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治疗消化不良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3
/ 2

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治疗消化不良临床效果观察

张小旭

66016部队卫生科 山西省长治市 034000

[摘要]目的:分析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研究选取我院124例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统计学原理平均分为A组(n=62 例)及B组(n=62 例)。前者接受雷贝拉唑治疗,后者接受阿莫西林治疗。分析对比A组和B组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果显示,B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莫西林治疗效果确切,且所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阿莫西林;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阿莫西林是一种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态下是一种结晶的白色粉末,可以微溶于水。半衰期约为61.3min。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多见的具有氨基侧链的青霉素。广泛应用于消化不良、皮疹、慢性支气管炎、消化性溃疡、膀胱炎等临床[1]。这种药是治疗疾病所需要的。但服药后有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呕吐、皮疹等。因此,有必要对阿莫西林的药理机制和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本文对我院的消化不良患者124例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对我院的消化不良患者124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A组(雷贝拉唑治疗)以及B组(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62例,其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21~55岁,平均(38.32±3.61)岁。对照组62例,其中男31例,女31例,年龄21~55岁,平均(38.22±3.81)岁。两组一般基线数据无差异,P>0.05,能够作为对比关于药物的治疗实验进行。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患者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各项指标检查无异常;无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无心血管疾病、神经病、血液病及呼吸系统疾病者;无肝、肾功能不全病史或肝、肾功能损害者;患者参加试验前1周内没有服过其他任何药物;排除意识障碍患者;排除中途退出患者和治疗依从性差患者;治疗研究前首先已患者同意,并且签署过同意书;这项研究合乎伦理规范标准,并且得到伦理委员会的许可。

1.3 治疗方法:

1.3.1 A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并在入院后每日服用两次雷贝拉唑(生产厂商: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057)治疗,每次的剂量为10 mg,连续进行7 d。

1.3.2 B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常规治疗措施,并在入院后每日服用两次阿莫西林(生产厂商: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3964)治疗,每次的剂量为1.0 g,连续进行7 d。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进行治疗7 d后,对疗效进行观察。显效:患者临床特征均消失,通过检查,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数量显示正常水平,生命体征全部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呈现明显改善,上腹痛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并未出现明显变化,腹上部疼痛症状无变化甚至是加重。

1.4.2 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7d内的不良反应(如呕吐、恶心、腹泻等)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6.0系统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对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为P<0.05的检验结果,则充分表明该数据在本研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1.29%,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10%,B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P<0.05)。见表1。

2.2 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B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A组相比较低,但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A组

62

20

18

24

61.29

B组

62

35

19

8

87.10

χ2

10.780

P

0.001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无不良反应

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率(%)

A组

62

57

5

8.01

B组

62

58

4

6.45

χ2

0.120

P

0.729

3 讨论

阿莫西林是最常用于抗菌的半合成广谱青霉素之一,在临床使用中,阿莫西林具有较明显的杀菌效果和较强的耐酸能力。尽管阿莫西林与苄西林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作用极为相似,但比较耐酸性,阿莫西林对比苄西林药物具有很明显的优势,阿莫西林可使细菌被消灭。阿莫西林的半衰期为61.3min,在酸性环境下稳定,药物通过胃肠道以高速吸收[2]。阿莫西林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可切断菌体通过转肤酶合成糖肤的途径,菌体因失去渗透屏障功能,从而膨胀裂解。与此同时,细菌自溶酶可以溶解菌体,从而达到良好的抗菌和杀菌作用[3]

阿莫西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治疗效果较好。另外,接受阿莫西林治疗的患者,在过程中,其胃酸分泌不会被破坏,可以更好地吸收。然而,阿莫西林存在多种不良反应,服用后会出现如恶心、腹泻、呕吐、皮疹等。由于这个原因,有必要注意控制患者阿莫西林的用法用量,来有效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研究结果表明,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1.29%,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10%,B组优于A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1%;B组为6.45%。B组与A组相比较低,但两组数据对比及统计学差异不一致(P>0.05)。

综上所述,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前提下,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游海涛.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9):71.

[2] 李冉.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2):138-140.

[3] 李岩.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