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2
/ 2

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朱虹

35070219800130**** 北京弘石嘉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 100600

摘要现阶段,乡村规划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核心内容,与村民生活方面息息相关。我国乡村环境较为复杂,文化具有多元性,所以在规划实践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对此,本文简单规划实践中所遇问题,并简单分析问题形成原因,最后提出几点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规划;实践问题;优化策略

引言:对于乡村规划,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某段时期内社会发展与乡村经济建设而制定的发展目标,对乡村发展方向、规模以及性质等进行确定,借助对乡村土地进行科学开发,并针对乡村建设展开综合部署以及科学布局空间,实现乡村稳定、健康发展[1]。我国乡村系统较为庞杂,当前政府与社会各界已经充分认识到科学开展乡村规划对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各地区已经开展乡村一体化建设,成果显著。

1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

1.1物质空间环境问题

虽然规划编制的思想较为统一,然而并未对相应标准进行统一,各地区编制质量差异性较大,一些地区的规划工作仅仅以多年前的规划方案开展,并未结合现阶段乡村发展速度与规模合理进行修订。部分地区的乡村规划没有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同时对于农村居民点重要性与特殊性缺少足够认识,仅仅运用城市社区模式开展乡村建设,促使乡村空间组织肌理受到严重影响[2]。部分地区仅仅对给水、交通、建房等系统规划有所重视,并未充分考虑周边环节和谐性。导致乡村规划所形成的物质空间环境近几年属于对其他地区城市环境、地域环境的复制。若是长期发展下去,则乡村地域性差异、地域文化差等会彻底消亡,使得乡村文化不再多元化。

1.2村民满意度问题

虽然部分地区在乡村建设方面制定一些长期规划,然而住宅设计是其主要内容,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不够重视,同时由于部分地区实施乡村规划过程中,指导工作不够科学,所以配套建筑建设,尤其在公共设施方面存在不足,在给水、排污、养老、交通、卫生、文化以及教育等公共设施方面较为滞后,使得村民生活与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实施乡村规划过程中,会对传统社会结构进行分解,使得传统邻里关系发生变化,实施时的公平性以及金钱等因素会严重影,所以村民基本上认为当前居住环境虽然有所改善,然而邻里关系却更加淡漠,所以其对乡村规划满意度较低。

1.3路径依赖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乡土资源分配产生影响,国家虽然提出城市支持村民的战略,然而政策与策略并未得到有效落实,相关部门在乡村规划方面还不够重视。并且基层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乡村规划作用,仅仅认为乡村规划就是改善村容村貌,另外,乡村规划属于由上到下的控制手段,公众参与性不足,主要通过政府投入满足建设的资金需要。但是乡村规划要想有效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提供保障,因此增加了政府财政压力。例如,政府扶农资金基本上用于加工、养殖与种植等方面,公共设施与基建方面的资金略显不足。基于各种因素影响,村民增收效果不够明显。这些因素表明乡村规划对实践路径具有较大依赖性,影响实践效果。

2乡村规划实践问题的原因

乡村规划属于主体对客体进行再认识之后形成的产物,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需要对村民具有足够的责任性,才可以保证乡村规划合理性。然而当前需求主体、编制主体以及实施主体等较为独立,主体规划过程和乡村生产组织主体处于隔离状态。乡村规划并未充分结合乡村社会文化与主体空间实际,所以使得邻里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等遭受破坏[3]

另外,乡村规划属于对乡村文化、经济等内容的过去、当下以及未来等方面进行解析,并重构文化生产,主体价值取向以及判断等会体现体重,和村民价值取向产生较大矛盾。

3乡村规划实践面临问题的对策

3.1保证规划实践的制度化

以城市角度分析,社会分工形成了社会关系“有机团结”。而规划主体主动承担法律赋予的职责,市场主体借助空间生产实现资本循环,借助解析各实践主体实现地域文化重构,空间实践过程始终贯穿着文化生产与资本生产,基于制度化要求,规划的社会主体利用空间资本,促使空间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并且促使物质空间更加社会性。

对于乡村,具有高度均值化特点,邻里之间处于“机械团结”形态。基于有限条件下,乡村空间不仅需要保证村民生活与生产需要得到充分满足,还应该将精神价值与空间观念充分体现出来。规划制度化属于对乡村生产开发的功能,相关人员应该保证两者具有良好化约性。对其相互关系进行有效处理,促使乡村规划能够对传统生产环节进行合理集合,进而有效优化传统生活、生产方式,促使乡村组织结构与组织模式形成有机整体,提高村民认可度。

3.2明确规划的目的

在乡村规划方面,需要对构建目标、解决问题等要求进行明确,同时需要明确是设立政府目标还是村民目标。主体不同,其需求也会存在差异,所以目标具有较大差异性。若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则需要确定远期与近期问题等方向,同时确定第三方介入以及自行解决等方法。在资金介入方面也需要明确对市场引领与政府输入等模式进行明确。在乡村规划中引进资本时,结合资本逐利本性,应该将乡村资源充分转化为能够促进资本利润的物质,同时需要保证此种方式的再生性与可持续性,并科学处理与村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关系

[4]

另外,乡村规划促使传统空间生产体系发生变化,融入了全新生产方式与生活功能,所以带来了资金来源、村民土地等新问题,需要保证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而将规划中的矛盾充分解决,不仅要确保规划成果可以对物质空间进行优化,还需要保证规划中“供给”机制与空间生产体系具有良好统一性,促使规划正义性与公平性得到保障,保证政府、市场与村民的目标能够更加统一,进而提高村民满意度,发挥乡村规划价值。

3.3明确价值取向

乡村规划中,编制主体和社会主体生活环节无法有效达成一致,所以使得编制主体无法全面认识乡村社会。空间环境能够体现文化价值机制、物质空间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相关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相关地区形成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在各个地域中科学融合空间的外在特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

价值取向会只进行影响人的价值取舍与行为,特别由于编制主体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差异时,其感知也会有所不同。规划实践过程中市场、管理与编制等主体和村民、空间环境等客体之间的认知有所同步,实施规划时,应该避免资本主体主导空间结构,积极促进村民与管理主体之间的目标一致性,进而帮助人们正确判断文化、环境与空间等方面价值。对乡村规划中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需要相关人员具有良好洞察能力、广博的知识等。

综上所述,乡村对村民生产与生活有着较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城乡关系。国家进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就形成了一种城乡关系,所以要想保证城市繁荣需要乡村人力提供保证,而乡村发展也需要城市提供动力。对于乡村规划中村民满意度、路径依赖性以及空间环境等问题,应该积极通过保证规划实践的制度化、明确规划的目的、明确价值取向等措施予以优化。

参考文献:

[1]汪晓波. 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房地产业, 2018, (3):58-58.

[2]刘灵. 浅析乡村规划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8(6): 118-118.

[3]刘赚, 高鹏. 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居舍, 2017, (36):P.177-177.

[4]张研, 许强. 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中华建设, 2018(1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