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学科界限藩篱,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3
/ 2

跨越学科界限藩篱,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赵冬雪 黄冬岩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四十五中学 161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高考改革进程的加快,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愈发明显。在此背景下,我校尝试开展跨学科观课研讨,让教师能跨越学科之藩篱,彼此借鉴,相互促进。今天我们以物理学科李禧朋老师的拓展环节教学片段为例展示我校的跨学科观课研讨。今天的研讨主题是拓展环节中的教师导学。 关键词:学科研讨;核心素养;助力学生;

参与研讨的老师有:物理教师李禧鹏、刘雄姿,数学教师曲靖、尹岩,语文教师王云、鲁杨,历史教师李越,生物教师高艳敏,政治教师黄冬岩。

李禧朋:我展示的拓展环节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这一环节需要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发声体在振动。难点:振动的可视化问题。

(播放教学片段:音流学应用视频,包括克拉尼金属板白沙跳动图案、鲁本燃气管火焰跳动等。教师介绍音流学应用范围及我国发展现状。)

王卓:很震撼的一段视频,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鲁杨:这个视频让我想到语文修辞手法当中的通感。我不仅听到了声音,还看到了声音,这种感觉既奇妙又震撼。

高艳敏:可我却发现学生的反应似乎没那么兴奋,为什么呢?

曲靖:李老师在视频后介绍了一张都是文字的PPT,是不是一下子降低了学生的兴奋点,用提问的方式能不能好一些?

李禧朋: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没有提问。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要使学生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在课堂中实施。学校组织的研学之旅给了我很大启发,观看大米的加工过程中孩子们兴趣盎然,问题层出不穷。这使我想到,孩子们坐在课堂里得到的见识实在是太有限了。科技馆里虽然有很多新科技新应用,但他们并没有多少机会去见识和体验。我便想在课堂上设置一个“三分钟科技馆”,利用互联网将新的科学技术引入课堂,只要孩子们看到、听到、感受到,就能让他们的视野跳出课堂望得更远。因此我只做了介绍,而没做提问,我想他们可能对这些新科技也问不出什么问题。

刘雄姿:那可不一定呀,我也选用了这个视频,但播放结束我就开始让学生自由讨论: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说火焰是怎样燃烧的?扬声器上洒的是什么?音乐喷泉和这个道理一样吗?等等。有的问题可能和音流学没什么直接关系,但我觉得学生思考了,就成功了。这样做既能拓展学生眼界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是更好吗?

李禧朋:原来学生可以问出这么多问题,看来我只重视了拓展素材的选取,没有重视发挥导学在拓展环节的作用,小有遗憾。

王云:刘老师的做法确实不错。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自己去体会“声音”从无形到有形再到应用和联想,实现了学以致用。

黄冬岩:李老师这个环节的处理有一个亮点,他专门介绍了我国在音流学方面的发展现状。我是思政教师,可能更关注在理科的课堂上怎样实现育人功能、厚植爱国情感。美国向我国挑起的贸易战,其目的就是想通过技术封锁来遏制我国的发展,而要突破技术壁垒,我们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培养大批的科技人才。这个音流学视频就像一台播种机,在每个孩子心里都种下了一颗科学的小种子,同时通过介绍我国的发展现状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应该说这部分的导学还是很有深意的。

王卓:看来拓展导学既要激活学生思维,还要实现学科育人。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做法?

尹岩: 我推荐体验式拓展学习。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学生觉得销售问题难度大,等量关系不好找,一些抽象的名词,如成本,利润,利润率,折位等都很难理解。于是我就让学生和家长去商场逛逛,在生活中发现有关销售的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活动,孩子们不仅很快掌握了有关知识,还对数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数学太有用了,购物能省钱。真正实现了数学课标所说的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刘雄姿:我常采用初高中知识衔接法,比如讲摩擦力的时,我补充了最大静摩擦力这个高中才讲的概念。以此来引领学生纵向建构知识,拓展思维深度。

李越:这个方法我们历史学科也可以借鉴。比如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我除了讲解有关的历史人物、事件,还可以拓展说明一下他们的政治制度,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发展的来龙去脉。

黄冬岩:不久前结束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我国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家制度的巨大优势都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李老师,你看在拓展的时候能不能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也给学生做一下简单的对比说明,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制度自信,又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李越:好!这个想法既实现了政史学科的整合又使拓展有了深度和广度。

鲁扬:在学科融合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尝试。这学期我与历史、美术老师在烈士纪念碑下上了一节学科融合课。美术老师引导学生欣赏英雄雕像发现身边的艺术美,历史老师带领学生寻找鹤城英雄,我与孩子们在纪念碑下一起诵读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节课不仅融合了多学科知识同时还激发了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效果不错。

高艳敏:鲁老师给了我启发,我们也能以声音为例做一堂学科整合课!我们生物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大自然寻找声音。

刘雄姿:我们负责介绍声音产生的原理。

王云:语文指导孩子们描写各种声音。

李越:我们可以引领学生探寻声音记录的发展史。

黄冬岩:我们就来寻找中国最美声音,实现情感升华。

王卓:太好了!还可以邀请其他学科教师加入进来,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组合声音编曲,计算机老师教学生怎样用软件编辑声音……

李禧朋:今天的研讨让我茅塞顿开,各学科有这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导学方法可以借鉴,这种借鉴一定能帮助我将有限的课堂进行无限的延伸。

我们的跨学科研讨是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适应中高考改革而做的尝试,一路摸索前行。值得庆幸的是《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中提及了促进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这一原则,运用分析时政、调查比较等研究策略。这让我们找到了理论支撑、政策依据和研究方法。当然跨学科研讨还在路上,但我们坚信: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助力新课程改革,助力学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新.综合艺术院校艺术类学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郭春方,田昀鑫,艺术教育. 2017(Z1)

[2]阚京田.艺术院校新专业与实验室建设之间的关系探析[J].大众文艺. 2017(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