿刺激。⑤制定合理的喂养方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早产儿在出生后满6、12、24个月时来本院体检,记录早产儿的体重、身高、头围及患病情况和再住院情况,并进行智能测试。测量方法:采用标准婴儿秤和儿童秤及卧位身长标准量床测量体重、身高。对两组各年龄段早产儿的体重、身高进行Z评分,即计算SDS值。智能测试:采用贝莉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 测试婴幼儿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23.0分析,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时期观察组体重、身高SD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DI、PDI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病率及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发育支持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早产儿采取的个性化护理模式,通过改变环境和照顾方式,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并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良好支持的护理方法。家庭照护作为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的延续和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父母了解早产儿,在顾护的过程中,观察早产儿的行为反应,考量自身照护行为对早产儿可能的影响而给予适当照护,并根据早产儿的反应及需求调整照护步伐,提供舒适的体位、喂养计划及抚触等刺激,帮助早产儿在宫外沿正常轨迹发育

[4]

两组体重、身高SDS值出生后6~24月各年龄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模式可以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通过家庭发育性支持照护,营造温馨环境和减少疼痛刺激等措施,避免突发的噪声使早产儿哭闹,导致溢奶和吸吮力减弱,从而影响能量摄入,同时可使早产儿紧张行为减少,减少激惹和减少能量消耗 ;采用合理摆放体位,给予类似子宫内的触觉刺激,使早产儿产生安全感,帮助身体伸展和屈曲平衡,发展手-口综合能力 ;以及通过抚触等刺激兴奋迷走神经,可使胃肠道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刺激胃肠黏膜发育成熟,胰岛素水平升高促进营养物质储存,生长抑素减少则促进胃排空,胃肠蠕动能力增强,从而使其胃肠功能成熟和营养物质吸收,奶量摄入增加,提高喂养耐受,从而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发育[5]

从6~24月各年龄段组间观察组MDI、PDI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家庭发育支持照护对早产儿的智能、运动发育有促进作用。由于早产儿过早脱离母体,易受环境的影响,强光和噪声会干扰婴儿视听觉的发育和睡眠规律的建立,缺乏交流会导致社交和认知发育的偏离,早产儿在0~2岁期间处于追赶生长期,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和良好的代偿性 ,家庭发育支持照护模式为早产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给予抚触、视听训练及婴儿体

操等尽可能丰富的良性育儿刺激,从而促进早产儿脑功能和结构的发育,发挥大脑最大的潜能,促进其感知觉、语言以及运动发育,从而提高智能发育[6]

观察组患病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可以降低早产儿患病和住院次数。早产儿与那些正常孕周出生的儿童相比,他们在2岁之前出现健康问题可能较多 ,如反应性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7]。通过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模式的实施,把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家人,使其熟悉早产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 全面掌握照护知识,提高照护能力,把院内护理向院外延伸,使早产儿在院外也能享受到规范的护理操作,避免因照护不当而发生疾病、知识缺乏而延误病情,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4 小结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早产儿出院后的家庭环境和早期父母的照护行为对早产儿日后的发育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发育支持性照护模式是出院后发育支持性护理的成功延续,对促进早产儿的发育、预防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卫芳.早期综合发展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7):2240-2241.

[2] 周煜玲,孙聪,庄珊珊等.早期综合发展模式干预在早产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2):91-93.

[3] 车頔,吴婕翎.早期发展综合训练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和发育商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5):92-94.

[4]孙秀英.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及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及体重增长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7):48-51.

[5] 张艳辉,李丽娟.早期发展综合训练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和发育商影响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5):156,158.

[6] 孙燕,张瑜平,贾文智等.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认知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3):275-278.

[7] 母小兰.观察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