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3
/ 2

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分析

荆园园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妇幼保健院 255000

摘要:黄芪是一种使用率较高的中草药,随着现代药理分析技术发展,其更多药理作用逐渐被发现。本文主要分析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通过对其现代药学成分分析,明确其相关功效作用,进而掌握其临床应用,旨在更好地指导中药黄芪临床使用,提高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中药;黄芪;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黄芪,又名绵芪,属于多年生草本,多种古典药方中均有关于黄芪的记载与描述。目前临床对脾胃气虚、表虚自汗、气血两虚者等患者多选择黄芪,通过黄芪补气、利尿消肿、排脓等作用帮助患者改善体征。于前人研究基础上,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了黄芪更多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是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主要对中药黄芪药理作用予以分析,便于提高中药黄芪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详细内容分析如下。

  1. 中药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1.1皂苷类化合物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药黄芪各项药效发挥同自身化学成分有着密切关系。黄芪中皂苷类化合物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成分。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黄芪中多种皂苷类化合物得以发现,现阶段多种黄芪中分离出的皂苷类化合物约有40种。比如大豆皂苷、异黄芪皂苷I-Ⅳ、乙酰基黄芪皂苷、黄芪皂苷I-Ⅷ。皂苷类化合物中的主要药效成分为黄芪皂苷Ⅳ,其有较高的含量,黄芪定性定量中多将此作为评价依据。临床试验证实黄芪中的黄芪皂苷有强心、免疫调节、依据、降胆固醇以及抗抑郁作用[1]

1.2黄芪多糖

黄芪多糖也是中药黄芪的一种典型提取物,其具有多种作用,比如调节免疫功能、抗辐射、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等。黄芪多糖也是黄芪药效发挥的主要成分,葡聚糖、杂多糖是黄芪多糖的两种主要类型,其葡聚糖包括了水溶性与水不溶性葡聚糖,杂多糖主要是水溶性多糖,包括鼠李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等。不同多糖在具体组成方面略有差异,如部分杂多糖仅包括葡萄糖、阿拉伯糖。

1.3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同样也是黄芪的主要药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约有30种,比如:异黄酮、黄酮、紫檀烯、异黄烷、紫檀烷等,具体的成分如熊竹素、芒柄花素、二甲氧基异黄酮、异鼠李素、山奈酚、槲皮素、鼠李异柠檬素、红芪木脂素、异甘草素等[2]。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增强免疫、抗辐射损伤、抗氧化以及清除自由基等作用。

1.4其他化学成分

除过以上较典型的化学成分外,黄芪中还含有其他类型的化学成分,总体化学成分较多且复杂,比如维生素 D、核黄素、叶酸、香豆素、氨基酸、蛋白质、亚油酸、甜菜碱、维生素 P、尼克酸、正十六胆碱等。此外还有微量元素,如锰、锌、钙、铁、镁、铜等。

  1. 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分析

2.1降血糖作用

结合目前对黄芪的研究分析,黄芪在糖尿病治疗中也逐渐得到应用。研究通过对大鼠糖尿病模型分析,黄芪多糖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同时还有助于调节血脂,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等,模型大鼠应用黄芪后还能够改善自身胰岛素抵抗问题[3]。证实黄芪能够调节血糖以及血脂,发挥较好的抗胰岛素抵抗作用。

2.2免疫调节作用

黄芪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均可发挥作用,详细分析如下:(1)细胞免疫调节,黄芪能够对免疫细胞产生活化与增殖作用,使其成为效应细胞,通过效应细胞产生不同类型细胞因子,多种细胞因子可对靶细胞发挥作用,发挥免疫作用,典型的可提高效应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结合文献报道,通过对艾滋病使用黄芪辅助治疗,患者体内CD4+细胞水平升高,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免疫力;(2)体液免疫调节,黄芪对抗体与补体水平有促进作用,通过提高抗体、补体水平达到体液免疫调节作用。动物实验分析证实黄芪注射液能够提高体液免疫应答能力,其体液免疫增强较广泛[4];(3)非特异性免疫调节,有研究证实通过1%黄芪与甘草合剂使用,有助于提高溶菌酶活性,同时抑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黄鲈鱼免疫调节有促进作用。小鼠模型显示黄芪中的黄芪多糖、黄芪甲苷能够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的TB-DNA 拷贝数,证实其具有非特异免疫调节作用。

2.3抗感染作用

黄芪的抗感染作用已经得到证实,有研究证实黄芪中的黄芪甲苷能够改善肾纤维化过程中的炎性细胞浸润,对促炎性细胞因子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近年研究指出黄芪还能够对核因子NF-кB信号通路、TLR4产生抑制,达到控制炎症的作用。黄芪中的总黄酮对核因子NF-кB信号通路也会产生调节作用,抑制该通路引起的炎症反应。不管是体内炎症还是体外炎症,黄芪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过程中能够通过不同作用机制达到抗感染药效。

2.4心脑血管保护作用

脑血管疾病中研究中发现黄芪还具有较好的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具体包括多种作用价值,比如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增加脑组织血流量、维持正常的神经胶质细胞表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等。黄芪在抗心肌缺血方面同样具有较好的作用价值,黄芪可保护心肌,维持正常的心肌活性,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黄芪,黄芪中的黄芪甲苷能够依靠正性肌力改善供血与供氧,其作用机制较多,比如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排钠利尿、对心肌细胞凋亡产生抑制、抑制纤维化、抑制氧化应激等,多种作用机制使得黄芪能够保护心脏,改善心肌细胞活性

[5]

2.5抗肿瘤作用

中药黄芪还能够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比如黄芪可以调节多种免疫功能,依靠免疫达到抗肿瘤目的;黄芪还能够对肿瘤细胞miRNA调控实现对其细胞增殖与生长产生抑制;中药黄芪对肿瘤血管形成同样有抑制作用,但也有研究认为黄芪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对肿瘤细胞生长有利,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还需要继续加大研究。

2.6抗氧化作用

机体在受到刺激后可产生氧化应激,造成体内产生较多的高活性分子,引起机体抗氧化系统与氧化系统之间失去平衡,出现组织损伤。氧化应激过程中自由基、过氧化氢升高是主要作用机制,通过黄芪则能够对清除自由基,同时减少自由基的生成,进而通过调节减少血浆中的脂质过氧化物,依靠抗氧化作用减少因氧化应激所产生的组织损伤[6]

2.7血压调节

大鼠模型实验证实当黄芪剂量较大的情况下,其能够降低大鼠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析主要是黄芪可利尿、扩张血管以及对中枢神经肽的激活有关。黄芪剂量较小的情况下则能够促进舒张压、收缩压水平的升高。关于黄芪升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分析可能与调节心功能,促进心搏出量有关。

  1. 小结

中药的药理作用较多,这与其化学成分有着密切关系,鉴于当前较多研究仅限于动物实验,部分研究中尚未完全了解中药黄芪发挥作用的药效成分,影响到黄芪实际应用,后续应不断加大对黄芪的研究分析,依据研究结果指导黄芪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璐琪.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分析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06):660-662.

[2]陈桃灵.中药黄芪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药理作用研究分析[J].北方药学,2018,15(11):166-167.

[3]聂娟,谢丽华,马港圆,等.中药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07):228-231.

[4]赵延龙.中药黄芪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1):128-129.

[5]思志强,张莹,贾英杰.中药黄芪防治骨质疏松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0):214-217.

[6]热依拉·艾克热木.黄芪的药理分析及临床用法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