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萍主任医师治疗小儿咳嗽经验浅析

/ 2

杜萍主任医师治疗小儿咳嗽经验浅析

马传贞,杜萍,温玉玲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儿科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杜萍主任医师是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儿科分院副院长,黑龙江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30余年,善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小儿咳嗽、厌食、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疾病,尤其对于东北地区的儿童,所患疾病以肺系疾病为主,杜萍主任对于小儿咳嗽的治疗经验颇丰,吾有幸从师于杜萍主任,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小儿咳嗽经验浅析如下:

【关键词】小儿咳嗽;经验浅析;杜萍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病证。临床以咳嗽为主证,咳以声言,嗽以痰名,有声有痰谓之咳嗽。《景岳全书》指出: “咳嗽之要,只有二端,一曰外感,二曰内伤,尽之矣。”提出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而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为外邪侵袭,故决定了小儿所患咳嗽以外感为多。而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故若疾病迁延日久,便可转为内伤咳嗽。本病相当于西医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等,吾师临床中常给予中医中药治疗,往往取得良好的效果。

1.调畅气机,肺得宣降

1.1宣肺降气 《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其合也。”,指出了肺为华盖,肺合于皮毛,最易感受外邪而发病,致肺之气机逆乱,肺气上逆而发为咳嗽,吾师主张治疗外感之咳嗽,要注重调畅气机,宣肺、肃肺为主,莫要见咳止咳,要宣肺治为先[1]。常用的药物有麻黄、桔梗、杏仁、前胡、紫苑、冬花等。

1.2通窍利咽 对于小儿之咳嗽,尤其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引起之久咳,往往因鼻窍不通,继而影响肺之宣降而致,正所谓“肺开窍于鼻”,鼻为肺之外窍,鼻窍通则肺气宣降通畅;而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易为外邪侵袭,开合失司,致肺之气机不利而发为咳嗽,吾师认为在治疗时要注意是否需要通窍利咽,适当佐以辛夷、白芷、苍耳子、皂角刺、路路通、芦根、蝉蜕、木蝴蝶等药物。

1.3通腹降气 咳嗽的基本病机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在临床中有很多小儿发热、咳嗽、大便干,单纯用宣肺清肺之品,往往效果不佳。故吾师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采用上病下治之法,宣肺气的同时注意通腹气,从而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2]。常用麻黄配杏仁、酒大黄、莱菔子、厚朴、枳实、槟榔、瓜蒌子等,一升一降调使气机通畅。

2.调脾健胃,贯穿始终

《幼科切要·咳嗽门》曰:“但因痰而嗽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咳而动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故提示小儿咳嗽的病位在肺与脾[3]。《素问·经脉别论》 所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提示了脾的重要性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水谷功能正常,才能化生精、气、血,以濡养全身脏腑使其各司其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说明了肺脾在痰饮方面的密切关系;从五行学说方面考虑,肺属金,脾属土,土能生金,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子若病补其母,其母气血旺盛则子病易除;《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胃之大络“贯膈属肺”;从经络上说明了肺与脾胃相连。综上所述,肺与脾的关系十分密切,惺惺相惜,切不可单独论治。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肺常虚,脾常不足,肾常虚”,感邪之后常易肺脾同时受累,脾胃运化失常,水津不能正常运化,痰饮内生则发为咳嗽;另外,小儿常饮食不知自节,暴饮暴食,或嗜食肥甘厚味之品,导致积滞内停,湿热内生,中焦气机不畅,影响肺之宣发肃降,亦发为咳嗽。故吾师在治疗咳嗽时注意调脾健胃贯穿始终,脾得健运、胃气得降,方能为肺运化痰饮,畅通中焦气机以恢复肺之宣降之功。吾师常选用枳实、半夏、茯苓、苍术、陈皮、竹茹、焦山楂、莱菔子、炒麦芽等调脾健胃。

3.久咳温化,注意补肾

《素问·咳论篇》 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各以其时感于寒而受病”,“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提示肺虽为导致咳嗽的主要脏器,但亦与其他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脏腑的病变都可以影响肺的功能而导致咳嗽。内伤咳嗽的病因比较复杂,结合小儿“肺常虚、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而水液代谢又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若小儿肺脾肾三脏虚损,水液运化失常,津液郁久成痰,痰饮气化不利,内伏于肺,肺气上逆是导致小儿久咳之主要原因。肺、脾是小儿咳嗽常见的受累脏器,若母病及子,累及于肾,或久病耗气伤阳,均可导致肺脾肾阳虚而致久咳不愈。《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当代医家也有治疗咳嗽采用“治肺不远温”之原则[4]。故吾师对于久咳之患儿,常注意温药的使用,如温通心阳之桂枝、当归,温肺化饮之麻黄、细辛、干姜;温补肾阳之附子、肉桂、菟丝子、肉苁蓉。“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体现了两者在气之升降出入的重要性[5]。吾师对于久咳之人,亦注重使用女贞子、五味子、芡实这些补肾固肾之品。

4.用药轻灵,勿过苦寒

《温病条辨》有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且《灵枢》云:“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又《景岳全书·小儿则》云“小儿之病,……其脏器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若非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比之。”肺为华盖,居于上焦,为水之上源,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故吾师认为治疗小儿之咳嗽,宜宣肺肃肺,意在因势利导,引邪外出,恢复肺脏之宣降功能,用药应轻灵,且勿过用苦寒碍胃之品。在咳嗽初期,切忌寒凉、滋腻之品,恐闭其肺窍,关门留寇,即便入里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也应用轻清疏散之品,若需使用苦寒之品,切勿过量,或适当予以反佐药物的应用。

医案举隅:李某,男,3岁,因“咳嗽10余天”予2019年11月5日初诊,患儿10余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鼻塞流涕、发热,家长曾带其至某医院就诊,予其诊为“急性支气管炎”,予其口服“头孢克肟、肺力咳合剂”治疗,患儿转为阵发性低热,仍咳嗽,因家长拒绝输液治疗,故转来我院就诊,症见偶有低热,咳嗽咳痰,痰多色黄,鼻塞流涕,大便干,小便黄。舌边尖红,苔薄白稍腻,脉浮滑数。辨为外感风寒,内有痰热之证,予其外散风寒,内清痰热,予麻黄3g、桂枝3g、细辛2g、法半夏5g、白芍3g、茯苓6g、枳实3g、前胡5g、葶苈子3g、浙贝母5g、瓜蒌子3g、北沙参3g。4剂,一日一剂。二诊,患儿热退,无鼻塞,咳嗽咳痰等症减轻,舌质红,苔白,稍有剥苔,原方减瓜蒌子,葶苈子,增麦冬3g,继服 3 剂而愈。按:依据患儿症状、体征及舌脉之象,辨为外感风寒,腠理闭塞,内有痰饮湿热内停之证,故以小青龙汤加减治之,外散风寒,内化饮热,方中以麻黄、桂枝解散在表之风寒,配白芍酸寒敛阴,制麻桂而使散中有收,以细辛、半夏温化在肺之痰饮,同时半夏、茯苓、枳实配伍辛开苦降,畅通三焦之气机,前胡、葶苈子宣肺泻肺、止咳化痰,使肺之气机通畅,浙贝母、瓜蒌子、北沙参清化痰热,滋阴润燥,同时以北沙参反佐葶苈子、瓜蒌子之苦寒。纵观全方,宣降、化饮、清热共用。

参考文献

[1]周红黎,郑进. 郑进教授治疗小儿咳嗽学术经验探微[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7):49-50.

[2]钱雁.孙思邈治疗小儿咳嗽学术特色探析[J].中医儿科杂志,2015,11(1):7.

[3]霍子剑,魏小维. 魏小维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2):34.

[4]张振宇,阮艳玲,雷昆和等.中医药治疗外感咳嗽概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131-132,149

[5] 李梦瑶,李伟伟,王嘉俊.从寒论治小儿咳嗽[J].新中医,2017,49(6):159.

作者单位:161000 黑龙江 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儿科

作者简介:马传贞(1981-),女,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等常见病。

通讯作者:马传贞,E-mail:chuanzhen1981@163.com