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3
/ 2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林燕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三门中学 317100

摘要:唯物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最高形态。而历史作为一个从现今立场上能够旁观去看的整体对象、一个能够以旁观的角度与理性的思维去对人类社会与思维发展的规律进行提炼与总结的平台,而可成为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能力培育的最佳阵地。具体的培育方式则可依据辩证思维的三大基本观点:联系、发展与一分为二,从: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此三个角度和方面着手进行设计。

关键词:高中历史 辩证思维能力 培养

科学的唯物辩证法是学生科学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与思维而必得秉持的原则与必所使用的方法论,亦是其正确且全面认识历史、分析历史并以史为鉴的前提与保障,因此,在历史教学、尤其是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历史综合素养而非单纯知识的考察的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对其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便成为必然之需。依据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观点,具体的培养途径则亦可被定位为以下三者。

1.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首先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的问题,结论为二,其一即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且在普遍之外,此联系又具有不可更改的客观性与多样性。也即世界或者历史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的一切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都始终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之中。因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育之首要便是引导其用联系的眼光而非片面或者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例如:在《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课的教学中,我则并未采用顺势思维,对毛泽东的一生成就进行总结与概括,而是采用逆向思维,以“促成毛泽东成为新中国缔造者的推动力是什么?”的问题为主导,去带领同学们分析这“缔造者”之背后的种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如:其自身的好学好问品质、心怀国家之志气及非常人所能及的勇气、胆气与既已存在过的改良主义、新文化运用及如康有为、胡适等人物的交汇碰撞、与俄国十月革命、《共产党宣言》的相遇,使其最终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后,在其引导下建立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与决裂、甚至是由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对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和红军的正确领导的排挤及等,此相互勾连、层层推动、相互影响的人物与事件皆是促成毛泽东成长、在其领导下的党与国家的成长与进步的缺一不可的推动力,因为人物成长与历史发展之本身即绝非一种因素或者单一正向类因素促成的结果。如此,同学们对于毛泽东之“缔造者”则会有一个真正正确的、全面的解读。

2.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上述提到的辩证法对“世界的存在状态”的问题的回答中,除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此之一结论外,“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则为其结论之二。其强调世界或者历史是一个过程,认为事物具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具有着新旧之间、生灭之间的必然转化,但其变化的过程却具有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因之,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法思维培育的第二渠道变为引导其用发展而非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例如:在《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课的教学中,我便以对孔子思想的研究作为阵地进行对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之发展”的观点的教育。即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具有这样的层级建构规律:由动荡的春秋政局导致的“臣弑军、子杀父、少凌长、庶废嫡”等的混乱的社会秩序得出儒家之“礼”的思想;由“礼”对于社会治理与社会秩序维持作用的不足推动“仁”的出现;由“仁”与“礼”的并立推动协调礼和仁关系的“中庸”思想的发生。而在其教育思想上,其教育目的先是使学生“成人”,即使其举止合乎礼数、言行合乎忠信;后来便将教育目标由“成人”提高至“君子”,即需将仁与礼、言与行进行统一,且在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之外,还要有兼济天下的情怀与心胸。总之,无论是孔子的仁礼思想还是教育思想皆基于实际治理与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趋势,而对现代更为开放、多元的教育思想的引入将更能使同学们感知到此思想之由简及繁、由新及旧的发展规律,从而促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意识与能力的形成。

3.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

“一分为二”的观点是对上述两大观点的补充,亦作为在联系与发展之外另一种科学独立的辩证观点存在。其主张对事物看待的全面性,包括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与区别的兼顾、对事物运动的绝对性与事物相对静止性的兼顾、对事物正反两面的兼顾、对个别与一般的兼顾等。秉持此原则,学生将具备理性、整合、全面看待历史的能力,而将生成视野更高、思维范畴更广的历史格局。

例如:在《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课的教学中,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评价秦始皇?”因为在大多同学们的印象里,秦始皇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暴君,这并不全面而将无疑阻碍同学们重要辩证思维的形成。在此,我便引导同学们去重点关注秦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王朝,秦始皇在政治、疆域、经济及文化上做出的“前无古人”、“开天辟地”式的贡献的分量,其对后世各王朝历史发展的重要引领与影响作用;去分析秦始皇其人之胆气、勇气、格局与残暴、武断等并存的性格,以教其渐形成在整合、全面看待历史基础上的一分为二分析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眼光、意识与能力。

总之,包括联系、发展与一分为二在内的辩证思维是学生形成真正历史素养的前提和保障,而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重点的关注与培育。

参考文献:

【1】张巧. “一分为二”观点在高中历史人物评价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9.

【2】桑陈.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历史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8(0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