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配制造企业生产现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2
/ 2

电子装配制造企业生产现状研究

展亚鸽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成功地过渡到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西方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大量的制造企业转移到中国,中国的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关键词:电子装;制造业;工艺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正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生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3645 亿元提高到2008 年的 300670 亿元。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德国,位列全球第三。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制造业在规模上得到了长足发展。从宏观上看,我国制造业发展很快,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这种说法有两个依据:一是制造业对我国出口的贡献;二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我国已完成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此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飞速发展为特点,产业结构轻型化,我国已将加工制造业在这一阶段发展到极致,“世界制造工厂”这一称呼并非浪得虚名,但仅仅局限于消费品领域。随着产业升级,我们已不可避免发展到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重化工业阶段”,也有人称之为“后工业化时代”。装备制造,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为特征,包括能源、机械制造、电子、化学、冶金及建筑材料等工业。根据我国的一般经验,在轻工业为主的阶段,GDP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安置300万人就业。

制造业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国际化、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尽管我们已经迈入了制造业大国的行列,但是我们还远非制造业强国。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生产模式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以至于在很多西方国家,每当提到“中国制造”时,总是与廉价、劣质、不安全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与德国相当,可以说是个真实的制造大国。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国的劳动力便宜,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但两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比拼是看生产效率的,即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人工成本。日本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 29.9 倍,但是创造同样多的产品增加值,日本的劳动力成本只是中国的 1.2 倍,这已是十年前的数据,现在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升了很多,换句话讲,我们的生产率正在不断降低,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供应市场掩盖了这一趋势。同时,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国主要工业产品有 80%以上的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大量的生产能力被浪费。

与此相对的是,严重缺乏高水平的生产能力。究其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已经由过去粗放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发展到现在的精益生产模式。而我国的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傻、大、黑、粗的阶段。该阶段强调的是大规模、高产能,以期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有很多专著研究过大规模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的不同,两种生产方式都拥有各自的标杆企业。然而代表大规模生产方式的经典企业通用汽车公司已经于2009 年 6 月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出售旗下的不良资产以换取重组其核心资产的机会;伴随着巨人的倒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采用精益生产方式的经典企业丰田公司顺理成章地夺得全球汽车制造业霸主的地位。

通用汽车曾经是美国精神的象征,通用汽车的衰落触痛了很多人的神经。通用汽车的困境可能源于百万个不同的原因,但将其核心问题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

(1)生产能力等于盈利能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生产能力正在不断地提高,除去少数闭关自守的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外,全球商品已经极大地丰富,商品供过于求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市场细分正在逐步深化,人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按照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均质商品对客户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已经不是能生产多少产品而是生产多少能销售出去的商品。

(2)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模式的失效。随着技术的进步,行业门槛也在逐步降低,垄断在不断地被打破,与此相应,行业的竞争正在加剧。顾客不会再接受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模式,当两种同质不同价的商品摆在顾客面前时,顾客理所当然地会选择低价产品。顾客只会接受市场价格而不会考虑企业的成本,更不会为了企业的利润而多花费。

(3)对客户需求响应的速度。大规模生产模式决定了其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无论是原材料准备、在制品的搬运、各流程之间的协作等方面,精益生产方式与大规模生产模式相比都体现出竞争优势。面对多变的市场需求,商家的风险也在增加,存货即意味着风险;对新产品新市场,时间即意味着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客户只会选择能够灵活处理订单,交货期短的企业。所有的制造企业都必须考虑以上问题。否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将被淘汰,尤其是在经济低迷时。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 之后,全球化对国内制造企业的挑战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进口产品正在侵蚀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印度、越南等国制造业的崛起,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减少。再加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欧美等国动不动就对中国挥舞反倾销的大棒,如果我们还不转变思维,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我们的企业就没有能力去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正如前文所述,我国目前只能在规模上能称得上是制造大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集中在消费品生产领域。这种规模上的高速发展依靠的是大规模的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所推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盈利能力是非常有限和脆弱的。

我们在制造技术、制造工艺等制造能力上与工业强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我们的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我们能制造的别人也能制造,别人能制造的我们却不能制造。缺少核心竞争力。制造能力是由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构成的。硬件主要由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生产工具等构成;而软件方面则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和运作管理能力等方面。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通过投资、引进等方法获取。我们往往看到很多精密的设备躺在车间里无用武之地,真正限制我们制造能力的是软件方面的问题。精益生产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推广精益生产模式在企业的应用可以使企业消化理解这种生产模式,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

[1]余国兴.现代电子装联工艺基础[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5.

[2]樊融融.现代电子装联工艺工程应用 1100 问[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