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实施及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1
/ 2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实施及临床效果

朱金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输液厅 安徽 合肥 23002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实施及效果。方法:收集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8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44例静脉输液患儿共出现3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2%;显著低于对照组44例静脉输液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8.18%;研究组44例静脉输液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44例静脉输液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86.3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效果理想,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临床效果

静脉输液治疗为儿科门诊常见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理想[1]。但是由于儿科门诊患儿众多,疾病种类众多,所以说护理人员面临着比较大的工作压力,加之儿童的配合度较低,所以容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2]。因此儿科门诊要加强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管理,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患儿的安全与健康。本次研究从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角度出发,对该模式的实施与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8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年龄为1-9岁;男性有27例,女性17例;研究组患儿年龄为1-10岁;男性有26例,女性18例;两组静脉输液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患儿及其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告知输液相关注意事项。定期开展输液巡视,观察患儿输液情况,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积极开展环境护理以及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具体为:①建立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儿科门诊输液实际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等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规范护理人员工作流程。另外,还要在制度中确立预见性防范措施,避免意外发生时没有处理方案。管理制度制定之后所有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开展护理工作。②保证操作的规范性,护理人员在对静脉输液患儿开展护理时要遵循“三查八对”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规范操作[3]。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回,认真观察患儿输液时的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同时观察输液速度,查看导管是否固定通畅。③开展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对静脉输液患儿以及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消除他们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患儿的治疗配合度,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4]。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同时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他们保持平稳的心情,积极接受输液治疗。

1.3 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记录两组患儿的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用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P值判定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事件

研究组44例静脉输液患儿共出现3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2%;显著低于对照组44例静脉输液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8.1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静脉输液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导管脱落

输液反应

药液外渗

发生率

研究组

44

1(2.27%)

1(2.27%)

1(2.27%)

6.82%

对照组

44

3(6.82%)

2(4.55%)

3(6.82%11)

18.18%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44例静脉输液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44例静脉输液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86.3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研究组

44

23(52.27%)

19(43.18%)

2(4.55%)

95.45%

对照组

44

19(43.18%)

19(43.18%)

6(13.64%)

86.36%

3.讨论

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方式十分常见,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疾病。但是静脉输液治疗具有侵入性,患儿年龄较小会出现不配合情况,加之患儿表达能力有所欠缺,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所以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事件,影响输液治疗[5]。儿科门诊必须要加强护理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是针对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事件开展的护理工作[6]。在本次研究中,首先针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实际情况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在制度中对护理工作进行细化明晰,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同时还制定了预见性处理措施,这样在意外发生时能够按照既定方案快速处理,降低风险,保证患儿的安全。规范性操作主要是保证穿刺和输液环节没有差错,加强输液管理,避免输液过程中出现导管脱落,输液渗漏等不良事件。最后积极开展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和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稳定患儿情绪,避免患儿哭闹不止无法开展治疗,影响他人休息。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44例静脉输液患儿共出现3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2%;显著低于对照组44例静脉输液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8.18%;研究组44例静脉输液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44例静脉输液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86.3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效果理想,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婧.风险管理联合安全护理在改善门诊儿科护理工作质量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7):44-45.

[2]向小芳.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以及应对政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225-226.

[3]张绍红.系统化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的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8):219-221.

[4]孙小莉.对在儿科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实施风险管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1):219-220.

[5]胡海燕,王瑶.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及作用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6,22(04):31-34.

[6]熊勇,姜玉娥,付四毛,李颖莉,邹剑诚.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