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3
/ 2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樊晓艳

泰州市人民医院 225300

[ 摘 要] 目的:探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68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各34 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相同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法,对照组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法,比较两组疗效。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性、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患儿易于接受。 

[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干扰素;雾化吸入

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婴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6个月-2岁小婴儿易患,以发热、咳嗽、喘憋为主要症状,重症患儿出现明显气促、鼻翼扇动、吸气性三凹征,可并发心力衰竭。病毒感染为其主要致病因素。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致患儿自身干扰素生成减少,引起患儿体内干扰素水平明显下降。雾化吸入外源性干扰素达到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的效果,从而达到快速缓解症状的效果[1]。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应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个月至2岁6个月的68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4例观察组和34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5例。观察组男性患儿21 例,女性患儿1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年龄、病情及性别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入组的两组患儿均无细菌感染依据,支原体抗体检测阴性,排除了先天性喉喘鸣、慢性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及免疫功能异常患儿,且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

1.2 治疗方法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儿以及对照组的患儿分别行α-干扰素雾化吸入和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法。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氧疗、维生素C和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布地奈德混悬液、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及静脉补液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α-干扰素2μg/(kg·次)加生理盐水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3],1天2次,对照组利巴韦林5mg/kg.次,12小时1次静脉滴注。

1.3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患儿体温、咳嗽、肺部湿罗音和哮鸣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分别用显效、有效、无效来对疗效分级评估[4]。其中,

显效:治疗3天体温降至正常、喘憋症状消失,肺部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或明显减少,无明显咳嗽;有效:治疗5天体温降至正常、喘憋症状消失,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或明显减少,咳嗽缓解;无效:治疗5天发热、咳嗽、喘憋及肺部体征无缓解或较前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5efef2f37cc66_html_89e204cb093488d6.gif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5efef2f37cc66_html_8eaf2ecd234c5fdb.gif 检验。5efef2f37cc66_html_825099cf32e21123.gif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病例

显效

有效

无效

显效率(%)

有效率(%)

观察组

34

25

30

4

73.53

88.23

对照组

34

12

24

10

35.28

70.59

  注:与对照组比较5efef2f37cc66_html_825099cf32e21123.gif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并发心力衰竭1例。

2.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分析,观察组患儿有效率为88.23%, 而对照组仅为70.59%,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显效率分别为73.53%、35.28%。且P均<0.05。  

3.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尤其6个月以下小婴儿易发生。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另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亦为致病原,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相同症状体征。病变部位主要在小气道,炎症反应所产生的物质对毛细支气管造成阻塞,平滑肌发生痉挛收缩,致小气道的通气阻力明显增加,呼气相尤其明显,影响肺的顺应性,呼吸作功增加、通气/血流比下降,致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血气分析异常5。喘憋为该疾病的主要特点。干扰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它最主要的作用是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能力、抑制病毒的复制,并起到增强巨核细胞、淋巴细胞的活力,增加抗病毒能力,有效地阻止病毒侵袭。应用小剂量的干扰素既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的合成,又可启动人体自身干扰素的合成,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的活性作用起到达到治疗效果

[6]。干扰素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产生细小的微颗粒,覆盖呼吸粘膜表面,增强呼吸道屏障功能、建立抗感染作用,并可直达毛细支气管发挥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其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料组明显缩短,显效率及有效率提高,疗效明显,而且全身毒副作用小,同时该操作为无创操作、简便易行,易于被患儿及其家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国成,尚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人干扰素 α1b 在儿科的 创新研究与临床实践(下)[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9,46(08):541-543

[2] 申昆玲.儿童雾化中心规范化管理指南 [M].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1.

[3] 申昆玲,张国成.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 30(8): 1214-1219.

[4]卢芬,潘晓,赵阳. 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08): 1139.  [5] 李景龙.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3(24):129   [6] 刘鹏. 干扰素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01):9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