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医学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3
/ 4

中英两国医学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林源绍 1, 邵蓓 1, 林成成 1,李晓峰 2

1.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浙江,温州 325000; 2. 伦敦国王学院, 英国,伦敦, SE1 1UL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改变,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医学教育仍有不小的差距。为了更好地借鉴英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加快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对中英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并依此就当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英国;医学教育;比较;改革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UK and its Implication

LIN Yuan-shao1, SHAO Bei1, LIN Cheng-cheng1, LI Xiao-feng2

1.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2. King’s College London, London SE1 1UL UK

Abstract: Salutary changes have been made in training for medical personnel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but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 still needs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use the reform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 of British medical education for reference and speed up the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many aspects such as management system about medica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UK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se,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China; U.K.; medical education; comparison; reform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理念,指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需要我们有更进先进、强大的医学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保障。近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为适应新的医疗模式,我国医学教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高等医学教育相比,我国医学教育许多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医学课程经过数次改革。为了更好地借鉴英国等国家医学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抓住第三轮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笔者结合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留学期间对英国医学教育情况进行的考察和调研,对中英医学教育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当然,英美等国家医学教育也存在其自身弊端及不足,我们应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对其长处进行吸收借鉴。

  1. 中英医学教育比较

    1. 医学教育定位

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一直定位于精英教育[1]。英国医学院校招生对象包括高中毕业生及大学毕业生。高中毕业生需接受5年医学教育,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之后经过考试和推荐可以接受进一步的高等医学教育(硕士1-3年);这部分学生学校主要根据申请者中学成绩和面试结果择优录取,一般录取率在二十五分之一左右。大学毕业生医学教育主要实行4年制,这部分学生除了优秀的本科阶段成绩及入学考试成绩,还需要教授的推荐信,同时需向学校表明自己具有学医的志向,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各类医学生获得医学学位后,还得经过至少2年的住院医生实习阶段,考核通过后才具有执业资格[2]。我国医学教育目前正处于大众化教育向精英教育的转型阶段。我国人口总多,特别是由于前期医疗事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医疗工作人员。因此多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以本科阶段教育为主,还有一部分初级、中级及高等专科等医学教育;毕业后的培养也是根据各个医院自身情况进行。我国大众化医学教育在过去的历史时期对培养医务工作者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基本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但是近年来,人们对健康需求要求日益提高,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求量为主的医疗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逐渐开始向精英教育过渡。比如我国7年制、8年制医学教育是与高等医学教育精英化的国际趋势接轨;另外,近年来全面实行职业医师规范化培训,毕业的各类医学生经过为期1-3年的临床轮转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具有行医资质,为医疗工作质量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另外,与其他专业相比,医学院校的录取分数一直处于前列,但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医疗环境的恶化,使一部分有志于医学的优秀青年望而却步,造成医学生生源质量出现下降。

    1. 管理形式

英国没有官方机构对医学教育进行直接管理,国家只通过拨款对各医学院校的办学规模实行宏观调控。英国议会授权负责医学教育的通科医学委员会(General Medical Council, GMC)并不是政府机构,也不参与医学院校的直接管理;它只是从病人利益的角度,制定各类医学教育的政策与要求。英国没有国家统一的入学考试,各医学院校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另外还具有财务、教学等各方面的自主权,因此英国医学院校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灵活制定政策。我国医学教育实采用中央、省、市三级办学,医学院校接受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虽然近年来在招生自主权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自主权仍相对较小。

在办学经费方面,英国对高等医学教育的拨款和科研资助支持力度较大,且地区间水平较平均。比如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平均年收入约6亿英镑。英国医学院校主要接受教育部和卫生部的拨款,平均拨款标准普遍高于其他学科专业2-3倍[3];学生的临床教学经费则由卫生部直接或通过医学院校划拨医院。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申请科研基金,在实验室进行学习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另外,英国医学院校普遍接受大量的校友捐助,是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拨款体系中,学科专业间拨款差别较小,造成对医学专业拨款过低,难以反映医学生的实际培养成本。另外,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医学院校的经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区域间医学教育的发展不均衡。医学生在医院进行临床教育的经费也没有明确的拨款渠道,经费运作情况模糊不清,支配方式也缺乏系统性管理。我国医学院校接受校友或其他捐助较少。近年来,我国在经费使用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尝试,比如从2014年开始,针对参加职业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毕业生,国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1. 医学教育结构与层次

与英国相仿,我国医学教育结构同样也包括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但与英国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比较,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系统结构还不完善,结构还欠完整[4]。虽然以往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已被抛弃,但是作为医学教育体系重要环节的毕业后教育与继续教育,目前尚不成熟,在很多学校医院仍流于形式。就医学教育层次而言,英国只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较少,条理清晰,因此医学教育水平相对均衡;而我国医学教育由于各地区之间差距较大,为了更多地培养医务工作者,有初等、中等、高等专科、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医学教育。随着医学教育发展,目前中专等初等及中等医学教育已逐步被取消。

    1. 教育模式

中英高等医学教育均采用基础、临床、实习的三段式传统模式。不同的是,英国高等医学教育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基础学习时就设有临床教学课程,医学生一入学就有机会进入医院、社区学习,学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与患者沟通交流等知识与技能[5]。临床阶段与基础理论学习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中。我国医学课程中,基础理论学习与临床学习相对独立,基础理论学习期间,较少有直接接触临床的机会,基础理论学习与临床不能有效结合,以至于造成部分学生早期学习目的不明确。另一方面,而我国由于招生人数多,而教学医院有限,导致早期接触临床存在一定的难度。

    1. 专业设置

英国医学院校的专业数量较少,专业面宽,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医疗体系侧重于初级预防,大部分病人在社区接受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GP)的服务,仅少部分的病人需要进入大医院接受专科医生服务[6]。我国医疗体系侧重于疾病治疗,主要还是以培养专门人才为主,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太窄,致使医学生知识面过窄,毕业后社会适应性较差,不利于医学毕业生的长远发展。

    1. 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

英国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包括临床前期及临床期,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其课程设置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强调医学知识的整体性,发展综合课程,采用基于器官系统 的学习模式(Organ system Based Learning, OBL),以及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体系(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有利于提供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英国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为10-15%左右,以达到医学人文与医学自然科学地相互融合,培养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7]。我国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前苏联教育思想和课程模式影响较大,由公共基础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和临床见习、实习构成,基本还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的体系,以学科为基础,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相对独立,造成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脱节,不能有效融合,造成基础课程阶段为了学习而学习,不能有效服务于临床学习 。另外,我国注重医学专业教育,重医轻文;而人文社科教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份量偏轻,而且设置较随意,大多为选修,缺乏学科整体性规划

[8]

    1. 教学形式和方法

英国医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以自主学习为主,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通常实行小班化,教学形式多样,理论授课期间以PBL形式为主,辅以讲座及导师指导,还通过“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 SP)”模拟临床场景。而我国医学教育活动大多以大班授课的形式展开,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以知识传授、记忆为主,教学形式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创新力。虽然我国医学教育已经认识到单纯知识传授的弊端,开始注重PBL及SP的应用,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9]。近年来,我们很多医学院校在OBL及PBL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受限于教学师资规模,尚不能大规模地展开。这可能与两国的本身教育体制有关,英国教育鼓励创新,充分发挥个人及集体的创造性思维,而中国受传统教育体系影响,教学方法和形式都相对保守。

2. 思考与建议

    1. 扩大医学院校自主权

英国医学院校的管理体制核心是政府宏观引导,学校高度自治,各医学院校有较大的自主权。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不同,但应进一步给予医学院校一定的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教学形式等各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应加大对医学教育的拨款和科研资助的力度,加强对各学科培养成本的核算,完善以培养成本确定拨款的教育拨款体系。

    1. 完善医学教育结构及层次

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全国范围的实行,我国毕业后教育得到显著加强,医学教育结构的完整性及连续性得到完善。但在一些地区,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仍流于形式,有待逐渐加强。教育层次方面,随着从大众教育向精英教育过度,我国医学教育应进一步精简教育层次,进一步取消初、中等医学教育,加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1. 提倡早期接触临床

在教育模式上,我们应尽早的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可以在二年级时设置临床医学导论、医学导论等课程;入学开始后即能接触临床,可进入临床环境,学习简单的问诊、查体、书写病例、与患者沟通等能力。基础理论学习阶段可以用临床上的现象、例子来说明基础课程中的原理和理论,临床学习阶段可以以基础课程的理论来解释临床上的问题。

    1. 建立跨学科的整合课程

我们应选择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尝试建立打破以学科为基础的模式,发展综合课程,实行基础和临床整合,引入OBL, PBL等先进模式。以神经病学为例,可以整合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影像学、诊断学等课程,形成神经系统整合课程。同时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师资较强的优势。我们应该适当减少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学时数,增加选修课学时,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给学生个性化发展预留更多的空间。

    1. 教学形式及方法

改变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其注重于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束缚了学生能力发展。应积极推行PBL这一国际医学教育流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加强使用SP进行教学,改进与病人的交流方式,训练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当今网络时代背景下,应加强网络教学和网络化教学管理等的建设,形成网络化多媒体教学。

当今世界第三轮医学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其强调建立以系统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病人和健康为中心,强调转化学习能力。相比较,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是一项更加艰巨长期的任务,我们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各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以确保我国的医学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快速、健康地发展,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 曲艺,赵晓东,丁会峰,等. 德、英、美医学精英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28(12): 493-495.

[2] 王庭槐. 英国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 医学教育, 2005, (1): 84-90.

[3] 付有龙,王丽. 中英高等医学教育比较与启示[J]. 医学与哲学(文社会医学版), 2007, 28(10):68-70.

[4] 顾亚寅,姚定康. 中美高等医学教育结构比较研究[J]. 医学与哲学, 2014, 35(11):81-84.

[5] Ahluwalia S, Tavabie A, Spicer J et al. Community-based education providers network: an opportunity to unleash the potential for innovation in primary care education [J]. Educ Prim Care 2013 24(6):394-397.

[6] 胡爱忠,李建刚. 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特点及对中国的借鉴[J]. 卫生软科学, 2012, 26(2):84-85.

[7] 薛小平,苏博,刘鉴汶,等. 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2, 15(6):25-29.

[8] 汤军,张春来,张红,等. 医学专业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探讨[J]. 重庆医学, 2011, 40(13):1345-1352.

[9] 王福科,刘流,何晓光,等.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在我国当地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软科学, 2011, 25(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