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煤化工重金属固废的环保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2
/ 1

浅析煤化工重金属固废的环保优化

彭艳菲 李倩茹 孟鲁民 王丽 王翠青

鲁南煤化工研究院 济宁 272000

摘要:随着煤化工行业的迅猛发展,多样化的煤化工产品越来越多,而其产出的固废随之增多,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如何变废为宝,实现固废中重金属的资源化能源化循环利用,这将是我们接下来一段时间需要着重关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固废,重金属,优化

煤化工重金属固废污染已成为当下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已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间接或直接的影响。然而煤化工重金属固废污染问题在立法问责、监管、治理等方面还没有得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足够重视。煤化工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需要提高全民重视度,借鉴国内外优化的治理方案,高效地完成煤化工重金属的污染防治工作。

1煤化工重金属固废污染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煤化工产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被大量排放到生态环境中,而当土壤、水体的重金属含量>100mg/L时,自然净化便不能发挥其作用,土壤性质、生物种群尤其是水生生物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发生生物死亡的状况。而且煤化工类重金属毒性很大,会通过呼吸、进食等方式进入到人体中且难以代谢出去导致中毒,危害人体健康。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固废污染的法律法规,但在重金属固废污染防治方面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1-3]

1.1体制缺乏创新,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对于重金属固废防治的立法还有许多空白,使得相关部门、固废企业缺乏相关的法律条文对照,工作开展缺乏法律依据。我国对重金属固废防治重视较晚,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细化,使得重金属固废污染的防治、管理,以及对产生固废的相关责任人的处罚,都没有相对明确的条款可依,无法对具体违法案件进行真正处理。

1.2监督管理不到位

我国各地市目前缺乏针对重金属固废治理的机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各地市缺乏针对性制度外,还跟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在当前的环保监管工作中,缺乏对重金属固废污染的重视,而部分省市郊区陆续出现重金属固废排放超标的情况。针对重金属固废污染的防治,不同省市有着不同的监管部门,而导致出现了权责不明的监管方式。

1.3 公众重视度不足

重金属固废的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跟人民群众对固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息息相关。目前各地市主管部门在针对重金属固废对生态环境包括对人类自身的危害没有进行足够的宣传,人民群众还没有意识到重金属固废防治的重要性,很难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相关媒体也没有起到宣传重金属固废污染对环境生态平衡破坏的关键作用,致使人民群众对重金属污染的重视度和参与度都很低。

2 煤化工重金属固废污染治理的环保优化措施

2.1 进一步完善重金属固废污染法律条款

国家地方政府需要制定有关重金属固废防治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做到让政府和企业处理重金属污染案件时有法可依。各地区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地涉及重金属污染的企业进行调研,针对性的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方案,对涉及重金属固废污染的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在一定期限内争取重金属固废污染情况得到改善。

2.2 加强重金属固废污染的监管和防治

治理煤化工重金属污染要从源头上加以管理,工艺落后致使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利用转型升级对其进行整改,建立化工园区对有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和整改,提倡在企业内部制定符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管理制度,定期对重金属排放的做好检测和处理,并对那些造成严重重金属污染的企业法人作出相应的处罚。

2.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重金属固废污染的防治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有很深远的影响,但是,我国各地市群众对重金属污染的认识还不足,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媒体机构加大重金属固废对人类及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让大家认识到重金属固废的防治不只是政府的事情,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群众的共同努力进行优化管理的工作。还可以建立群众相互监督举报的奖励机制,也可以通过网络建立线上投诉,拓宽收集信息渠道[4]

3 结束语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恶化,政府越来越重视重金属污染的防治问题,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完善和监管到位,并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特别是企业相关人员提高重金属污染重视程度,加强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重金属固废从源头上进行有效治理和监管。

参考文献:

[1]陈亮.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适用标准的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02).

[2]高清,乔育宜,余俊,杨柳薏,梁英.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产业化及制度构建[J].大众科技.2015(11).

[3]李冠杰.重金属污染条件下基层环境监管体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朱小娇.基于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优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